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下是倡導全民閱讀的時代。那么,全民閱讀要讀什么,怎么讀?當下的全民閱讀存在什么問題?怎樣創新閱讀方法,才能更好地打造書香社會?文章針對上述問題,從與全民閱讀密切相關的閱讀規劃、閱讀推廣、閱讀分類、閱讀品質四個方面尋找答案,進而探討如何提高全民閱讀質量,創新閱讀方法,打造書香社會。
【關? 鍵? 詞】全民閱讀;閱讀規劃;閱讀推廣;閱讀分類;閱讀品質
【作者單位】郭英劍,中國人民大學外國語學院。
【中圖分類號】G252.17【文獻標識碼】A【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2.08.002
今天,中國已經步入了全民閱讀的時代。就官方而言,我國從2006年就開始推進由中宣部、新聞出版總署、教育部等國家多部委所倡導的全民閱讀活動。自此以后,每年4月23日世界讀書日,有關閱讀的新話題不斷出現,總能引發人們的關注與熱議。在這一期間,國家有關部委與央媒會傾力打造與書香中國有關的特別節目,使這些節目成為讀書人的節日慶典,為全國讀者呈上豐富多彩的精神盛宴。全國各級各類圖書館大都開展了全民閱讀月系列活動,近年不少地方還建立了公共閱讀服務大數據庫。在社會大眾層面,不僅是世界讀書日,即便在平時,各種自發的、群體的閱讀活動也是層出不窮、遍地開花。隨著時代的發展,為了適應網絡時代閱讀特征,順應新閱讀潮流,扎實開展全民閱讀活動,不少地區建立了新型公共閱讀服務平臺。應該說,從2006年開始,開展全民閱讀活動就已成為我國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一項重要任務,對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高國民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具有重要意義。
自黨的十八大以來,“開展全民閱讀活動”更是成為黨中央的一項重要戰略部署,將全民閱讀推向了新的高度。此后,在政府工作報告和《國家“十二五”時期文化改革發展規劃綱要》《國家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十二五”規劃》等系列報告和規劃中也多次對倡導和開展全民閱讀活動、建設書香社會提出了明確要求。2020年10月,中央宣傳部印發《關于促進全民閱讀工作的意見》。自2014年到2022年,全民閱讀連續9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
閱讀不是哪一個人的權利與專利,而是全民生活方式的觀念,已經深入人心;全民閱讀有助于建設書香社會,已經成為共識;讓全民閱讀完成全覆蓋、無盲區的目標,一個都不能少,已經成為全民閱讀的價值指向。然而,在全民閱讀活動已經開展得轟轟烈烈的時候,我們依舊要看到現存問題,技術與時代的潮流在沖擊和改變著我們的閱讀方式,我們怎樣創新閱讀方法,才能更好地打造書香社會?為此,我們要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以下,我將從與全民閱讀密切相關的閱讀規劃、閱讀推廣、閱讀分類、閱讀品質四個方面,探討提高全民閱讀質量,創新閱讀方法,打造書香社會的問題。
一、閱讀規劃的四種對應關系
全民閱讀離不開好的規劃與計劃。當下,很多省市都做了各自的閱讀長期與短期規劃。根據所參加的一些專家意見座談會,我發現在制訂閱讀規劃時,有一些共性問題值得關注。在這里,我僅以北京為例,談談在規劃制訂過程中應該考慮的四種對應關系。
第一,高度和厚度。北京市作為首都,所制訂的全民閱讀發展規劃在全國應該具有引領作用,甚至帶有標桿的作用,這就要求北京站在全國的高度來加深認識和制訂規劃。但與此同時,規劃也必須具有北京特色,即要有厚度——歷史的厚度、現實的厚度和文化的厚度,讓人們通過閱讀去認識北京、了解首都。正是通過關注這種厚度,才能彰顯北京特色,也才能使北京的全民閱讀發展規劃更具引領作用。如果各地都能夠既有高度也有厚度,能夠深入挖掘各自的歷史、現實與特色,那么,無形中就會構建一道絢麗多彩的全民閱讀風景線。不僅北京如此,上海、天津、廣州、重慶、各個省會城市、直轄市以及具有區域優勢的城市,都可以從這兩個方面來考慮去制訂全民閱讀發展規劃,既要重視思想高度,又要強化地方特色,進而去引領他人更好地閱讀。
第二,國內和國際。閱讀規劃不僅要面向國內,也要有國際意識。我們要了解國際上的閱讀狀況以及最新的發展趨勢,同時也應注意借鑒其他國家的閱讀推廣與發展經驗。當下,全國各地的閱讀規劃國際化意識還不夠鮮明,甚至對國際化意識不夠重視。從目前各類圖書排行榜以及大眾所推薦的圖書來看,翻譯類書籍占比可達到40%甚至50%;除了經典作品,現行翻譯類書籍大都是國外最新出版發行的暢銷書。對這些翻譯類書籍,我們更應關注其時代特征,以及與中國現實的關聯度等,若沒有國際意識,很難對此作出正確的判斷。
第三,經典與流行。閱讀規劃與推廣,要明確告訴人們讀什么,也要指導人們怎么讀。就全民閱讀而言,人們常說的閱讀主要集中于三大類圖書:人文社科類圖書、兒童類圖書、科普類圖書。除了第二類書籍的對象為兒童及家長,人們主要閱讀的還是人文社科類圖書與科普類圖書。專業性特別強的圖書,較少進入我們所說的全民閱讀之中來。與此同時,這個世界上好書太多,但人生又太短,所以我們要讀好書中的好書——經典圖書。因此,我們要明確閱讀的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指向乃是閱讀經典,而任何閱讀規劃與閱讀推廣活動,唯有堅持經典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同時,我們也應注意流行性的暢銷書,它們往往依靠普及性的內容來吸引更多的青年人,比如,近年來特別流行的童書、動漫等,都對少年兒童產生了巨大的吸引力。經典與流行,在今天也可以并行不悖。
第四,長期與短期。一般的規劃,年限大多是三年到五年。我們既要有長期的發展思路,也要考慮這僅僅是個五年規劃。因此,不要試圖通過這三年到五年的規劃包羅萬象,也不必把未來可能需要20年甚至30年才能建成的“閱讀之城”“閱讀之都”“閱讀之鄉”寫進這個規劃,仿佛要在三年到五年之內實現目標,這不現實,也沒必要。
二、閱讀推廣的五個關鍵詞
任何一個好的規劃,都離不開怎樣將美好的觀念與設想落實到現實世界中。一個美好的閱讀規劃,自然也要注重落到實處。閱讀推廣,重在推廣。
第一,平臺。今天是數字化時代,也是大數據時代。各地都可以充分利用現代技術,建立各自的數字化閱讀平臺。近年來,不只中國,世界各地的實體書屋和書店都在相繼倒閉。2016年8月,我曾經在美國著名思想家愛默生的家鄉——波士頓的康科德小鎮書店內,看到張貼著這樣一則“廣而告之”——If you see it here, please buy it here to keep us here.(如果您在這里看到了喜歡的書籍,那請您就在這里購買吧,這樣才能把我們這家書店保留在這里。)對于商家來說,這是多么無奈的請求。但即便如此,依舊擋不住書店的倒閉潮。我相信,實體書店會越來越少,但我們不必過于沮喪的是,人們的閱讀不會少,反而會更多。因此,充分利用現代技術建立一個強大的數字平臺,將包括各種圖書工程、推薦書目、推廣活動等的所有內容納入,一定會吸引當(各)地的人們去經常瀏覽與使用,這自然會對全民閱讀起到一個很好的引導作用。當今時代,建立一個強大的數字化平臺,非常有必要。
第二,空間。現實的閱讀,大眾的閱讀,都離不開閱讀空間。如何把人們吸引到公眾圖書館,這需要我們認真思考并找到可行的辦法。對于城市來說,不僅要建設標志性的城市圖書館,還要注重建設城區、社區圖書館。以北京為例,北京市不僅有國家圖書館,還有首都圖書館,未來發展的重心,既要重視各個城區圖書館,又要好好發展社區圖書館。可以說,建設社區圖書館,是未來全民閱讀發展的重中之重。在北上廣這樣的超大城市中,以及在各地的城市群建設中,設計者應該考慮在多少人的范圍內就應該建立一座合適的圖書館,這樣才能讓人們都會想到去圖書館。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圖書館的閱讀活動大都改為線上,但在未來疫情平穩之后,還是要有很多線下活動。大眾閱讀需要公共的閱讀空間。
第三,計劃。除了閱讀規劃,還應該有年度發展計劃。任何一個良好的閱讀規劃,都需要一個切實可行的年度發展計劃,即通過年度計劃的形式,把規劃的各項內容落到實處。比如,為了推廣閱讀,我們可以借鑒其他國家的辦法,每個月都利用一個到多個節日,在圖書館中舉辦相應的讀書活動或者閱讀推廣活動。規劃負責指引方向,年度計劃則負責落在實處。
第四,影響。一切的規劃與計劃最終要落實在閱讀上,這就與人有關系,與圖書館有關系,與學校特別是兒童有關系。閱讀推廣,重在產生影響。這種影響是多向多面的。所謂多向是指既影響讀者,也影響圖書館,還影響出版社與作家;所謂多面是指,既影響個體、群體,還影響社會、世界。因此,如何想辦法讓人走進圖書館,包括在學校教育中如何培養學生走進圖書館的習慣,都應該看作是閱讀推廣對人產生影響的結果。當然,還要包括讓一些品牌閱讀推廣活動深入人心。比如,書香中國·北京閱讀季是全民閱讀的一個品牌。閱讀季期間,北京會通過開展系列群眾性讀書活動,整合全民閱讀資源,營造“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的良好氛圍。這樣的品牌閱讀活動,應該讓大家都知道,要能夠做到像季節轉換或者日常節假日一般,每到特定時間人們就會想到它。是否具有影響力,是檢驗閱讀推廣活動是否具有實際效果的標準之一。
第五,公益。全民閱讀重在提高全民的素養。目前,包括圖書館在內的基礎設施建設,都是由政府公共投入,因此,全民閱讀應該隸屬于公益活動。從這個意義上說,在政府主導的閱讀推廣計劃中,我個人建議不提閱讀產業。因為一說產業,難免會涉及誰賺錢誰營收的問題,通過全民閱讀盈利,絕非當下政府公共投入的本意所在。而很多企業將閱讀推廣作為其公益事業的一部分,既對企業有利,也推動了全民閱讀,值得贊許。話說回來,只要閱讀推廣活動做得好,產業到時候也會水到渠成自然形成。
三、全民閱讀的分類、分層、分級
全民閱讀,不應該是全體國民都去閱讀同一類圖書。雖說閱讀本身是非常私人化的事情,甚至可以說是個人的事情,但事實上,一個群體(比如大學生群體、工人群體),可能有著閱讀的共同愛好與特征,也是顯而易見的事。因此,全民閱讀應該重視閱讀的分類與分層問題。
所謂分類,可以有多種形式,可以按照職業、行業、年齡、性別等來劃分。而在這個分類中,每一個類別都需要再細化與分層。以推薦書目為例。我們過去所推薦的書目,大多是“中國人需要閱讀的100本書”這類面向所有人的書目。但近年來,人們更加重視不同群體的閱讀共性與特性需求,因此,就出現了“大學生閱讀書目”“職工閱讀書單”“農民喜愛的百種圖書”“軍人勵志書籍”“女性必讀書籍”,等等。但事實上,在這些已經分類的圖書推薦中,依舊可以再進行細化的分層,比如,“女性”還可以分為職場女性、退休女性、家庭主婦等;大學生也可以更加細化為工科大學生、文科大學生、理科大學生、外語類大學生等。如此細化分層的益處,就是可以更加精準地服務不同的讀者,從而給他們提供更為適合、更容易滿足他們需要的圖書,使閱讀推廣更有實效。
此外,兒童閱讀的分級值得我們進一步關注。據報道,2021年12月15日,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和北京大學合作開發的“兒童分級閱讀文本難度測評系統”正式亮相。據悉,該系統可廣泛運用于考試閱讀試題文本難度和少兒閱讀童書難度的自動測評。在我看來,這標志著中國兒童的中英文閱讀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由過去的一般分類閱讀時代,進入到真正的分級閱讀時代。我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在過去,兒童閱讀采用的是傳統評定方式,即依靠人工經驗來判斷文本的難度進而劃分等級,這是一種描述式、靜態的閱讀分級標準。如今的測評系統則可以依托大數據和AI技術來有效測定一篇文章和學生讀物的難度級別,進而匹配給擁有相應閱讀能力的某一年齡段的兒童,從而實現兒童閱讀的科學化。
西方國家的兒童分級閱讀早于我國很多年。大約在20年前,我國閱讀界開始倡導兒童分級閱讀,并且在近年來有了長足的進步。總體來看,我國當下的兒童中英文分級閱讀有兩大特點。首先,高度重視。社會各界人士,特別是教育出版界人士以及學生家長,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重視兒童閱讀。出版界樂意出版童書,教育界愿意推介童書,家長也愿意為兒童購買圖書——這往往是家庭支出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次,種類繁多。當下我國出版的中英文閱讀書目之多,也是前所未有。我們到各大書店去看看或者到網店上去瀏覽,可看到兒童書目可謂琳瑯滿目,分層、分類的圖書應有盡有。很多圖書加入了不少教育因素,既重視引導性,也兼具趣味性,大多以繪本形式呈現,圖文并茂,對少年兒童很有吸引力。然而,我們的兒童分級閱讀也存在如下三個方面的問題。
第一,科學分類不足。過去兒童分級閱讀僅依靠人工經驗來分類,因而設定文本難度標準的科學性不夠,造成童書無法與適齡兒童的閱讀能力相匹配,家長較難為孩子找到適合閱讀的童書。在童書品種日益增多的今天,如何在浩如煙海的圖書中為適齡兒童找到適配的圖書,是讓不少家長為之頭疼的難題。第二,教育模式缺乏。有了閱讀分級標準,有了分級分層分類的圖書,還應該有與之相匹配的閱讀教學模式。當下的童書閱讀主要依靠兒童閱讀、家長引領,缺乏教師的參與,因而無法與正常的課堂教學教材及內容相銜接。如何將童書的閱讀與學校教育中的聽說讀寫結合起來,值得我們高度重視。第三,數字出版缺位。隨著移動智能電子閱讀設備的日益普及,數字出版的讀物市場在世界范圍內逐漸成熟。未來,伴隨在智能時代成長起來的一代人,數字出版也將在童書市場上凸顯影響力。而兒童獨特的生理和心理特點,使其閱讀產品除了要求具有科學的閱讀內容、呈現形態,還要求具有智能的、數字化的技術支撐。
從長遠來看,我國未來中英文分級閱讀也面臨一些挑戰。首先,市場將會繼續擴大。隨著我國二孩與三孩政策的放開,兒童群體將會進一步擴大,兒童圖書以及用品的市場自然會擴大。兒童繪本是兒童接觸最早也最多的閱讀形式,對兒童的想象力、創造力與閱讀習慣的培養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圖書市場對于這樣的需求,需要提早做好準備。其次,原創兒童繪本短缺。近些年來,我國的兒童繪本市場日漸興盛,繪本在童書市場占據重要地位,但這種繁榮是建立在引進版繪本基礎之上的。即便是我們的原創繪本,也處于借鑒國外一些繪畫的初期階段。如何發展我國原創的兒童繪本,怎樣解決好創作源頭的問題、挖掘好的原創作品,以及創作出更多富有中國特色的兒童圖書,將是未來我國教育與出版界需要認真對待的問題。最后,童書如何走出國門。出版是文化傳播的載體,也是一國文化軟實力的綜合體現。在擁有強大原創童書的基礎上,我們應該認真思考如何將我國的童書推向世界,從而讓我們的童書產業走出去,在世界范圍內讓其他國家的少年兒童也能從小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四、提高閱讀品質的三條路徑
全民閱讀,雖然指向全體國民,但無可否認,大學生是至關重要的閱讀群體,也是更值得我們關注的閱讀推廣對象。校園閱讀不僅包括大學生的專業學習,還包括其課堂之外的知識體系構建與綜合素質培養,可以說,今日大學生的校園閱讀的品質,決定了未來國家全民閱讀的品質。然而,今天的校園閱讀確實存在一些問題,值得我們關注。
“閱讀:世界的另一個入口”,是前幾年全國英語教育行業年度大會上教育高峰論壇的兩個主題之一,包括“英語學習,得閱讀者得天下”“打造學校閱讀的生態圈”兩方面內容。這個主題的論壇由我用英文主持,當時我開玩笑說,“閱讀:世界的另一個入口”仿佛是在告訴我們,我們并不在世界之中。但實際上,我很清楚這句話的內涵,它在告訴我們,我們每一個個體其實都是一個相對獨立又相對封閉的小世界,那么,在國際化的今天,每個人如何從相對獨立和封閉的世界進入一個國際化的大世界,這是需要我們認真思考的問題,而閱讀,一定可以成為進入大世界的一個入口。這自然是在高屋建瓴的層面上強調閱讀的重要性。當然,針對這樣的論題,我們首先要了解現存的問題,然后才可以提出相應的對策。
在我看來,當下無論是全民閱讀還是校園閱讀(包括英語閱讀),主要問題有三方面:其一,閱讀量嚴重匱乏;其二,閱讀時追求知識而輕視思考;其三,缺乏整體與宏觀的育人閱讀推進機制。為此,我試圖提出三種相對應的解決問題的辦法。
首先,增加閱讀的重量。當下,在所有的校園學習方法中,閱讀量嚴重匱乏是一個普遍現象。我們必須要清楚的是,沒有大量的閱讀作基礎,校園教育中的個人成長會顯得殘缺不全。因此,學生對此要有明確的意識,不僅要擴大課堂學習的閱讀量,還要適當擴大課堂之外相應知識與相關領域的閱讀量。與此同時,教師對學生也要有更加嚴格的要求,一切課堂教學都應在閱讀基礎之上開展起來,而不是單單去講解與分析基礎知識。換句話說,今天的教學不是“教什么”的問題,而是“怎樣教”的問題。對于師生來說,獲取知識本身應該退居次位,而追求知識的來龍去脈乃至相關的理念與思想,應該成為課堂教學主要探討的內容。這是閱讀重量的核心之所在。
其次,強調閱讀的深度。當下校園教育中的一個普遍現象是,學生對問題缺乏思考和深入探討,更無法條分縷析地進行有理有據的分析與評判。這其實是缺乏邏輯思維能力和思想深度的表現。我特別想指出的是,在如今這樣一個知識近在咫尺、所有知識可以在瞬間獲得的網絡化時代,閱讀的意義和價值在哪里?在我看來,在于思考。近年來,人們正在把“閱讀”變成“悅讀”。對此,我一直表示反對。雖說提出這一轉變的出發點或許無可指責,人類閱讀的目的多種多樣,完全可以為了自娛自樂而閱讀,但我堅持認為,若過分強調“悅讀”,很有可能會忽略閱讀與思考之間唇齒相依的緊密關系。因為閱讀不僅帶給人愉悅,更多的是帶給人思考,將閱讀降低到一種使人感到愉悅的程度,則削弱了閱讀的力量,更削弱了閱讀能夠帶給人的那一種思想上的深刻感悟。而思想的價值和魅力,才是支撐閱讀的靈魂與內在動力。
最后,倡導閱讀的品質。所謂品質閱讀,是一種本質化閱讀,或者通俗地講,就是高水平、高質量的閱讀。而我想強調的是,品質閱讀與學校教育中宏觀的育人觀念緊密關聯,只有提供與育人觀念契合的相關閱讀書目,才能達到全面育人的終極目的。就此而言,學校教育要充分重視經典閱讀,即閱讀人類的經典作品。特別對青少年讀者來說,經典閱讀的重大意義和價值在于,這是在著眼未來地解決當下的問題。說白了,閱讀經典關乎人的成長,包括未來成為什么樣的人,怎樣去應對未來的變化,如何成為一名合格的公民等。經典閱讀往往能夠引發人們的感悟和思考。
還是在那次英語教育行業大會上,我在總結時用英文所講的兩句話,既代表了我的閱讀觀,也適用于我們今天所生存的這個需要更多閱讀與思考的世界。我把它們列出來,與大家共勉:Reading makes you better, smarter and stronger.(閱讀可以使人更善良、更睿智和更堅強。)Great reading makes you a great reader, a great thinker and a great practitioner.(偉大的閱讀可以使人成為一個偉大的讀者、偉大的思想者和偉大的實踐者。)
|參考文獻|
[1]郭英劍.? 數字化時代的閱讀:讀什么,怎么讀[J].? 教育,2020(16):4-6.
[2]郭英劍.? 我心目中的“北京市‘十四五全民閱讀發展規劃”[J].? 新閱讀,2021(2):30-31.
[3]郭英劍.? 我國兒童中、英文分級閱讀的現狀、問題與挑戰[N].? 21世紀英語教育,2022-03-01.
[4]北京大學、人教社聯手研制“兒童分級閱讀文本難度測評系統”[EB/OL].? (2021-12-16)[2022-03-06]. https://new. qq. com/rain/a/20211216A08XN300.
[5]郭英劍.? 高等教育應該“從有用之中辨別出高貴與美”[N].? 中國經營報,2010-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