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中國將組織實施空間站問天艙、夢天艙和貨運補給、載人飛行等6次飛行任務,完成空間站在軌建造。目前,執行空間站建造階段2次載人飛行任務的航天員乘組已經選定,正在開展任務訓練。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與聯合國外空司共同遴選的首批空間站應用項目,有望于今年開始陸續上行,在中國空間站開展國際合作實驗。

美國東部時間4月9日15時(北京時間4月10日3時),中國駐美國大使館舉辦活動,近500名美國中小學生、老師、家長與神舟十三號飛船3名航天員首次展開交流。航天員們回復了美國學生們提出的12個問題。中國駐美大使秦剛、2名美國宇航局退役航天員及太空探索技術公司首席執行官馬斯克等參加活動。
3月29日17時50分,我國首型固液捆綁中型運載火箭長征六號改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順利將浦江二號衛星和天鯤二號衛星送入預定軌道。長征六號改火箭的700千米太陽同步軌道運載能力不小于4噸。這次任務中,我國首個智慧發射場投入使用,新工位可支持7種型號運載火箭發射,采用新型噴水降噪系統。
日前,天問一號環繞器近火點再次經過祝融號火星車巡視區域上空,拍攝了祝融號火星車巡視區0.5米分辨率影像圖。截至2022年3月24日,祝融號火星車在火星表面工作306個火星日,累計行駛1784米;天問一號環繞器在軌運行609天,距離地球2.77億千米。兩器運行正常。
經全球連續監測評估系統實測,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定位導航授時服務全球范圍性能指標先進、亞太區域性能更優,系統進入持續穩定、快速發展新階段。后續按計劃還將發射新的衛星,進一步提高系統運行穩定性和可靠性,并開展新技術試驗驗證。
近日,航天科技集團一院中國長征火箭有限公司所屬的固體運載火箭產業基地正式投入運行,可年產10發固體運載火箭。這將實現固體運載火箭齊套、總裝、測試、發射一體化,縮短發射準備時間。產業基地二期工程建設正在進行中,完成后有望年產20發固體運載火箭。
我國科研團隊通過“中國天眼”FAST觀察并計算出快速射電暴的起源證據,這一發現于3月18日刊登于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科學》雜志。快速射電暴是一種宇宙中的極端爆炸,研究這種極端爆炸的產生機制,可能對物理學和天文學產生革命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