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是中荷建交50周年,日前兩國領導人互致賀電進行慶賀。在中國人的日常生活中,與荷蘭元素關聯最多的,當屬荷蘭奶酪T,在中荷建交40周年的標志設計中就融入了一個切去一角的荷蘭奶酪的象征圖案(如右圖)。在今天的荷蘭,奶酪已從國民美食升級為帶動當地文旅產業的招牌,很多和奶酪有關的獨特景觀應運而生。
國家奶酪博物館藏在小鎮
荷蘭是世界上最大的奶酪出口國,荷蘭人均每年消耗掉的奶酪達到10多公斤。荷蘭的奶酪歷史悠久,有人在公元前800年的陶罐中發現了凝乳,這是能證明荷蘭人制作奶酪的最古老的證據。而在《高盧戰記》中,也記載著荷蘭人帶有奶酪的菜單。
這些關于奶酪的知識,在荷蘭奶酪博物館都是入門級的資料。荷蘭許多城市都建有奶酪博物館,值得注意的是,荷蘭國家奶酪博物館并不在首都阿姆斯特丹,而是在阿爾克馬爾鎮,因為這里有荷蘭最古老也是最大伏奶酪市場。國家奶酪博物館有30年。史,位于阿爾克馬爾的奶酪稱重所內,博物館的三樓是歷史展區,陳列著制作奶酪的各式各樣傳統工具,比如奶酪壓榨機、奶酪槽以及黃油攪拌器等;二樓是現代化乳品產業展區,游咨在這里能夠了解現代化的放牧與奶酪等乳制品的加工制作過程;一樓是商店,這里有各種與奶酪有關的商品,包括明信片、奶酪菜譜,當然最多的是琳瑯滿目的各式奶酪。
該博物館對著的小廣場面積雖不大,卻是世界上最大也最古老的奶酪市場之一。據介紹,這里自14世紀就形成了專門用于奶酪交易的市場,迄今已有600多年歷史。夏天的幾個月里,每周五的上午就是奶酪市場開張的日子,這時候也是小鎮最熱鬧的時候。近幾年,隨著荷蘭政府日益注重打造奶酪文旅產業,這里更是吸引了眾多游客。荷蘭疫情嚴重時,曾關閉所有“非必需”公共場所,包括奶酪市場。現在市場已重新開放。在這里,一塊塊輪胎大小的圓形奶酪整齊地堆疊在一起;等待著買家們來挑選購買。
有意思的是,奶酪市場的交易還保持著古老的傳統。買賣的第一步是驗貨,雙方挑選信得過的業內專家拿著專用工具來查驗。那是一種帶尖頭的鉆管,插入奶酪深處后,像開啟紅酒那樣旋轉著把長長一條奶酪扭轉出來。檢驗者通過捏一捏、聞一聞、嘗一嘗等各種方式檢驗奶酪的品質和熟化程度。有時候,他們還會邀請現場的觀眾參與品嘗,問問觀眾的評價如何。鑒定完品質后,買賣雙方就開始談價錢了,討價還價的方式古老而獨特,但見雙方頻頻拍擊對方的手掌,最終由全場出價最高者購得奶酪。
“一家一品牌,百品百口味”
買賣談成后才到了全場的高潮。奶酪搬運工成為觀眾視線以及鏡頭追逐的主角,他們兩人一組挑起奶酪,身著整潔利落的白衣白褲,頭戴草帽,草帽有紅、黃、藍、綠四種不同的顏色,每組搬運工草帽的顏色,和他們運輸奶酪的船型板顏色一致。那板子中間低、兩頭翹,前后各有兩個把手,有點像中國傳統節日的旱船,又類似抬轎子。長長的肩帶繞過搬運工的肩膀系在兩側把手上,與抬轎子不同,船型板離地很近,搬運工的手不用接觸把手。每塊奶酪大概有40公斤重,一次只能運輸8塊。只見兩人腰背挺直,一前一后,雙手大幅度有規律地甩動,邁開荷蘭人的大長腿健步如飛,把商家訂好的奶酪抬到稱重所,用高達四五米的老磅秤來稱重。不同顏色標識的搬運工們來回奔走的身影成了交易廣場上移動的風景線。
此時的交易會演變成了一場娛樂演出,旁邊身著傳統服飾演奏老式手風琴的樂師,隨著搬運工的步伐加快節奏,步伐和琴聲你追我趕,仿佛在比菟,引來圍觀者陣陣大笑。集市上也聚集了各種荷蘭傳統攤位,包括各式各樣的奶酪、傳統小吃,還有現場手工制作荷蘭木鞋和各種手工藝品的小攤。每一位攤主都穿著傳統民族服裝,游客們漫步其間,仿佛穿越回中世紀。
荷蘭奶酪的品種和口味數不勝數,品牌也是多種多樣。當地人最得意的是各家養牛場的作坊自己生產加工的傳統奶酪,可以說是“一家一品牌,百品百口味”。國際馳名的荷蘭奶酪,其實都是按照大類區分,以有傳統奶酪交易市場的交易地命名的。具體到質地上,有硬質的、半硬質的,也有綿軟絲滑的;口味上,有甜味的、咸味的、咸甜相間的,還有煙熏的、孜然五香的等。
“只有老鼠夾子上才有免費的奶酪”
奶酪的吃法也是多樣化的,可以做配菜,也可以作為零食直接吃,還可以做成爆米花、小餅干,深受兒童的喜愛。奶酪抹面包是最常見的吃法之一,什么奶酪配什么面包荷蘭人自有規矩,比如有點粗粉的微酸黑面包就應該搭配絲滑的老阿姆斯特丹奶酪,從口感到味道都堪稱絕配。荷蘭人的身高世界第一,成年男子的平均身高達到1.8米。但荷蘭氣候多雨,其實并不利于長高,荷蘭人相信當地孩子們常吃奶酪不缺鈣,是荷蘭人身材高大的重要原因。
荷蘭人還有個略搞笑的外號叫“奶酪腦袋”,相傳是歷史上拿破侖占領荷蘭時,法國士兵總愛偷當地人的奶酪,為反抗法國人,農場主會將制奶酪的木頭模子戴在頭上當頭盔。還有一種說法是荷蘭地勢低洼、河網縱橫,過去荷蘭人經常用頭頂著車輪大小的奶酪過河,所以才得了“奶酪腦袋”的稱號。
荷蘭人民以勤勞勇敢著稱,被稱為“歐洲的中國人”,這從當地的民諺俗語中可見一斑。有意思的是,這些諺語也散發著濃濃的“奶酪味”。比如當地諺語教育孩子要勤勞,就說“只有老鼠夾子上才有免費的奶酪”;鼓勵孩子要勇敢,就會說“別讓人吃掉你面包上的奶酪”?!?/p>
環球時報2022-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