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靜


經過多年的艱苦奮斗,箭鹿集團已經發展成為產品涵蓋毛條、毛紗、羊毛衫、精紡呢絨、服裝、皮鞋的全產業鏈紡織服裝生產企業。
江蘇宿遷,是西楚霸王項羽的故鄉。
宿遷市位于長三角北翼的江蘇省北部,是長三角北翼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近年來,這座城市的紡織服裝產業風生水起,已經形成了“從一根絲到一匹布、一件衣”全產業鏈條。據悉,宿遷市宿城區2020年規模以上紡織服裝企業開票銷售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開票銷售總額比重的47.7%,是全區工業的半壁江山。
亮眼表現的背后離不開當地政府對紡織服裝產業鏈的科學規劃,也離不開產業鏈龍頭企業全產業鏈布局的前瞻意識。江蘇箭鹿集團就是其中頗具代表性的企業。
1985年,在大運河畔一片茅草地上,箭鹿集團創始人劉慶年受原宿遷縣宿城鎮政府的委派,靠500萬元貸款起步,籌建了箭鹿集團的前身——宿遷市第一毛紡織廠。經過37年的艱苦奮斗,箭鹿集團現在總資產已超過15億元,發展成為產品涵蓋毛條、毛紗、羊毛衫、精紡呢絨、服裝、皮鞋的全產業鏈紡織服裝生產企業,擁有自營進出口權、羊毛進口經營權和“箭鹿”“新箭鹿”兩個中國馳名商標。
從面料生產起步
1985年,劉慶年帶領30多名員工在茅草叢生的荒地上開啟創業征程,鋪路建廠靠肩扛手推,設備安裝不分晝夜,用了半年時間,工廠終于建成投產。1989年,剛剛起步的企業遇到“羊毛大戰”,原本熱銷的華達呢一下子無人問津,企業第一次陷入困境,處于停產半停產狀態。
面對困難,箭鹿人沒有氣餒,毅然決然南下溫州闖市場,大膽與一位溫州個體老板開展合作,并因生產速度快、產品質量好,在溫州打開了民用品市場,產品一時旺銷,一舉扭轉了停產半停產的狀況。
1991年,企業調整經營戰略,把目標轉向軍用品、公安、鐵路等制服市場,先后制定了“產品圍繞市場轉、質量圍繞用戶轉、全廠圍繞效益轉”的三轉方針,用“質量最優、價格最低、交貨最快、服務最好、達到用戶最滿意、實現銷售總量最多”的“六最”經營策略,并以“以人為本、以質取勝、艱苦創業、無私奉獻”的箭鹿精神激勵全體員工,箭鹿人也以此目標不斷奮斗。
正是這一戰略的制定,在1993年到1996年期間,箭鹿集團相繼成為軍隊、武警、鐵路、工商、稅務、公安、法院、檢察院等部門行業制服面料定點生產企業。僅1994年、1995年,企業行業面料生產就占整個生產量的80%,可以說迎來了一個發展高潮,箭鹿集團也成為全國最大的行業面料生產基地,1995年實現銷售2.6億元、利稅3000萬元,被當時的江蘇省紡織廳領導譽為“蘇北一枝花”。
2006年,箭鹿集團利用搬遷契機更新生產設備,擴大生產規模,至2008年搬遷全面完成,形成了從洗毛、制條、紡紗、織造、染整到服裝加工的產業格局。
就在企業加足馬力生產時,全球金融危機襲來。面對困境,箭鹿人沉著應對,實施“品種質量年”“品牌推進年”活動,在抓產品開發的同時,調整產業結構,推動市場營銷,全力打造品牌,實現銷售收入、利稅大幅增長,并榮獲中國馳名商標和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稱號。
機遇總是垂青有準備的人。2011年,在全國鐵路大換裝工作中,箭鹿集團爭取到占換裝總量近1/3的面料訂單,同時開拓了俄羅斯市場,出口額達1.3億元。企業當年銷售首次超10億元,銷售額達10.2億元,利潤和入庫稅收分別較2010年增長52%、178%。
2014年1月24日,箭鹿集團在新三板掛牌上市,進入發展新階段。
轉型升級顯優勢
2014年6月,時任箭鹿集團董事長的劉慶年到齡退休,正值公司在新三板掛牌上市不到半年,因此“新掌舵人”的選擇成為影響企業未來發展規劃的重要因素。作為蘇北首家紡織行業在新三板上市的公司,這也同樣成為宿城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關注的問題之一。
出于企業發展的需要與綜合實際的考量,時任南京軍區團職干部的劉偉從部隊轉業接任箭鹿的“指揮棒”。當時,國內外羊毛價格大幅高漲,土地、勞動力、能源等行業要素成本也不斷上升,面對種種困境,傳統企業箭鹿集團轉型升級迫在眉睫。
“奉命于危難之間”大抵如此,上任后的劉偉不斷育新機、開新局。
歷經一番梳理與調研,劉偉提出了“以全產業鏈布局凸顯箭鹿優勢,以科技引領帶動產業升級,以信息賦能激發品牌活力”的營銷理念,他多次拜訪行業專家學者,深入行業發達地區走訪,汲取先進技術經驗,大刀闊斧地推進企業改革。
從2014年起,箭鹿集團投資超億元資金進行技改,上馬新項目,推動企業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先后對制條、紡紗生產線引進全進口生產設備進行技術改造,淘汰落后設備,提升運行效率。在現有制衣公司基礎上,擴建箭鹿制衣果園服裝廠,上馬羊毛衫、皮鞋生產項目,將產品從原來單一的面料、服裝擴展到皮鞋、針織毛紗、羊毛衫等制服著裝配套齊全的多元化產業。
2020年,箭鹿集團調整發展戰略,實行“兩條腿走路”:一方面鞏固拓展行業制服領域市場,一方面開拓職業裝團購市場,并在南京設立運營中心運作職業裝市場,做大箭鹿品牌影響力。同年,箭鹿牌毛滌混紡面料相繼獲得了首批“宿遷精品”和首批“江蘇精品”認證,集團榮獲江蘇省省長質量提名獎,成為行業內品牌標桿。
2020年注定不凡,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全球經濟走向滯脹。大考之下,箭鹿集團頂住壓力,制定計件工資按照產量1.5倍的工資結算方案,確保員工工資水平不降低。這一年,在劉偉帶領下,箭鹿集團各項經營指標均平穩發展。
綠色發展迎未來
在箭鹿集團毛紗分廠的生產車間,人們可以看到,123臺國際領先的細紗車設備正在生產絨線、高支紗。如今,這個分廠可年產高檔紗線1500噸。量質雙提升,得益于集團對技改的投入。從2010年開始,箭鹿集團陸續投入4億多元資金,分別從意大利、德國、法國引進先進設備和相應的技術,在原有基礎上形成了紡、織、后整理全套的高科技生產線。
同質化競爭一直是服裝行業最大的弊端,當一個品牌的自主研發能力有限,就會陷入同質化競爭的陷阱。箭鹿集團始終堅持做行業制服的主線不變,積極開拓民品市場,不計成本,在產品研發、質量把控、售后服務等方面苦下功夫,利用信息化手段對每一道生產工序嚴加管理,質量上去了,品牌形象就樹起來了。
眼下正是“綠色+”時代,在我國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背景下,在國家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導向下,毛紡織行業推動綠色低碳循環發展、促進行業全面綠色轉型將是大勢所趨。箭鹿集團產品的主要原料為美麗諾羊毛,是可降解的天然活性纖維。為了推進能源優化提升,促進低碳發展,箭鹿集團在2016年已經推行使用環保蒸汽替代燃煤鍋爐,并利用太陽能可再生能源用于廠區照明,下一步將進一步擴大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并于合適時機建設光伏電站。
在節能降耗、減污減排方面,箭鹿集團也作了一系列部署,采購使用高效節能電機、制訂重大耗能設備更新改造計劃、升級改造污水處理、冷卻水循環等環保設施。企業不斷推進車間生產設備的綠色化改造,引進了國際上先進的劍桿織機,近三年單位產品能耗逐年下降。“2022年,我們預計購置40臺新型織機,打造一體化智能車間。通過技術創新、設備改造、工藝優化,消除和減少污染物產生量。”劉偉稱。
“構建綠色制造體系是我們毛紡織行業的責任。箭鹿通過了生態紡織品、可持續性生產、中國環境標志產品、責任羊毛標準等多項生態認證。”劉偉介紹。2020年,箭鹿集團精紡面料被評為國家綠色設計產品。2021年,箭鹿被評為江蘇省“綠色工廠”。下一步,箭鹿將持續有效運行已有的“能源管理體系”“環境管理體系”“質量管理體系”,將綠色環保貫徹到企業生產經營的每一個環節,著力打造國家級“綠色工廠”。
持續創新讓箭鹿集團形成了綠色發展的、獨特的核心競爭優勢。面向未來,箭鹿集團以初心賦能、以匠心堅守,創新驅動的奮斗之路仍在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