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宗英
摘 要 隨著現代社會的迅速發展,我國農業種植技術得到全面進步,其中各種農田水利工程建設的數量持續增加、規模持續擴大,但在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的管理中暴露出一些問題,影響了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功能的發揮。基于此,闡述了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管理的特點與必要性,并分析其在管理意識、管理機制和制度、管理技術及人才培養等方面存在的問題。為提高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管理水平,發揮其功能價值,提出建立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做好組織設計和制度建設、更新管理機制和技術、做好人才培養及儲備管理的對策。
關鍵詞 農業;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工程管理
中圖分類號:S274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2.08.069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在農業種植領域的技術投入逐漸加大,各類農田水利工程的數量逐步增加、規模逐步擴大。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成投入使用后,對改善農業種植條件、提高種植質量及產量有著積極的意義。但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部分地區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在管理中暴露出一些問題,影響了工程功能價值的發揮。因此,有必要對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探究,并制定合適的改良創新策略。
1 特點與必要性
1.1 特點
小型農田水利工程是一種為滿足一定區域內農業種植需求而設計建造的水利工程,其主要是通過對小范圍內地勢地貌、水文條件的改造,以改善地區環境條件,為農業種植提供可靠支持。受我國各地區自然條件及傳統農耕活動的影響,通常情況下,小型農田水利工程有以下4個特點。1)差異性較大。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的規模、建造方式及功能實現方式都存在很大的差異。究其原因在于不同地區的地勢地貌、自然條件和水文條件不同,農業耕作的需求也不同。因此,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的管理思路、方法難以形成統一標準,嚴重影響標準化管理機制的建設,也不利于相關管理知識的總結、協同與傳承。2)工程設施分散,環境條件復雜。小型農田水利工程是為滿足局部地區農業種植生產需求而建造的,其通常具有規模小且分散的特點。因此,需要管理人員長期奔波于不同地區進行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的管理,加上這些地區環境十分復雜,增加了管理難度。3)生態價值低。多數傳統的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在設計建造時,僅為滿足農業生產的需求,沒有考慮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導致部分工程在建造及后續運行時,對當地生態產生了不利影響。例如,部分地區為滿足農業灌溉需求,對水源進行大幅度改造,直接影響了河流、湖泊的原始生態,或是造成水資源污染的情況。4)設施年久失修,管理維護難度大。由于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的建造投資小、標準化程度低,其涉及的工程質量控制不足,設備設施本身技術質量等級低,加上后期維護管理不到位,很多設施設備處于故障、廢棄狀態,導致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的管理改革困難重重。
1.2 必要性
小型農田水利工程通常具有規模小、布局靈活的特點,比較典型的工程組成包括引水渠、蓄水池、塘壩和小型泵站等,目的在于滿足農業種植灌溉、涵養水源及人畜飲水安全需求[1]。相對于大型水利工程,小型農田水利工程更貼近農業種植活動現場,其運行狀態將直接影響農業種植質量。針對各類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的管理,不僅是維持其正常運行狀態、發揮其核心功能的關鍵,也是減少工程損耗、降低維護成本、延長工程壽命的必要措施。從農村社會經濟發展的角度來講,加強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管理,是當下鄉村振興戰略進一步推進的必然措施,與農村經濟發展、環境管理及人們的健康生活息息相關。
2 存在的問題
2.1 缺乏科學的管理意識
受教育水平、傳統產業模式的影響,我國很多農村地區的農民和基層工作人員缺乏對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的科學認知,甚至有很多農業種植人員沒有意識到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對種植活動的重要性,因此缺乏管理和保護工程設施的意識,甚至出現破壞工程設施的情況[2]。由于對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管理缺乏重視,很多基層單位甚至沒有配備專門的管理人員,導致工程設施長期處于不正常運行狀態,直到影響農業種植活動時才進行補救式搶修。
2.2 缺少健全的管理機制和制度
小型農田水利工程數量多、規模小、布局分散,并且不同地區的工程有著不同的設計建造思路。面對這種情況,基層單位關于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的管理沒有一套完善且實用的管理機制,導致管理工作無法有序開展。加上農田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人員流動性大,缺少系統化管理,進一步造成了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管理持續性不足、資源浪費現象嚴重。在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的實際管理中,由于缺少一套科學的組織體系和制度體系,各類管理活動的執行方式缺乏條理,不規范的行為大量存在,直接影響管理效果。同時,監管制度、獎懲制度的缺失導致管理人員的工作無法得到有效指導和監督,管理人員的責任感和工作積極性都不高,不利于管理水平的持續提升。由于缺少有效的考核機制,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消極怠工、形式化的問題。尤其是一些基層管理者不僅本身管理能力不足,也不具備足夠的責任感和創新意識,不利于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改革創新。
2.3 管理技術水平較低
目前,很多地區小型農田水利工程數量多且分布較為分散,管理的難度較大。但即使在這種情況下,部分單位依然過多依靠人員深入現場進行管理,這對相關人員的專業能力、敬業意識及經驗有非常高的要求。這些單位的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管理技術水平較低,對現代技術的應用不到位,主要表現在2個方面。1)僅依靠工作人員的肉眼對小型農田水利工程進行日常勘察、觀測,不注重對現代儀器的使用。2)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不足,無法通過大量數據的采集、整理做好信息管理,同時無法通過數據分析做好管理優化。現代技術的應用不足及信息化管理平臺的建設不到位,不僅影響了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當下的管理,也不利于相關地區農業種植、環境保護工作的優化。總體來看,在實際管理中沒有運用科學的管理方法,主要表現在缺少專業監測、測量儀器,無法對工程設施運行狀況進行有效評估,同時缺乏信息化的管理體系,缺少數據分析,導致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管理停留在表面[3]。
2.4 人才引進及培養機制落后
關于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的管理,無論是日常化的管理工作,還是管理技術方法創新,都需要可靠的專業人才作為基礎。但由于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多位于農村偏遠地區,環境較為惡劣,生活條件較差,很多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專業人才不愿意到這些地方工作[4]。同時,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基層單位的人才引進、培養機制不完善,進一步導致相關崗位人員綜合素質差、崗位流動性大的問題,這對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的綜合性、精細化管理十分不利。很多地區農業種植人員不具備參與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管理的素質,而責任部門也沒有對這些人員進行相關知識的培訓,導致農業種植人員在日常作業中無法及時發現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存在的問題,也不具備緊急報告和處置異常情況的能力,導致很多問題的解決周期過長。總體來看,小型農田水利工程責任團隊整體素質的不足,加上農民本身管理維護意識的不足,都影響了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的科學管理。
3 對策
3.1 建立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
針對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的管理,相關責任單位首先需對該工作引起足夠重視,通過宣傳教育使基層人員及農業種植人員對工作的重要意義有科學的認知。因此,需建立科學的管理理念,將全生命周期的管理理念納入管理工作中。在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下,需在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的決策、籌備及建設階段,充分考慮后期運行維護管理的實際要求,在設計優化、施工技術應用等方面打下可靠的基礎。在實際運行維護管理階段,需充分研究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的建設方案和實際施工資料,制定合適的管理機制,并對風險問題進行預估和有效管理。可以組織小型農田水利工程設計、施工、設備管理負責人、技術負責人等,針對工程各環節存在的風險進行識別,建立完善精細的風險識別體系,并針對性地制定風險防治措施,為工程管理實施過程中的問題防治、緊急處理做好準備。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下,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的項目退出主要指工程使用壽命臨近且無法修繕時,采取合理的方式對其進行拆除。通常情況下,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的退出階段也需參考大量的管理資料,以便結合項目情況和現場環境,制定合適的拆除方案,并對相應的改建、新建小型農田水利工程項目提供可靠的依據。
3.2 做好組織設計和制度建設
關于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的管理優化,需在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下,做好整個工作的組織設計。1)建立一套可靠的組織架構。從地方責任部門到農民,通過科學的管理協作機制,利用各種資源梳理出一套合理且符合實際的管理方法。例如,對轄區小型農田水利工程進行分類,并劃分相應的崗位職責,落實責任制。在此基礎上,通過宣傳推廣和知識普及,發動農民參與到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的問題報告、維護管理工作中。2)建立一套覆蓋多部門及崗位的管理制度。對有違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管理要求的行為進行懲處,對積極發揮職能作用、提升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管理維護水平的行為給予獎勵。完善的制度建設是推動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管理強化和創新的重要途徑,有助于為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的未來建設及管理工作奠定可靠的制度基礎。
3.3 更新管理機制和技術
新形勢下,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的建設管理水平持續提升,涉及的專業知識、技術也在不斷更新。因此,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的管理需積極更新管理思路,基于對工程項目及周邊環境的全面勘察評估,制定合適的管理機制。具體來講,要梳理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的問題及風險,對各階段管理要點進行分析[5]。協調管理資源及人員,形成有序、可持續的管理機制。在此基礎上,積極加大對管理工作的技術投入,引進可靠的專業監測儀器和設備,并通過配置現代化管理系統,形成針對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的數字化、信息化乃至自動化管理。通過安裝融合了太陽能、超聲波定位技術的監測系統,實現對小型農田水利工程水庫水文狀態的實時監測、數據上傳和數據分析,便于管理人員及時發現異常,制定有效策略進行處理。同時,通過加強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平臺的建設,為工程管理涉及的單位、部門、崗位提供高效便捷的溝通渠道,進而形成多責任主體及專業領域的協同機制,為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綜合管理水平的提升打下可靠基礎。
3.4 做好人才培養及儲備管理
關于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的管理工作,需要重視人才的作用,針對管理人才和技術人才建立可靠的培養及儲備管理機制。1)加強與高校相關專業學院的交流合作,建立人才輸送機制。2)提高基層崗位人員待遇,增強崗位吸引力。要結合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的實際特點和管理需求,建立符合實際的組織結構,將責任落到實處的同時,形成清晰、可持續的管理體系。3)加強對基層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管理人員的持續性培訓教育,提高農業種植人員對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的認知水平,進而能夠在有效發揮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價值的基礎上,配合做好工程管理維護工作。
4 結語
在社會農業經濟全面發展的背景下,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的建設和管理工作尤為重要。因此,相關責任單位需積極更新管理理念,基于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思路建立符合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特征的管理體系。同時,加強對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先進管理理念和技術的引進,實現對工程的精細化、信息化及可持續化管理,結合科學的人才培養管理機制,提高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管理水平,進一步發揮其功能價值,為農業經濟的發展作出更為關鍵的貢獻。
參考文獻:
[1] 趙晶晶.新時期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農業科技與信息,2021(1):114-115.
[2] 張利如.新農村建設背景下農村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管理的發展[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21(9):116-117.
[3] 黃治林.小型農田水利工程施工與管理見解[J].工程建設與設計,2021(5):160-161.
[4] 宋義敏.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管理中的難點與突破策略探究[J].黑龍江糧食,2021(6):97-98.
[5] 王志航.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管理問題和解決策略[J].新農業,2021(16):84.
(責任編輯:劉寧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