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喜玲
落枕又稱“失枕”,是一種常見病,好發于青壯年,以冬春季多見。落枕的常見發病經過是入睡前并無任何癥狀,晨起后卻感到項背部明顯酸痛,頸部活動受限。這說明病起于睡眠之后,與睡枕及睡眠姿勢有密切關系。
落枕病因主要有兩個方面:
肌肉扭傷:如夜間睡眠姿勢不良,頭頸姿勢不當,長時間處于過度偏轉的位置;或因睡眠時枕頭不合適,過高、過低或過硬,使頭頸處于過伸或過屈狀態,均可引起頸部一側肌肉緊張,使頸椎小關節扭錯,時間較長即可發生靜力性損傷,使傷處肌筋強硬不和,氣血運行不暢,導致局部疼痛不適,動作明顯受限等。
感受風寒:如睡眠時受寒,盛夏貪涼,使頸背部氣血凝滯,筋絡痹阻,以致僵硬疼痛,動作不利。
治病不如防病好。預防落枕并不難,關鍵是堅持做好以下三方面:第一,準備一個好枕頭,睡前外涂頸肩松按摩膏。按人體頸部解剖生理特點,一個適宜的枕頭既不能太高也不宜太低。枕頭最好有中間部分凹形,預防輕易滑落,承托頸部。合理的枕頭高度,女士應在8~10厘米,男士在10~15 厘米為宜。枕頭寬度最好在相當于肩至耳的距離即可,柔軟度以易變形為度。在制作枕頭時,還可加入研細的中藥,例如夏草、黃芪、當歸、甘草等,以促進頸部血液循環。
第二,做好防寒保暖工作。睡覺時蓋被不但要蓋全身,而且還要蓋好頸部,將被子往上“拉一拉”。
天氣炎熱時,不要將頸部長時間對著電風扇吹,不要睡在有“穿堂風”
的地方,以免頸部著涼,引起頸肌痙攣誘發落枕。久坐伏案工作的人,勿忘頸部保健,要經常起身抬頭活動頸部,防止頸肌慢性勞損。
第三,補充鈣及維生素。鈣是構成人體骨骼的主要成分,維生素是維持生命的要素。足夠的鈣及維生素,還能促進全身的血液循環,有利于體內代謝廢物的排出,平時應多食用骨頭湯、牛奶和豆制品以及新鮮蔬菜,必要時也可適當服用鈣片和維生素B、C。
以上介紹了預防落枕的三點方法。此外,平時還要多做頸肩部的柔軟操,補充鈣質,避免坐著或在行進中的車上睡覺;平時少吃冷飲、冰品,或油膩燥熱及刺激性的食物;保持早睡早起的習慣,切勿過度操勞。
如果出現落枕現象,最好的治療方式是按摩。
浙江骨傷醫院醫生表示,一旦發生落枕,不要緊張,靜下心來對癥處理。局部熱敷,保暖,可用熱毛巾或熱水袋敷患處,也可以用舒筋活血的中草藥煎水浸泡毛巾熱敷。稍后在頸后疼痛部位用輕柔的手法按摩,之后涂上頸肩松按摩膏,或用止痛噴霧疼痛區,也可以針灸和拔罐等。
推拿手法固然可以用來治療頑固性落枕,但必須由經驗豐富的醫師施行,切勿讓一知半解的好心人“幫忙”,萬萬不能硬來直接強掰頸部,更不可強求掰出響聲,因為旋轉頸椎的手法一旦失去控制,會對頸部造成危險。另外,不妨服用一些活血化瘀的中藥。急性期應適當控制頸部活動,不勉強屈伸,側屈和旋轉頸部,能動到什么幅度,以不引發或加重頸痛為限。
落枕起病較快,病程也很短,1周以內多能痊愈。及時治療可縮短病程,不治療者也可自愈,但復發機會較多。落枕癥狀反復發作或長時間不愈的應考慮頸椎病的存在,并找專科醫生檢查,以便及早發現、治療。落枕的治療方法很多,一般與頸椎病的治療方法相仿。因為落枕是急性起病,僅為單純性肌肉痙攣,本身有自愈的趨向。所以,只要及時采取治療措施,癥狀很快可以消失。
容易落枕的人一定要學會落枕緊急處理方法,脖子疼痛可以做保健操,日常生活中要懂得自我保健。
落枕自我緊急處理方法:
冷敷。如果局部疼痛、僵硬嚴重,或者有腫脹或灼熱感,表示受傷部位充血發炎。所以在24 小時內,應該給予冷敷。可用毛巾或塑料袋包裹小冰塊敷患處,每次15~30 分鐘,每天兩次,嚴重者可每小時敷1 次。
熱敷。等到炎癥疼痛減輕時,考慮熱敷,以疏通經絡,活血化淤。
可用熱毛巾濕敷,或用熱水袋干敷。有時間的話,可洗熱水澡,尤其在頸部患處用熱水反復沖洗,邊洗邊用手按摩頸部,效果更佳。
自我按摩。中醫針灸當中,有個“落枕穴”,在手背側,第2、第3掌骨之間,指掌關節后一點的地方。該穴是治療落枕的特效經驗用穴,可以左右手交替自我按摩。
要領:以大拇指揉按穴位,用力由輕到重,保持重按10~15 分鐘;在按摩穴位的過程中,將頭稍向前伸,由前下方緩緩縮下去,使下頜向胸骨上窩靠近,頸部肌肉保持松弛,然后將頭輕輕緩慢地左右轉動,幅度由小逐漸加大,并將頸部逐漸伸直到正常位置。轉動時以基本不出現疼痛的最大幅度為限。
簡易保健操:
●將左手或右手中、食、無名指并攏,在頸部疼痛處尋找壓痛點(多在胸鎖乳突肌、斜方肌等處),由輕到重按揉5 分鐘左右,可左右手交替進行。
●用小魚際由肩頸部從上到下,從下到上輕快迅速擊打兩分鐘左右。
●用拇指和食指拿捏左右風池穴、肩井穴1~2 分鐘。
●以拇指或食指點按落枕穴(手背第2、3 掌骨間,指掌關節后5分處),待有酸脹感覺時再持續2~3 分鐘。
●最后進行頭頸部前屈、后仰、左右側偏及旋轉等活動,此動作應緩慢進行,切不可用力過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