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洛桑理工大學 鄧慧姝
清華大學建筑學院 張 利
國家跳臺滑雪中心“雪如意”位于張家口古楊樹組團的西北角,是北京2022年冬奧會張家口賽區的標識性場館。在張家口賽區可持續規劃設計的框架下[1],跳臺滑雪場館頂端設置頂峰俱樂部為北京2022年冬奧會首創,旨在利用獨特的偏心圓環狀室內空間,創造令人難忘的觀光體驗,為賽后場館的可持續利用提供更多可能。
頂峰俱樂部位于“雪如意”跳臺頂端,面積為3940m2,由外徑78m、內徑36m的偏心圓環構成,圓環一側向空中懸挑,形成“雪如意”形象的“柄首”。頂峰俱樂部地處海拔1750m的山頂,可俯瞰整個古楊樹場館群,景觀條件優越。賽后,頂峰俱樂部計劃向社會公眾開放,用于觀光、會議、會展及演出等活動場所(見圖1)。

圖1 國家跳臺滑雪中心與“雪如意”形象
頂峰俱樂部的設計基于城市人因工程學[2],從人的生活感受與人體特征出發,以人的空間體驗為關注點,致力于提升空間體驗的美感度、舒適度和幸福感。頂峰俱樂部的設計涉及觀景體驗、共享活動體驗、室內光環境體驗3個方面,可提供高質量的空間環境。
頂峰俱樂部沿圓環狀的建筑形體邊緣設置內外2條環形廊道,使觀景視野最大化。在空間布局時,設計團隊重點考慮觀景體驗的完整性,將公共活動空間和封閉的功能性用房布置于2條廊道之間,保證廊道的通暢性。同時,內外環廊均采用落地玻璃幕墻,保證視野不受遮擋,在此基礎上,內外廊道提供差異化的觀景體驗(見圖2)。

圖2 頂峰俱樂部平面
內環廊位于運動員出發區上方,通過在設計過程中調試其具體位置與高度,保證游客站在內環廊中能俯瞰運動員出發起跳時的背影,也能遠眺整體賽道的形態。這一獨特視角在以往冬奧會中只能通過懸吊式攝像機或無人機進行拍攝,而在頂峰俱樂部中可實現普通觀眾現場觀看的效果(見圖3)。

圖3 從內環廊俯瞰運動員出發區及賽道
非賽事時期,在運動員出發區參觀的游客能回望頂峰俱樂部的內環,既可與內環廊上的游客形成視線交流,也可仰望被圓形內環所圈定的天空,是一種令人印象深刻的獨特視角(見圖4)。

圖4 從運動員出發區回看內環
頂峰俱樂部位于整個古楊樹組團的高點位置,外環廊可提供全景環繞的山地風景觀光體驗。其東側可俯瞰整個古楊樹組團的建筑群,包括冬季兩項場館、綿延的山谷與長城遺跡、“冰玉環”步行橋、山地技術官員酒店及遠處的云頂滑雪場;西側可近觀自然山體與樹林植被。
在設計過程中,設計團隊通過在虛擬環境下分析測試者在外環廊上的觀景行為,發現環廊東側,尤其是朝向山谷方向,更能吸引被試者的目光(見圖5)。因此,在環廊東側設置面積更大、更利于人們駐足的觀景廳,使空間形式與人的行為偏好相協調。

圖5 外環廊全景視野
通過采用偏心圓環,頂峰俱樂部室內空間被劃分為2個面積不同的公共空間。東側為觀景廳,其內可設置面向室外的沙發,為游客提供舒適的觀景體驗(見圖6);西側設855m2的無柱開敞公共空間,通過靈活的家具布局實現多功能利用。賽后,西側公共活動空間可作為展覽廳、會議廳、宴會廳,也可舉辦小型演出、論壇甚至婚禮等活動(見圖7,8)。

圖6 東側觀景廳建成實景

圖7 西側公共活動空間建成實景

圖8 西側公共活動空間多功能使用設想
在設計過程中,設計團隊對同心圓方案與不同偏心程度的偏心圓方案進行了多方案比較分析,旨在為多樣的共享活動提供更合適的空間形式。同心圓方案劃分的2個公共空間由于面積不足,難以支持多樣活動的開展;過度偏心的方案雖滿足西側面積空間,但東側觀景面積過小,不利于創造更舒適的觀景體驗。基于虛擬環境下的人因測試分析,最終選擇目前方案。
頂峰俱樂部的室內設計以呈現均勻明亮的光線為主要設計任務,通過照明設計、墻面形式和材料選擇3個方面,融合自然光線與人工光線,避免室內出現過于強烈的明暗對比,旨在給游客提供透亮、輕盈的光環境體驗。
在照明設計方面,由于頂峰俱樂部設有內外2道觀景環廊,使公共空間兩側皆有自然光進入,公共空間本身則成為光線較暗的陰影區域,因此,在公共空間上方采用均勻發光頂棚,使公共空間被勻亮光線照亮,室內的整體照度保持均衡。同時,室內空間避免設置被人直視的光源,以保證視覺體驗的舒適度。
在墻面形式和材料的選擇上,以實現光線漫反射為目的,墻面采用弧形倒角,并鋪設灰色細波紋拉絲漫反射不銹鋼板,使光線均勻彌漫在墻面上,讓實墻也可給人輕盈透亮的感覺。
在地面與頂棚材料的選擇上,觀景環廊使用拉絲不銹鋼穿孔板吊頂和釉面白橡木地板,通過2種材料的漫反射特性,進一步引入自然光;2處公共空間采用釉面高硬度胡桃木地板,配合均勻發光頂棚,既能界定公共空間與環廊邊界,又能對人工光線形成漫反射(見圖9)。

圖9 頂峰俱樂部室內夜間照明
冬奧場館設施的賽后全季利用是張家口賽區重點關注的議題之一,主要原則是在場館設計與建設階段即考慮其賽后利用和運營方式,使場館設施在賽后可直接或通過輕量改造后面向公眾開放,不僅為專業賽事服務,也成為公眾休閑活動的場所[3]。
對于古楊樹場館群而言,國家跳臺滑雪中心“雪如意”的頂峰俱樂部并非冬奧賽事所必需的場館設施,但其能為整個區域的未來發展提供支撐。頂峰俱樂部的獨特觀景體驗使其成為熱門的旅游打卡地。同時,頂峰俱樂部為各種活動提供場地,豐富游客的游覽體驗,使古楊樹場館群成為可以為游客提供2.5h以上游覽經歷的旅游目的地[4],為整個區域吸引人氣。
頂峰俱樂部將大眾的休閑活動需求嵌入為專業運動員服務的場館設施中,從人因理念出發,頂峰俱樂部的設計關注為普通大眾創造更高質量的空間體驗。北京2022年冬奧會結束后,以頂峰俱樂部為代表的各種場館設施將為崇禮區帶來活力,助力其可持續發展。
設計單位:清華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業 主:張家口奧體建設開發有限公司
建筑設計:張 利、張銘琦、張 葵、姚 虹
設計團隊:王 沖、潘 睿、江曦瑞、吳 雪、劉永彬、鄧慧姝、夏明明(建筑)、楊 霄、李濱飛(結構)、徐京暉、劉 成(給排水)、王一維(暖通)、劉力紅(強/弱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