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清華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王 灝
清華大學建筑學院 吳紹平 張 利
山地技術官員酒店是2022年北京冬奧會張家口賽區配套的一組永久設施,位于古楊樹組團東南、C形架空步道“冰玉環”內側海拔1640m的山坡上,與國家滑雪跳臺中心“雪如意”隔山谷相望。酒店分為獨立的A、B兩棟,各有客房400間和186間,在大部分房間內可通過窗戶直接眺望對面的“雪如意”和作為背景的群山;B棟頂層末段分設架空在山坡高處的山地演播室,與B棟在地下相連,三者共計81195m2(見圖1)。

圖1 山地技術官員酒店總平面
冬奧期間,山地技術官員酒店A、B棟分別服務于國際雪聯的技術官員和轉播商,為其提供住宿、餐飲、會議等服務;山地演播室的直播間以國家跳臺滑雪中心為背景,供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美國全國廣播公司等8家持權轉播商使用,同時設有公共服務區、會議室及獨立攝像機位等。
在張家口賽區全尺度空間干預和可持續規劃設計的框架下[1],這組設施依循最小自然足跡原則和人因原則[2],在提供賽時基本服務的基礎上,將古楊樹場館群的文化標識和山谷的空間體驗更好地傳遞給現場參與者和全球觀眾,并在賽后經過適當改造作為星級酒店繼續長期運營,服務于地區產業發展。
遠體尺度在張家口賽區體現為步行1~2km,耗時15~30min。在這一尺度上,山地技術官員酒店充分利用場地現有條件,以最小自然足跡原則作為根本邏輯,通過控制建筑的平、立面形態和景觀設計,減少對崇禮嚴寒地區較為脆弱的山地生態環境的侵占和干擾,并在視覺上弱化人工要素,實現對山地整體環境的融入(見圖2)。

圖2 山地技術官員酒店A棟鳥瞰
山地技術官員酒店選址于架空步道“冰玉環”內側的山坡,占地約18.9hm2,南端距古楊樹組團主入口廣場不足200m,北部與國家跳臺滑雪中心“雪如意”僅一路之隔,通過“冰玉環”可在步行15min內到達國家冬季兩項中心和國家越野滑雪中心,與組團內各處設施聯系緊密。
在地質運動和水流的作用下,酒店所在的山坡整體呈現如梯田般的密集階地形態。為保持山體原有輪廓及賽時賽后的獨立運營和差別化管理,將酒店分為A、B兩棟,并保留山坡正中原本存在的沖溝。設計采用沿原山體等高線橫向延伸的平面形態,順應等高線疏密,山體較陡處的A棟采用單廊設計,位于緩坡的B棟采用雙廊。條帶狀的體量之間留出空隙,露出原本的山體作為院落,并以層疊的方式擬合山體原本的階地形態。為獲得有利視野和更多的攝像機位,山地演播室通過底層架空的處理被抬高到B棟屋面以上,但仍然貼近山體,呈現端坐在半山的姿態(見圖3,4)。

圖3 山地技術官員酒店A棟平面

圖4 山地技術官員酒店B棟和山地演播室初期設計草圖(繪圖:張利)
在設計過程中,為精確掌握山體形態,設計團隊在測繪數據的基礎上,通過無人機對山體進行數次三維實景掃描和建模,實現設計方案各層輪廓與天然地形等高線的充分契合,通過該策略盡量降低建筑對自然生態的擾動,減少工程土方量。
山地技術官員酒店的大部分房間可直接眺望國家跳臺滑雪中心“雪如意”,同時,在“雪如意”頂部向近處賽道、稍遠處山谷和更遠的山脈、長城俯視時,酒店全貌也出現在視野中(見圖5)。

圖5 從“雪如意”俯視賽道和山谷
為保持山谷間良好的視覺景觀,設計團隊采取弱化近景中人工要素的策略,在通過沿原等高線橫向展開的層疊體量擬合山體的階地形態基礎上,酒店在覆土屋面和露天院落隨機種植喬木、灌木、草本與爬蔓植物,以遮擋、柔化部分建筑本身的人工輪廓,將建筑隱入山體的自然植被中。覆土屋面本身存在起伏,更契合天然山地的表面。在視覺上,建筑立面的陶板和金屬構件采用接近當地土壤與樹干的黃、褐色,使建筑在植被的掩映下與山體更好融合(見圖6,7)。

圖6 山地技術官員酒店近景

圖7 山地演播室近景
中體、近體尺度分別對應步行1~15min和1min內,約50~1000m和50m內的距離。在這兩個尺度上,山地技術官員酒店和山地演播室通過推敲剖面形態、高度和建筑細部作法實現高品質的居住、生活體驗和賽時直播效果。
得益于其選址和朝向,山地技術官員酒店A、B棟的大部分客房和公共空間皆具有眺望競賽場館群和自然山脈的良好視野。層疊部分在剖面高度、距離控制和覆土屋面的細部處理方面基于酒店的視野優勢,保證大部分客房的窗外近景無人工構筑物出現,所見景色即為植被、遠山和跳臺(見圖8)。

圖8 山地技術官員酒店剖面和視線分析
山地演播室基于賽時轉播背景取景需求,選址半山腰西北朝向的位置,以獲取面向場館群的最佳視野。設計通過底層架空和大跨結構,抬高2,3層的公共空間和演播室視點,獲得開敞的視野,使電視直播能以“雪如意”“冰玉環”和群山作為背景。
基于優化使用者視覺體驗和賽時直播畫面效果的考量,山地演播室在奧林匹克轉播公司技術手冊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標準[3],2,3層整體凈高達4.5m,立面玻璃幕墻全部使用低反射高透光率的超白玻璃。主要的攝像機位前均設置高3.2m、寬4.3m的整塊巨幅玻璃,并將玻璃向室內傾斜7°,從而在提供連續開放視野的同時,避免室內照明反射對直播畫面的干擾。
山地技術官員酒店A、B棟客房全部配置室外陽臺,采用落地窗與室內進行分隔,因此這些客房不僅在室內具有朝向遠山和場館群的景觀視野,還可通過陽臺直接體驗室外山間的微氣候。陽臺外是覆土屋面或院落植被,種植適應當地嚴寒氣候的草種和樹種。
通過酒店的部分客房和公共區域可到達覆土屋面和室外院落,現狀起伏地面和雜植灌木的室外區域能帶來接近戶外徒步的體驗,從室外院落又可直接進入酒店周邊的自然山地環境。
作為張家口賽區配套的永久設施,山地技術官員酒店在為賽時提供基礎服務的同時,也服務于賽后冰雪產業和地區經濟的發展,在內部空間的設計中采取可持續性設計策略。
酒店A、B棟分別按3星級、4星級酒店標準進行內部空間、設施的設計和細化,為酒店的可持續運營提供空間品質支撐,并在賽后進行差別化管理。在重要節點上,A、B棟均利用良好的視覺景觀和山地環境設置公共空間,能為使用者提供休閑、娛樂、康養、健身等服務。酒店A棟針對客房區流線過長的問題,為部分遠端客房設置獨立的出入口,同時保持內部聯通,既為單獨銷售、經營提供可能,又能滿足統一管理的需求。
山地演播室在賽后改造為酒店B棟的配套服務設施,其2,3層利用大跨度預應力梁板體系實現內部空間無柱,而4.5m整體凈高也保證內部空間通過可變隔墻體系在冬奧會后實現餐飲、會議、展覽、小型演出和體育活動等多種利用,為賽后的內部功能轉換提供最大自由度。
崇禮地區具有得天獨厚的旅游資源,其滑雪季長達5個月有余,夏季的涼爽氣候適合避暑和舉辦各種戶外活動。京張高鐵和京禮高速實現了崇禮與北京2000多萬人口消費市場間最短1h車程的高度互通,大大提升該地區的旅游競爭力。借北京冬奧會的影響力,崇禮太子城區域賽后的旅游發展前景不可估量。
在張家口賽區全尺度空間干預的框架下,山地技術官員酒店設計策略在外部景觀、內部空間、設施的設計和細化中考慮諸多要素,在遠體、中體和近體尺度上遵循最小自然足跡原則和人因原則,為國際雪聯的技術官員和轉播商提供賽時高品質的居住體驗和直播效果,在賽后為崇禮地區的發展提供靈活、精準的設施服務,滿足冬奧會永久設施的可持續利用目標。
技術官員酒店項目團隊
建設單位:張家口奧體建設開發有限公司
設計單位:清華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施工單位:中鐵十八局
項目負責人:張 利
建筑設計:張 利、王 灝、楊宇濱、于立方、吳紹平、楊慧明、趙 彬、李月明、樊書晨
結構設計:張 濤
給水排水專業:林玉權
暖通專業:李沁迪
電氣專業:劉力紅
合作設計單位:張家口建筑勘察設計有限公司(結構和機電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