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新版的膳食指南和2016年的相比共有五大變化。第一個變化是2016年指南的六條核心推薦變成了2022年的八條膳食準則。第二個變化是膳食寶塔推薦的攝入量做了微調,每周加強了食用兩次水產品,因為水產品的營養價值是非常高的。奶的推薦量從每天300ml變為了300~500ml。鹽的攝入量進一步降了1g。第三個變化是新增加了高齡老人膳食指南,這類人群需要更專業的、精細的和個體化的指導。第四個變化,首次提出了東方健康膳食模式,兼容了北方地區適度攝入全谷和薯類與東南沿海地區豐富的水產品、多樣化蔬菜和攝鹽量較少的特點,并鼓勵攝入奶類食品。第五個變化是新版的膳食指南進一步完善了膳食寶塔以及餐盤的圖形,并拍攝了定量食譜圖案、宣傳海報以及其他可以呈現的變化,使得我們的膳食指南更加可視化、現代化。
現在基層疾病譜的現狀為人口老齡化,心腦血管疾病、癌癥、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居多。中小學生的營養問題為中小學生正處于長身體的階段,所以營養的供給和保證、營養的均衡和科學非常重要。由于基層居民生活中存在的不良習慣,心腦血管疾病、癌癥、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內分泌系統疾病這四類主要的慢病所導致的傷殘、所帶來的疾病負擔日益突出。近年,很多致命的慢性疾病在僅僅靠傳統醫療的治療下未必達到理想效果,即治標不治本;實踐發現,有些疾病通過補充恰當的營養可以達到令人滿意的療效,治標又治本,所以說給人體細胞提供充足的、正確的、比例恰當的營養,才可以達到顯著的療效。
張政玉(山西暢潤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目前,營養科學界都更加注重推廣健康膳食模式。“食物多樣,合理搭配”是膳食指南的核心原則。因為除了喂養6月內嬰兒的母乳外,沒有任何一種天然食物可以滿足人體所需的能量及全部營養素,只有通過合理搭配才能滿足營養需求。谷類為主是平衡膳食模式的重要特征,也是合理搭配必須堅持的原則之一。此次修改更加強調膳食模式的整體性作用,突出合理搭配的重要性。同時,膳食指南針對孕婦、哺乳期婦女、嬰幼兒、青少年、老年人等人群膳食特點進行了補充說明。
我們的推廣宣傳包含線上線下的健康教育講座、科普短視頻等,為居民朋友發放平衡膳食餐盤等營養工具包,加強對社區食堂的營養配餐指導,創設良好的運動環境等等。
根據國務院國辦發2014-3號《中國食物與營養發展綱要2014~2020》第四部分指出,“提高全民營養意識、提倡健康生活方式、樹立科學飲食理念、研究設立公眾營養日”。中國營養學會在第八屆四次常務理事會研究決定,確定每年5月第三周為“全民營養周”。
全民營養周目標和宗旨:“全民營養周”,旨在通過以科學界為主導,全社會、多渠道、集中力量、傳播核心營養知識和實踐,使民眾了解食物、提高健康素養、建立營養新生活,讓營養意識和健康行為代代傳遞,提升國民素質,實現中國“營養夢 健康夢”。營養周是一系列有組織、有主題、有規模、有教育意義的統一行動。是一套營養目標清楚的健康傳播和促進良好習慣養成的主動性活動。行動規則是全民參與、簡單易行、百姓受益,傳播健康文化,提升社會進步。4月26日上午,《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發布會在京隆重舉行。這一修訂是我國居民膳食指南修訂專家委員會在分析我國應用問題和挑戰,系統綜述和薈萃分析科學證據的基礎上,提煉出了8條平衡膳食原則,為促進我國居民健康具有重要意義。
多喝湯能補充營養?其實湯里的營養成分很少,它的主要成分還是水,營養密度低。大量喝湯,會影響其他食物的攝入,膳食單一,反而會導致營養不良。“發物”影響恢復,吃素比較好?所謂“發物”,是中國古代民間的說法,指能引起舊疾復發或新疾加重的食物,事實上,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明確因食用所謂“發物”而導致癌癥復發的病例。如果不對這些食物過敏,那它們就能吃。吃生雞蛋營養更豐富?生雞蛋不太好消化,而且也容易被細菌污染,有一定的安全風險。另外,蛋清中的抗生物素的物質也會影響雞蛋營養的吸收。紅肉比白肉的營養價值更高?營養價值各有不同,吃肉不應該只吃一種。一般紅肉脂肪含量較高,即便是瘦肉,脂肪含量也不少。不過紅肉中也富含礦物質(鐵、鋅),還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B1、B2、A、D)等,而白肉的脂肪含量較低,且含有較多的不飽和脂肪酸。“牛奶+雞蛋”是最佳早餐搭配?牛奶雞蛋的搭配,雖然能夠給我們提供優質的蛋白質和鈣質,但是缺乏足夠的碳水化合物,會導致能量攝入不足。所以早餐除了牛奶加雞蛋,還可以加入麥片粥、果蔬、面包等食物。
營養的重要性早已為人們所熟知,無論在傳統醫學與現代醫學中都很強調營養的作用。那么營養干預治療必然是疾病康復的重要因素,為什么這么說?1.不管是西方醫學還是傳統醫學都認為疾病的發生85%以上是由于人體所需的不平衡所致的,早在幾千年前《黃帝內經》就有“一陰一陽之謂道,偏陰偏陽之為疾”的說法,而營養的干預治療就是從飲食結構上進行調整,使體內所需的營養素保持平衡狀態,人體攝入的營養均衡了,細胞就能得到修復,從而疾病就能快速地康復。2.藥物的攝入只是給人體的疾病康復提供了一個場所和環境,而真正讓我們的疾病康復的是我們自身的免疫系統的修復,免疫系統的修復主要是在藥物的控制下我們身體自身細胞得到快速修復,同時我們身體細胞的修復主要還是要靠我們攝入的食物與水來滋養,因此合理的膳食,精準的營養素攝入是疾病康復必不可缺的診療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