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源 孫也達 張悅
理論宣講工作如何能既“有意義”又“有意思”,這是河北省秦皇島市北戴河區宣傳思想文化戰線一直探索的問題。“為讓理論宣講有深度有溫度有力度,我們在完成‘規定動作’的同時,時刻注意聯系全區實際,創新理論宣講方式、途徑,讓理論宣講貼近群眾、落地生根、形成共鳴。”北戴河區委宣傳部副部長張玉普說。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要推動鄉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2022年3月15日,北戴河區牛頭崖鎮蒲蘭村64歲老黨員、宣講團志愿者祖述宏來到田間地頭,趁著村民們忙活的空暇,組織開展了一場“田頭宣講會”。
“我不僅深受鼓舞,更找到了方法、看準了方向。”聽了祖述宏深入淺出的講解,村民紀愛娜感慨地說,“以前種地,找不到方向,只會守著幾畝地悶頭蠻干,如今有了政策宣講,咱思想意識提高了,明白了農業發展也得緊跟時代步伐,走科技興農之路。”
2020年,蒲蘭村建起了合作社,抱團發展綠色農業,紀愛娜主動加入,一邊學習先進種植技術,一邊擴大種植規模。“家里承包了120畝土地,主要種植綠色無公害水稻,年收入從前幾年的幾萬元增加到了現在的十幾萬元。眼下,鄉村振興就是最大的‘風口’,我準備進一步擴大種植規模,好日子還在后頭吶。”紀愛娜信心滿滿地說。
為進一步唱響主旋律、傳播正能量、提振精氣神,2022年以來,北戴河區緊緊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所)陣地資源,通過組建黨員志愿者宣講隊伍,黨員干部化身宣講員奔走在街頭巷陌,深入基層一線,讓黨的聲音飛入千家萬戶,打通理論宣講“最后一公里”。
從城市到農村、從機關到學校、從企業到社區,截至目前,北戴河基層宣講團、“輕騎小分隊”、“草根宣講團”等理論宣講隊伍深入基層一線,通過“會場+現場”的方式舉辦調研式、互動式、座談式等各類專題宣講400余場次,受眾達12萬余人次,真正實現了把黨課帶到每一位黨員群眾身邊,推動形成了上下聯動、分層次、全覆蓋的理論宣講大格局。
一張方桌、幾條板凳。不久前,在北戴河區西山街道平安路社區“家庭黨校”內,黨員群眾圍坐在一起,結合2022年全國兩會精神,開展以“奮進新時代 喜迎二十大”為主題的“微黨課”活動。

在北戴河區平安路社區“家庭黨校”內,黨員和群眾圍坐在一起,開展以“奮進新時代喜迎二十大”為主題的“微黨課”。圖:孫也達/《河北日報》
“創新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模式”,“構建老年友好型社會”,“推進無障礙環境建設和適老化改造”……老黨員楊芳講述著自己在全國兩會上看到的新提法、新內容。熱氣騰騰的全國兩會精神,讓在場的黨員群眾心潮澎湃。
“雖然已經退休,但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我仍希望能緊跟形勢,更全面深入地理解黨的方針政策。‘家庭黨校’讓我們能隨時隨地聚在一起學習,這里已經成為我們學習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的重要陣地。”黨員李瑞蘭說。
為了將黨的創新理論送到黨員群眾心中,北戴河區充分利用街道、公園、社區等微型公共空間,以理論宣講“微陣地”打通宣講“最后一公里”。眼下,北戴河區已形成劍秋路、聯峰北路、老虎石公園等7個理論宣講“微陣地”。另外,北戴河區利用街角路邊的空間,形成38個“微廣場”“微公園”,同時,通過獨具匠心的設計,讓微空間既成風景又成“課堂”,讓“每面墻壁都說話,每個角落都育人”。
“別看我們小院不大,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生活館、圖書角、讀詩角樣樣都有,居民們平時都喜歡到這兒來坐坐。”西山街道劍秋路社區的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潤新小院”負責人李英華說,“潤新小院”是北戴河區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建設的一處亮點,不僅有效擴展了居民文娛活動場所,還滿足了群眾對美好家園的向往,更讓居民在閑暇里接受了黨的理論熏陶。
自2021年以來,北戴河區依托“家庭黨校”“潤新小院”等特色陣地開展理論宣講170余場次,受眾達3470余人次,打造的38個“微廣場”“微公園”累計吸引游客18.2萬余人次,為當地的文化游增添了幾分理論宣講的韻味。
“每天打開‘學習強國’成了我的一種生活習慣,不把學分修滿,就感覺缺少了點什么。”東山街道東經路社區黨支部書記李丹丹說。
自2021年下半年以來,北戴河區各鄉(鎮、街道)機關黨委通過定期開展“學習強國”爭霸賽,創造性地采用“線上自學+線下競賽”的學習模式,創新理論宣講形式和載體,讓廣大黨員、干部和群眾積極主動參與到理論學習的隊伍中來,形成了比學趕超的濃厚氛圍。
在用好“學習強國”的同時,北戴河區還依托抖音、微信公眾號、微博等新媒體平臺,開設“紅色記憶”“我的光輝歲月”等專欄,打造“指尖上的課堂”,推送微黨課,累計閱讀量達10余萬次。北戴河區依托區融媒體中心,因地制宜,開設重點專題節目,增設本地區的紅色革命故事學習專欄系列,分時段播放紅色經典影片、電視劇,實現了線上線下同頻共振。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推動理論宣傳工作走深走實,建立健全行得通、真管用、有效率的長效機制,推動學習教育成果轉化為推動宣傳思想文化工作高質量發展的磅礴動力,切實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張玉普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