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棟
摘要:在豬群生長過程中,一些病毒、細菌、寄生蟲、霉菌毒素、飼料營養、環境條件和應激情況等都可以引起豬群發生腹瀉癥狀,尤其是仔豬感染腹瀉性疾病后,不僅影響生長發育和增重速度,還會降低飼料利用率和成活率,給豬群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在此將豬群發生腹瀉病的主要因素分析如下,希望在生產中能夠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豬群發生腹瀉病,降低飼養成本,充分發揮豬的生產性能,增加養豬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使養豬業健康、穩定、持續的發展,為人類消費提供安全廉價的豬肉食品。
關鍵詞:仔豬;腹瀉原因;病毒;細菌;防控措施
不論是大豬還是仔豬,腹瀉在養豬生產中會經常發生,給養豬業帶來很大的安全隱患,輕者影響豬只的生長發育、健康生長,降低飼料報酬,增加用藥和飼養成本,延長出欄時間,降低出欄體重,影響養豬效益;重者造成豬只死亡,給養豬場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因此,我們要了解豬腹瀉的原因,根據發病原因采取相應的防控措施,以保證豬只健康生長,減少或者避免腹瀉對養殖業的危害,充分發揮豬只的生產性能,降低發病幾率,增加養豬效益,為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做出應有的貢獻。
1 引起豬腹瀉病的因素
豬群發生腹瀉病以后,不僅明顯降低飼料利用率和豬只增重速度,還會嚴重危害豬只身體健康,尤其是仔豬感染腹瀉病后危害更大,不僅能夠引起較高的死亡率,還會給仔豬以后的生長發育埋下隱患。在實際生產過程中發生了很多腹瀉病癥,綜合病癥分析發病原因大概有以下幾種原因:
1.1 病原性因素
病毒性疾?。簜魅拘晕改c炎、輪狀病毒、偽狂犬和豬流行性腹瀉等;細菌性疾病:魏氏梭菌、沙門氏菌;大腸桿菌、沙門氏菌、密螺旋體和寄生蟲病等;毒素性疾?。褐饕且驗轱暳现忻咕约懊咕舅爻瑯艘鸬母卧葱愿篂a。其中病毒性疾病主要是由免疫接種工作失誤引起的,細菌性疾病主要由衛生條件較差、消毒不嚴格或者飼養管理不良以及豬只受到較大的應激等因素引起的,毒素因素主要由所喂的飼料中霉菌毒素超標引起的[1]。
1.2 非病原性因素
豬群在遇到外界環境突變:溫度差異較大、寒冷、濕度過高、密度過大等情況下,或者管理不善:突然更換飼料、飼料原料發生較大變化、飼料抗原過敏、運輸轉群、飼喂過量、飲食不足等,這些非傳染性因素都可以引起豬只發生腹瀉。豬群發生腹瀉后主要表現為:消化不良、營養不良性腹瀉、過敏性腹瀉、霉菌毒素引起的腹瀉。
2 腹瀉病對豬群產生的危害
豬群發生腹瀉病后,一般成年豬體質比較強壯、有一定的抵抗力,只是表現增重緩慢、生長發育受阻、飼料利用率和繁殖性能降低等,而出現死亡的情況較少。豬腹瀉病對仔豬的危害非常嚴重,通常病原不同發病日齡也有所區別,尤其是10日齡內的仔豬發病率還很高,往往表現整窩仔豬發病,如果病原體是病毒性或毒素引起的腹瀉病,仔豬發病后2~7d就開始發生死亡現象,如果治療不當或采取治療措施比較晚以及飼養管理不良等,都會造成很高的死亡率,嚴重時死亡率高達100%,2~3周仔豬發病后死亡率大約在10%以內。
由此可見仔豬發病日齡越小引起的死亡率越高,進而給整個豬場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所以,一定要做好養殖場豬群腹瀉的防控工作,尤其是15日齡內的仔豬更要引起獸醫工作者以及飼養人員的高度關注,日常勤觀察、多巡視仔豬,發現異常及時采取相應措施,給豬只提供安全可靠、營養全面以及衛生干燥、舒適宜居的環境,以利豬只健康生長,減少甚至杜絕腹瀉疾病的發生,使豬只健康快樂地生活,充分發揮其生產性能,增加養豬場的經濟和社會效益[2]。
仔豬發生腹瀉病后通常表現:糞便水樣或糊狀,顏色呈黃色、白色、綠色、棕色、灰色等,一般在臀部、后肢和尾部沾滿污穢的糞便,甚至全身都有糞便污染。仔豬怕冷扎堆、有的發生嘔吐現象,腹瀉病在仔豬群中傳播速度極快,一旦發現有腹瀉病的仔豬,經過幾小時或者一晚上就可以傳播給其它仔豬,仔豬因嚴重腹瀉引起脫水,最后因為內臟器官衰竭而死亡[3]。
3 防控措施
根據豬群發生腹瀉的原因、流行情況、臨床癥狀等綜合情況來看,豬發生腹瀉病應采取科學綜合防控措施,注意日常飼料管理、科學合理地進行免疫接種、注重生物安全,嚴控飼料以及飲水品質,做好養豬場蚊蠅和滅鼠工作,只有從多方面、采取相應的科學防控措施,才能收到較為理想的防控效果,減少或者杜絕豬群腹瀉病的發生,使豬只健康生長,充分發揮其生產性能,降低飼養成本,增加養殖效益,為消費者提供安全、質優、價廉的豬肉產品。
3.1 科學選擇場址
養豬場應遠離村莊,距離主要公路1km以上且交通便利,附近沒有養殖場、屠宰廠、皮革廠以及化工等污染嚴重的企業存在。同時,水源充足,水質良好,能夠滿足且符合人畜飲水需要和飲用標準。豬場內應該嚴格按照本地常年導風向,遵循小、中、大豬的布局去分區建設,以防發生交叉感染,增加腹瀉病防控的難度,給養豬場帶來極大的防疫安全隱患。
3.2 加強飼養管理
供給豬群適宜的環境溫度,尤其在仔豬哺乳期需要溫度較高,應做好保暖工作,并且鋪設松軟干凈的墊料,避免仔豬腹部接觸地面受涼,還要盡早了解氣候變化,及時采取相應措施,確保仔豬生活在溫暖舒適的環境中。同時保證地面干燥干凈,減少病原微生物數量以及和豬群接觸的機會,降低病菌對機體造成的侵擾。供給營養豐富、容易消化吸收利用的全價配合飼料,有利于增強機體免疫力和抵抗能力,達到降低腹瀉病發生幾率的目的[4]。
3.3 做好免疫工作
防控病毒性腹瀉病發生的主要措施是加強免疫接種工作,制定科學的免疫程序、選用優質疫苗、認真操作,保證免疫效果。在免疫前后做好檢測工作,隨時掌控豬場疾病發生動態和流行情況,適時調整免疫接種計劃,避免豬群發生病毒性腹瀉病。另外,應根據本地豬病發生情況,結合本場多年免疫接種成功經驗,制定出科學合理的免疫接種程序。隨著豬群的生長發育,嚴格按照已定免疫接種程序去給豬群進行免疫接種,以保證豬只抗體水平,減少腹瀉病的發生。
其次,要把控好免疫接種所需的疫苗品質,防止因為疫苗不合格而影響免疫接種效果。養豬場要提高采購疫苗等物品人員的責任心,必須強調所用接種疫苗必須從正規渠道購買信譽度高、品質有保證疫苗生產廠家的產品,并嚴格按照疫苗使用說明要求去運輸、存放、稀釋、配制,且在有效期內足量免疫接種,才能保證免疫接種效果,為豬只生長發育奠定堅實的基礎。
3.4 預防細菌性疾病
日常生產中應完善保健、預防和驅蟲工作,保障豬群健康狀況??梢栽陲暳现刑砑狱S芪多糖、雙黃連等中草藥,不僅抑制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繁殖,還能夠增強機體主動免疫力。還可以在飼料中添加益生菌類添加劑,來促使消化道內有益菌群的生長和腸道菌群平衡,減少消化不良引起的腹瀉病。在仔豬階段可以在飼料中添加廣譜抗生素來預防細菌性腹瀉病的發生。一旦發現細菌感染或免疫失敗,需要采取適當的綜合防治措施,盡量降低腹瀉病給豬群帶來的危害[4]。
3.5 加強消殺工作
在正常情況下,每周帶豬對豬舍及其四周進行兩次消毒工作;當養豬場發生疾病后,每天應帶豬對豬舍及其四周進行兩次消毒工作。消毒工作是個細致活,要求操作者耐心、仔細,將豬舍及其四周全面徹底地進行消毒,做到不留死角、全面覆蓋。另外,消毒液要交替使用,不能一種消毒液用到底,化驗室要經常檢測消殺效果,用實際數據科學地指導消殺工作,才能保證消殺結果。
其次,消毒劑應從正規單位購買有信譽度的產品,并根據本消毒劑使用要求稀釋配制,且在有效期內使用。另外。消毒劑要購買消殺效果好、副作用比較小的品種,這樣才能有效保證低毒高效,為養豬業的健康發展真正起到保駕護航的作用。還要做好養豬場消滅老鼠、蚊蠅工作,以防因蚊蠅鼠的存在,造成豬腹瀉病的發生。
3.6 防止霉菌毒素中毒
首先嚴把飼料關,在收購原料時最好從主產地或糧庫購進大量優質原料,并通過實驗室檢測營養、水分等合格后方可使用,如果有霉變成分絕對剔除、不可使用。在運輸和保管飼料過程中應防止受潮霉菌毒素超標,飼喂時定時定量添加,防止料槽底部粉塵發生霉變。同時加強墊料管理,每天將潮濕的墊料清理出去,更換成干凈新鮮的墊料,防止仔豬在霉變墊料上活動。這樣通過嚴格的飼料和墊料管理可以減少豬群接觸霉菌毒素的機會,降低霉菌毒素引起的腹瀉病[5]。
4 小結
豬腹瀉病是一種常見、難治、易反復、令養豬工作者頭疼的豬病,養豬場只有了解豬腹瀉的原因,根據病因采取相應的防控措施,才能取得理想的結果。同時,養豬場應加強日常飼養管理工作,制定科學合理的免疫接種程序,做好消殺工作、防止疾病發生以及擴散傳播,同時,還要重視飼料廠飼料原料采購工作,嚴把原料品質關,給豬群提高優質、安全、營養全面且平衡的飼料,以利豬群健康。
參考文獻:
[1] 吳明光.規模化豬場仔豬腹瀉病的防治措施[J].中國動物保健,2017(12):48.
[2] 葉昭輝,賀永建.中藥治療仔豬腹瀉病[J].中國動物檢疫,2005(5):82.
[3] 單海濤.豬腹瀉病病癥及防治方法探析[J].畜禽業,2021,32(10):130+132.
[4] 徐桂森,林夕香.豬腹瀉病發生與綜合防治[J].畜牧獸醫科學(電子版),2021(15):43-44.
[5] 朱珍珍.豬腹瀉病診斷及防治方法分析[J].農家參謀,2021(13):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