王德彬
(大慶油田昆侖集團有限公司,黑龍江大慶 163453)
玉米是我國的一種重要糧食作物,對于我國糧食安全保證具有重要意義。而想要使玉米種植產量和品質得到提高,需要從種植技術與病蟲害防治工作等方面進行入手。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在農業生產過程中也應用了許多先進技術,通過對玉米高產種植技術進行有效應用,并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可以顯著提高玉米種植產量,有效保證玉米品質。因此,相關種植人員需要對玉米高產種植技術加強學習和應用,明確具體的技術應用要點,同時還需要合理采取病蟲害防治措施,使玉米種植質量和產量得到有效提高,促進我國玉米種植行業的快速發展。
想要使玉米產量得到提高,首先需要延長玉米光合作用時間,并提高光照強度,所采取的方法包括增加玉米葉的光照面積、提供充足水分以及維持適宜溫度等。山東省作為我國的重要玉米產地,是我國農業發展過程當中的重要地區,在玉米種植過程中,需要合理運用高產種植技術和病蟲害防治技術,從而全面提高玉米產量和品質[1]。
雖然玉米種植面積十分廣泛,但部分玉米種植農田的相關基礎設施還不夠完善。例如,在玉米種植過程中,部分水利設施的建設不夠完善,進而導致耕地缺乏充足水資源,減少了農田的灌溉面積,導致玉米在種植時容易受到干旱、洪水等災害,最終影響到玉米種植產量。
玉米品種對玉米基因具有決定性的影響,我國目前已對一批具有高產基因的玉米品種進行了有效培育,這也極大地提高了玉米產量。但結合玉米品種的培育現狀進行分析,可以發現部分玉米品種質量仍存在一些問題,無法有效滿足抗逆高產以及機械化生產等方面的需求,需要進一步提高品種的抵抗性能和適應性。
針對玉米栽培現狀進行分析,可以發現在實際栽培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首先,一旦玉米種植密度不夠合理,將會導致其水分和養分不均衡,進而對玉米生長產生影響。其次,如果沒有合理選擇和配置肥料,將會對其作用發揮產生影響。再次,由于在選擇播種時間時不夠合理,進而影響到玉米的健康生長。除此之外,部分種植人員對先進的栽培技術沒有進行充分掌握,而且文化素質相對較低,缺乏對新事物的接收能力,這也導致其在玉米種植過程中所采用的栽培技術相對落后,無法有效保證玉米種植產量和質量[2]。
玉米植株的活性相對較高,因此對土壤無過高要求。相關種植人員在選擇地塊時,需要確保其具有充足水分含量和較強的耐勞性,而且還應具有良好的肥力效果。結合我國山東省的地理環境條件進行分析,相關種植人員需要在土壤結構松軟以及土層較厚的地區,有效開展玉米栽植工作。與此同時,雖然玉米作物沒有對地塊重茬情況提出嚴格要求,但種植人員在對地塊進行選擇時,仍應選用土豆、大豆等類型作物的種植地塊。此類具有較強肥力的作物,對地塊內營養成分的吸收相對較少,因此可以為玉米植株的生長保留更多所需成分,使種植后期的施肥任務量能夠得到減少。在對玉米種植地塊選擇后,需要有效開展整地工作,以此來為玉米生長創造良好條件[3]。通過有效落實整地工作,一方面可以清理種植地塊內的前茬作物殘留根莖,另一方面還可以使土壤結構保持疏松,有效釋放底肥,使土壤通氣性得到增強,從而為玉米植株創造良好生長條件,使其具有的抗病害能力得到提高,更好的實現高產種植目標。而結合山東省的氣候條件變化情況,相關種植人員通常應在秋季開展整地工作,而在進行翻耕時,需要保證壟高達到20 cm左右,這樣可以為玉米根須的扎根提供充足空間,使植株具有的抗倒伏能力得到有效增強,進一步保證玉米種植收益。除此之外,對比其他矮植株作物,玉米作物對營養成分的獲取量相對較大,因此在翻耕時需要對壟距進行有效控制,通常應保持在130 cm左右,防止由于植株葉片發生重疊而對作物的光合效應產生影響[4](表1)。

表1 土壤養分含量
玉米品種對其高產穩產具有重要影響,而且其具有的適應能力,對玉米產量和品質也有著決定性的作用。目前在市場中的玉米品種相對較多,不同品種的生產周期和適應能力存在差異。因此相關種植人員需要根據種植地區的氣候環境條件對玉米品種進行合理選擇,合理挑選具有較大生產潛力和較強適應能力的雜交玉米品種。與此同時,種植人員需要通過正規渠道從商家對優質品種進行購買,從而使種子質量得到保證。現如今,我國對種植質量進行評價的指標共包括四項,分別為種子凈度、純度、水分以及發芽率。對于一級種子的最低要求為種子純度達到98%、凈度達到98%、發芽率達到85%,水分含量不能超過13%。由此可以看出,在種子質量評價中,各項指標都有著十分清楚和嚴格的標準。除此之外,在對種子進行選擇時,還需要采取有效策略。首先,需要對“保險”的種子進行選擇,對于“新穎”的種子應該謹慎選擇,這樣可以使種植風險得到降低。其次,相關種植人員需要對具有較高抗逆性的種子進行選擇,具體包括抗倒性、抗蟲性、抗寒性以及抗病性等。最后,種植人員應對糧飼兼用的品種進行選擇[5]。
在確定種植區域和選擇玉米品種后,需要對種子進行針對性的處理,從而使其成活率和發芽率得到有效提高。首先,相關種植人員應進行曬種處理,具體應在無風晴朗天氣,在地面平鋪種子,而且還應不定期地進行翻動,防止由于高溫而對玉米種子造成灼傷,避免對玉米種子的萌發產生影響。其次,種植人員需要有效進行浸種處理,從而提升種子的抗逆性。在對種子進行包衣處理時,種植人員需要結合實際情況對合適的包衣劑進行選擇,防止影響到種子質量。
種子發芽率直接影響到玉米的種植產量,而發芽率主要受到水分、溫度等因素的影響。對此,為了使種子的出芽率得到保證,應在適宜季節和溫度條件下進行播種。通過相關實踐表明,當氣溫處于6~8℃時,玉米種子的萌發率相對較高,而在氣溫逐漸達到10~12℃時,將會減緩幼苗的生長速度。因此在對玉米進行種植時,需要對溫度變化情況進行實時掌握。除此之外,在播種過程中還應確保土壤水分能夠滿足種子萌發需求。在實際播種時,無論對條播還是穴播等方式進行采用,都需要對播種深度進行嚴格把控,通常應該控制在4~6 cm,避免播種過淺或過深。一旦播種過深,將會對種子萌發產生影響,延長萌發時間,降低了種子發芽率,對玉米植株的后期生長造成不利影響。所以,在播種過程中需要對溫度和水分等相關因素進行充分考慮,從而使種子出芽率得到保證,促進幼苗的健康生長[6]。
在玉米播種后,種植人員需要對田間出苗情況進行密切觀察,及時開展查苗和補苗等工作,防止由于玉米缺苗而降低產量。而通過進行定苗、間苗等處理,可以進一步保證苗齊、苗全以及苗勻。在進行間苗時,通常應在幼苗長出三片真葉后開展此項工作,并要按照除弱留強和除病留壯的原則進行間苗,當幼苗的真葉長出4~5片時,則需要采取定苗操作。與此同時,相關種植人員還需要及時開展除草工作,這樣可以預防雜草與玉米爭奪養分,確保玉米生長過程中具有充足的養分供應。苗期是玉米吸收營養的一個關鍵時期,所以相關種植人員需要做好幼苗出土、除草、澆水以及病蟲害防治等相關管理工作,確保苗齊苗壯。在玉米到達穗期時,相關工作人員需要有效進行肥水管理,而該時期是玉米整體生長階段當中最為關鍵的一個時期。在此時期內,玉米莖葉將快速生長,因此相關種植人員需要確保肥水平衡,使玉米的根系得到健壯生長,莖葉能夠生長旺盛,從而提高玉米產量。當玉米進入粒期后,一般容易發生病蟲害問題,因此為了使玉米的生長狀態得到穩定,應對根系和葉片的早衰現象進行預防,及時補充肥水,并有效開展水分管理工作,確保玉米在成熟階段能夠有充足的供水(表2)。

表2 不同種植密度對玉米農藝性狀的影響
在玉米栽培過程中,相關種植人員需要合理應用施肥技術。由于玉米的生命力比較頑強,且根系發達,玉米葉片和根部在具體生長過程中對肥料的需求較大,因此相關種植人員需要有效開展施肥工作,從而進一步促進玉米的高產高收。具體來說,在玉米不同的生長和發育期,養分吸收也存在一定差異。在玉米整體生長過程當中,氮素所占據的比例相對較大,其次則為鉀、鈣、磷、硫等。當玉米生長到苗期,其植株相對較小,而且生長速度也比較慢,對養分吸收量也相對較小。而當玉米生長到孕穗期至抽穗期,其生長速度相對較快,需要種植人員為其提供充足養分,合理增加施肥量。而在玉米施肥過程中主要采用有機肥,并要輔以化肥。在使用基肥時,需要對磷肥、鉀肥等的使用加大重視。除此之外,種植人員還應做好灌溉工作。玉米屬于一種相對較旱的農作物,蒸騰系數一般維持在240~360,因此種植人員需要在玉米播節期有效開展灌溉工作,為玉米提供充足水分,從而有效保障玉米粒重[7]。
對于化學防治辦法而言,其主要通過化學藥物來有效防治病蟲害問題。
4.1.1 褐斑病。褐斑病一般在玉米苗期發生,一旦出現此類疾病,應使用合果利可濕性粉劑,濃度為12.5%,按照1 000倍噴霧液在田間有效進行噴灑。而為了使藥劑的防治效果得到增強,可向藥液中加入磷酸二氫鉀和尿素等,同時相關種植人員需要結合褐斑病的實際發病情況,合理控制噴灑頻率。
4.1.2 銹病和薊馬。一旦發現玉米出現銹病,相關種植人員需要及時采用百功1 000倍和百克1 000倍噴霧來有效進行治療,通過這種方式可以使病蟲害得到有效驅逐,減少其造成的損失。而對薊馬類病蟲害問題,則需要種植人員在選種時對具有較強抗病能力的品種進行選擇,或對具有較強防治力的藥劑進行應用
4.1.3 青枯病。當玉米出現青枯病后,種植人員應采用瑞毒錳鋅粉劑,濃度為58%,按照600倍噴霧液來進行噴灑,一般頻率為每3天1次。當有少部分幼苗出現青枯病后,則應對多菌靈等進行應用。在具體防治過程當中,主要噴灑位置為根部,當情況嚴重時則需要進行灌溉,并要完善田間排水工作。
4.1.4 玉米螟蟲害。在防治玉米螟蟲害問題時,種植人員可以在玉米染病處對辛硫磷進行噴灑。而對于玉米蚜蟲,相關種植人員則可以在染病處噴灑25%蚜螨清乳油、20%蚍蟲林以及10%蚜虱凈。
在玉米蟲害防治過程中,物理防治是一種比較常見的措施,可以通過對動物趨光性進行利用,從而使害蟲得到有效驅趕。具體來說,種植人員可以在病源地對黑光燈進行放置,通過燈光來將蟲害有效清除。
相關種植人員在對病蟲害問題進行防治時,可對玉米害蟲天敵進行利用,以此來有效抑制玉米害蟲。例如,針對玉米螟,相關種植人員可以對赤眼蜂進行放置,從而對玉米螟蟲害進行有效防治。
相關種植人員需要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則對玉米品種進行選擇,使玉米品種自身對病害問題的預防能力得到提升。與此同時,種植人員還需要定期深翻種植土地,這樣可以對菌源滋生以及蔓延進行有效抑制。而且相關種植人員還需要強化田間管理,對灌溉、施肥以及除草等工作進行有效落實,從而使玉米病害問題發生概率得到有效降低[8]。
綜上所述,玉米高產種植對我國農業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相關種植人員需要合理應用玉米高產種植技術,明確種植技術要點,合理優化玉米種植過程,同時還需要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從而保證玉米的健康生長,提高玉米種植品質和產量,促進我國玉米種植行業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