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軍 鄭玉鳳 王敖日格勒 侯爽
摘要:2021年是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烏蘭浩特市糧改飼項目開展的第四年。目前,糧改飼項目戶已基本覆蓋了全市重要牛羊養殖村屯,實現了重點養殖場(戶)青貯常年有,規模不斷擴大,受益農戶不斷增多,全市舍飼養殖業迎來了一個穩步發展的新時期。
關鍵詞:糧改飼;舍飼養殖
2021年是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烏蘭浩特市糧改飼試點項目的第四年。四年來,烏蘭浩特市農牧和科技局堅持把糧改飼項目作為發展舍飼養殖的突破口,發展草食畜牧業的突破口,緊緊圍繞市委政府提出的“減糧增畜搞轉化”的調整思路,轉變玉米一糧獨大的種植結構,壓縮玉米種植面積,全力推進糧改飼工作。四年來,項目累計完成青貯玉米種植面積8.8萬畝,制作青貯玉米飼料26.46萬t。糧改飼項目的實施,為牛羊草食養殖業發展提供了穩定的飼草料,為舍飼養殖業發展奠定了基礎。
1 取得的成績
1.1 糧改飼項目構建了新型種養結構,促進舍飼養殖發展觀念的新突破
糧改飼項目構建了“為養而種、為牧而農、過腹轉化、農牧循環”的新型種養結構,促進了舍飼養殖發展觀念的新突破
多年來,生產方式相對落后,飼養管理粗放,優質牧草和青貯飼料利用率低,造成養殖成本高,這些不利因素長期束縛的草食畜牧業的發展。只有拓寬飼草料資源,增加飼草料產量,提高飼料利用率,才能從根本上推動舍飼養殖的發展。隨著糧改飼項目持續深入開展,種植全株青貯玉米,以草定畜、增草增畜已成為廣大養殖戶的共識,全市舍飼養殖業迎來了一個穩步發展的新時期。
1.2 糧改飼項目擴村、擴戶、擴規模,推動全市舍飼養殖實現新突破
四年來,糧改飼項目堅持充分調動養殖戶(養殖合作社、家庭牧場)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抓好項目戶的示范引領基礎上,擴村、擴戶、擴規模,以推進整鎮整村種養結合專業戶、家庭牧場、農民合作社和規模養殖場為主,穩扎穩打,逐步推進。項目開始前,全市多為一些散落零星的小規模青貯戶。2018年良改飼項目開始,當年就迅速發展到130戶,2020年達到235戶。目前糧改飼項目戶基本覆蓋了全市重要牛羊養殖村屯,實現了重點養殖場(戶)青貯常年有,規模不斷擴大,受益農戶不斷增多。
1.3 效益分析
1)經濟效益。按照青貯玉米畝產3t測算,2021年青貯玉米收購均價為480元/t,種植1畝青貯玉米收益為1,440元,與種植商品糧玉米相比可增收240元。飼喂青貯玉米飼料,按照每頭牛日減少精料1.5kg測算,可日減少飼養成本3.6元,經濟效益顯著。
2)社會效益。①提高土地利用率。由于青貯飼料利用青貯窖或塑料袋進行儲存,占地面積比秸稈等飼草料占地少,提高了土地利用率;②減少了農村環境污染和火災隱患。發展青貯飼料種植可解決農村農作物秸稈亂堆放、亂焚燒問題,減少了農村環境污染和火災隱患,有利于改善農村居住環境,提高農民生活質量;③延長產業鏈條。實施糧改飼項目發展青貯玉米等飼草料種植,可以帶動飼草加工、收儲、運輸和家畜改良、育肥牛、肉羊育肥等上下游產業發展,不斷推動全產業鏈的發展,為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奠定基礎。
3)生態效益。①促進養殖方式轉變。全市實行全年禁牧,大力推行草食家畜舍飼規模化養殖,增加青貯飼料可以彌補禁牧舍飼青綠飼料短缺、飼喂干草和農作物秸稈導致的草食家畜營養結構不均衡問題,加快養殖方式轉變,增加草食家畜養殖數量,提高草食家畜養殖規模、生產性能和畜產品質量;②促進農牧業循環發展。青貯飼料經過“過腹還田”既減少了化肥投入,降低了種植成本,又緩解了長期過量使用化肥造成的土壤板結問題,同時還減少了糞便污染,有利于綠色、有機農畜產品生產,促進了農牧業可持續發展。
1.4 良改飼項目促進了種養業緊密結合,有效銜接
通過良改飼項目的實施,形成了“養殖場(戶)+種植戶”“養殖場(戶)+種植合作社+流轉土地”“家庭牧場+流轉土地”等種養結合新模式,實現了青貯玉米種植與草食畜牧業發展的緊密銜接。烏蘭浩特市青祥奶牛養殖專業合作社養牛400頭,年處理糞污1,200t,用于還田種植青貯玉米,種植青貯玉米600畝,實現了種養結合,農牧循環利用,推進了種養綠色發展模式。
2 經驗和做法
2.1 強化組織領導
市政府成立了糧改飼試點項目領導小組負責項目實施,明確項目目標、任務和時間節點,嚴格資金使用管理,強化考核管理,確保了試點任務圓滿完成。
2.2 制定工作方案
市政府印發了糧改飼工作實施方案,明確項目目標任務、實施主體、補助標準、補助方式和保障措施。經該地區糧改飼項目在有序實施,對該地區養殖業發展、經濟水平提升等均產生巨大影響,并以“扶貧攻堅”為核心,建議種植青貯主體要精確,建議以貧困戶為主,以簽訂回收合同的方式,能為貧困戶的個人權益有序保護,經養殖場及青貯企業為簽訂合同的貧困戶統一提供的青貯種子、化肥等完成相應種植工作,發揮傳、幫、帶的引領作用,能使青貯農作物種植與回收工作引起更大的重視,吸引更多農戶參與到此項目中,幫助農戶們解決種植及經濟難題,還能為舍飼養殖提供有利的基礎條件[1]。
2.3 根據烏蘭浩特市實際情況,制定了實用性強、可操作性強的集成技術模式
通過糧改飼項目的實施,實現了青貯飼料種植與草食畜牧業發展緊密銜接,牛羊養殖技術水平明顯提高,綜合生產能力顯著增強。青貯飼料種植技術與牛羊標準化飼養技術在全市逐步推廣普及。
2.4 宣傳動員
深入廣大養殖戶、種植戶家中,特別是牛羊重點養殖村屯的規模養殖場(戶),為廣大農牧民宣傳糧改飼政策及實施糧改飼項目可為農牧民帶來的好處。引導牛羊養殖戶拿出部分耕地種植青貯玉米,指導牛羊養殖場(大戶)與種植專業合作社合作,簽訂協議種植青貯玉米。
2.5 深入養殖戶、種植戶家中,強化技術指導
做好項目技術培訓的同時,選擇技術過硬的專業技術人員深入田間地頭,養殖戶家中開展技術指導,對項目開展全程跟蹤服務,從青貯種植品種、青貯窖建設、科學飼養管理等方面入手,及時細致指導,受到廣大項目戶一致好評。
2.6 強化監督管理
①加強糧改飼項目信息統計工作,指定專人負責糧改飼數據收集整理,信息統計上報工作,確保信息統計上報數據及時、準確、完整;②加強青貯玉米質量的監管,在制作青貯時加強巡視,并要求青貯戶提供種、收、儲時的佐證材料;③完善、充實、整理檔案資料,認真按照上級業務部門制定的績效考評標準,做好自查自評。
3 存在問題
1)青貯玉米種植面積不穩定,對牛羊養殖影響較大。目前種植的青貯玉米都是兼用品種,青貯多少視玉米商品糧和青貯價格比而定,青貯收儲量波動較大。
2)小規模種養結合戶畜牧業生產基礎設施條件較差,青貯窖等設施簡陋,直接影響了青貯質量,容易造成青貯損失較大。
3)收貯企業收貯資金不足。在青貯收割季不能及時收貯原料,導致本地區種植的青貯被外地收貯戶收走,尤其在2021年青貯價格上漲幅度較大的情況下,造成一些大型規模養殖場青貯收儲量有所下降。
4 建議
1)擴大青貯玉米種植面積,發展訂單種植,引導農牧民大力發展奶牛、肉牛、肉羊產業,引導農民走草當糧種、糧當飼用、全年舍飼、過腹還田的綠色可持續發展道路。同時,在實踐階段還需結合各地區發展實況,編制完善的實施方案與管理措施,成為推進糧改飼項目持續發展的根本條件。對此,遵循“以養定種”原則,以滿足牛羊養殖需求為核心目標,必須具備與其相符的草畜配套設施,強調產銷平衡性,精準確定糧改飼面積,在生產中就能控制綜合效益,實施成效才會有較強的基礎保障[2]。
2)建議市政府整合資金,農機補貼重點向青貯相關的機械設備傾斜,對新建的青貯窖給予建窖補貼。在此基礎上,還需地方政府部門能在此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大力開展金融服務項目,重點解決糧改飼項目資金不足問題,從青貯飼料管控方面入手,在實施階段會產生大量的流動資金,降低養殖場及專業收儲企業資金壓力,并控制各項資金費用使用標準性,貫徹落實貼息、貸款等金融政策,并以畜群、圈舍等實物進行抵押貸款,具備標準化、可行性的實施方案,采取法律法規對各方合法權益最大化保護,強化養殖場及收儲企業貸款貼息力度,降低財務成本及融資難度,也能為糧改飼項目持續發展起到推動作用。
3)加強宣傳。利用各種媒體大力宣傳糧改飼項目的意義,典型引路,逐步改變種植戶種植理念,認識青貯的好處。
4)做好技術服務。組織種植、養殖、農機等專業技術人員,對農牧民進行青貯種植、加工、飼喂等技術的培訓和跟蹤服務,確保糧改飼項目種的優、收的快、貯得多、用的好,讓農牧民切實增加收益。同時,經各項政策大力宣傳,保證各類文件、政策內容等全面落實到養殖場及青貯企業中,貫徹落實在糧改飼項目中,能為項目實施提供良好的基礎保障。
加大技術集成推廣力度,工作要點落實在實踐中,關系種收貯用效率,經專業化技術隊伍的組織與管理,借助現有條件,在技術推廣方面取得良好成效,還可以要求專家隊伍參與到品種篩選、種植、收獲、加工、使用等環節中,為養殖場及收儲企業提供技術指導,提升整體技術水平與綜合效益。
參考文獻:
[1] 張亞力.初探舍飼肉羊高效養殖技術[J].中國畜禽種業,2020,16(10):133.
[2] 程志鵬,盧曉麗,田孟芳,等.舍飼蘇羊提高養殖效益的關鍵技術要點[J].甘肅畜牧獸醫,2019,49(9):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