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俊丞 譚麗榮
(1.曲阜師范大學 地理與旅游學院, 山東 日照 276826; 2.山東魯能泰山足球學校, 山東 濰坊 261299)
在設計教學目標時,首先要確定教學目標里的名詞和動詞,去除一些不確定性的修飾成分。如“運用具體案例,比較黃河和長江各河段的主要水文特征”中的“水文特征”是本條目標里的名詞,歸類到事實性知識里面,動詞“比較”屬于理解維度(見圖1)。[1]

圖1 教學目標歸類過程示例
學生是發展中的個體,為了提高學生學習效率,本設計在量表基礎上給行為動詞增加了行為條件,讓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更好地針對目標運用手中的材料。如“運用具體案例,比較黃河和長江各河段的主要水文特征”中的“具體案例”是本條目標中的行為條件,學生可以通過分析具體案例完成本目標的學習。
學生也可以利用學習目標來評價自己的學習效果,把教學目標分類分解有助于學生理解學習目標,也可以促進學生實現從“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變,幫助學生養成向內審視自己地理思維的習慣,充分發揮學生的元認知功能。學生對學習目標的充分認識,不僅能讓學生明白“我要學什么,如何做到”,而且能讓學生建立學習的認同感。據此結合教師預先給出的材料評估和改進自己的學習,從而達到預設的目標,這樣就把教師的教學目標轉化成了學生的學習目標。[2]把外在的要求轉化為內在的標準,只有當學習者的心智活動和他所處的外部環境之間建立豐富互動的時候,學習水平才有進步。[3]
評價是檢驗教學成果和調整教學過程的重要手段。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考慮,確定評價策略和方式是教學設計必不可少的一環。在教學中,教學評價應貫穿于教學活動的整個過程。評價的一個主要功能是驗證是否達到目標。但有效地測定學習目標的達成度并非易事,需要考慮多種因素。學習者通過教學評價審視自己學習的現狀,對后續的學習活動做出相應的調整。教學評價的設計也應充分反映教學活動后所對應的地理學科核心素養能否得到實現。基于核心素養的教學評一致性課堂設計的評價應注意以下三個方面。[4]
此評價關注地理基礎知識的理解與應用,包括地理基本知識是否學會、地理基本技能是否達標。本研究中形成性教學評價的設計主要采用分層量表的方式。這種方式既適應新課改學業水平分級教學的要求,方便學生自主評價目標完成的情況,引導學生自學并改進自己的學習方法,也便于教師在教學時滲透學科核心素養,及時調整上課進度和教學方法。此處以對教學目標“分析夏季大氣熱力環流對濱海地區氣溫的調節作用”設計的評價量表為例(見表1)。

表1 “分析夏季大氣熱力環流對濱海地區氣溫的調節作用”教學評價量表
基于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評價不僅要關注基本地理知識和基本地理技能的形成性評價,更要關注學生的表現,包括:關注學生在獲得地理知識和地理技能過程中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關注學生在解決復雜地理問題時表現出來的必備能力和關鍵品格;關注學生在解決劣構性地理問題中收集必要地理信息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關注學生表達和傾聽的能力以及綜合思維能力和地理實踐力。[5]
基于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評價主體包括:教師、同伴和自我。學生根據評價量表準確定位自己的學習程度,完成自我評價,這樣能更好地幫助學生調整自己的學習進度,更清楚地知道自己知識點掌握的情況和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達成水平。教師也可以根據評價量表定位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和目標完成情況,結合表現性評價,評價學生的地理學科核心素養是否完成,更好地調整教學過程,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為直觀展示上述教學目標設計和教學評價的過程,本研究以湘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級上冊第二章第三節第二課時“滔滔黃河”為例進行了教學設計(見表2)。

表2 “滔滔黃河”教學設計

(續上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