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林煒 張靜 辛斌 謝雋
(上接第一版)
“IPEF能否活到拜登任期結束,是個大問題”
雖然美國官員表示,印太經濟框架代表了一種“超越傳統貿易協議的新合作方式”,但有專家分析認為,其對亞洲經濟的影響尚不明朗,對其他國家的吸引力也不大。
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23日在記者會上特別提及,有多個東盟國家作為初始成員國加入IPEF。而據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23日報道,一名亞洲外交官表示,東盟一些成員國原本可以參加IPEF的啟動儀式,但據日本財務省官員透露,因該框架缺乏削減關稅等實際激勵措施,該地區許多國家并不愿加入進來。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貿易專家古德曼稱,“看起來白宮已決定讓IPEF啟動儀式更像是開放的酒吧派對,所有人都被邀請參加。但最后如果希望其他國家都上船,必須給出更多實質利益。”
陳佳表示,IPEF對整個亞洲經濟的影響尚不明朗。比如,IPEF所謂“穩定供應鏈”的本質就是重構供應鏈,將原本源自中國的供應鏈分散到各個成員國去,但這樣做能否真正穩定全球和區域供應鏈,是個大問題。更重要的是,IPEF目前來看是個需要長時間建立的框架,但它能否“活到”拜登任期結束,尚且是另一個大問題。
“拜登在亞洲的關鍵問題是,他受到美國國內貿易政治的制約”,政治風險咨詢公司歐亞集團的中國問題分析師托馬斯說,“亞洲國家想要的恰恰是拜登無法提供的,即更會進入美國市場的機會。”《日本經濟新聞》分析稱,對于參與國來說,IPEF缺乏美國市場開放的吸引力。此外,拜登政府不將關稅減免談判納入IPEF的磋商領域,就無需國會批準。參與國普遍擔心,一旦美國政權更替,協議能否得到切實遵守。
汪文斌23日評論稱,中方認為,無論什么目的區域合作框架,都應該推進自由貿易,不應該搞變相保護主義;應該有助于世界經濟復蘇,不應該破壞產業鏈穩定;應該促進開放合作,不應該制造地緣對抗。“人為制造經濟脫鉤、技術封鎖、產業斷鏈,加劇供應鏈危機,只會給世界帶來嚴重后果,美國也不能例外。美方應當知錯改錯,而不是一錯再錯。”▲
環球時報2022-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