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琪琦,牟紹玉
(1.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骨科/兒童發育疾病研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國家兒童健康與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兒童發育重大疾病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兒科學重慶市重點實驗室,重慶 401122;2.重慶醫科大學護理學院,重慶 400016)
患者安全文化由Singers[1]于2003年首次提出,是指醫療機構、醫務人員為保障患者安全形成的一種共同的理念、態度、價值觀和行為方式[2],表明醫務人員對患者安全的看法和態度。世界衛生組織指出發展中國家醫療傷害發生率比發達國家高20倍,其中53%的醫療事故是由護理工作不當導致的。由此可見,培養護理人員的患者安全文化意識和行為對減少醫療事故、保障患者安全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護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MNS)是具有較好臨床、科研、教學能力的高素質護理人才[3],他們的患者安全意識和行為不僅影響了醫院護理質量,也影響了他們的個人自身安全。研究指出,臨床學習環境對護理專業學生的職業能力發展具有重要影響。美國已將臨床學習環境評估納入教學醫院考核標準,并要求醫院構建良好的患者安全文化氛圍,以提高教學質量和患者安全水平[4]。我國針對MNS患者安全的臨床學習環境的研究較少,鑒于此,本研究從患者安全文化的角度對MNS的患者安全臨床學習環境進行調查,了解MNS對患者安全文化的認知現狀,為實習醫院加強MNS的患者安全教育提供參考。
采用方便抽樣的方法,選擇分布在我國7大行政區域的部分護理學院的在校MNS進行問卷調查。
納入標準:(1)護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2)已獲得護士執業資格證書;(3)臨床實踐≥6個月;(4)自愿參與本研究。排除標準:非全日制MNS。
調查問卷由兩部分組成:(1)MNS一般資料:包括性別、年齡、研究生入學前的工作經驗、接受患者安全培訓情況等內容。(2)醫院患者安全文化調查問卷(HSOPSC):由美國醫療保健研究質量局研發[5],該問卷已被翻譯成24種語言在42個國家運用。本研究選用張瓊等人修改的中文版問卷,具有較好的普適性[6-7]。該問卷信度和效度較好,Cronbach’s α 系數 0.65~0.78,共12個維度,42個條目和2個額外條目(醫院患者安全等級評價、過去6個月內上報不良事件數量)。采用Likert 5點計分法(強烈同意、同意、一般/中立/有時、不同意、強烈不同意),同意率為統計回答“同意和強烈同意”的頻率占參與回答總數的百分比(負性項目反向計分)。同意率>75%為優勢領域,<50%為劣勢待改進領域。
由研究者將問卷調查表編錄進問卷星制成電子問卷,于2018年12月采取便利抽樣法,由研究者聯系所選院校的研究生管理人員,獲得符合納入標準的研究生的聯系方式后,在知情同意的前提下,將問卷星鏈接或二維碼發給調查對象。用統一的指導語向調查對象介紹問卷填寫方法及注意事項,調查對象直接訪問鏈接或二維碼即可完成問卷填寫。為保證資料的完整性,調查對象需填寫完所有必答問題后方可提交成功。電子問卷為無記名方式,問卷填寫不受其他因素的干擾,可得到比較真實可靠的資料。
數據采用SPSS22.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比,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進行比較分析。
共回收有效問卷187份,來自我國7大行政區域內13所醫學院校的19所附屬醫院,其中男14人(7.49%),女173人(92.51%);研究生入學前無臨床工作經驗79人(42.25%),1~2年工作經驗36人(19.25%),3~5年工作經驗51人(27.27%),>5年工作經驗21人(11.23%);臨床實習期間接受了患者安全培訓的129人(68.98%),沒有接受的58人(31.02%);認為研究生期間有必要開展患者安全培訓者184人(98.40%),沒有必要3人(1.60%);最喜歡的患者安全培訓方式是:理論課63人(33.69%),專題講座53人(28.34%),案例分析65人(34.76%),其他6人(3.21%)。
MNS在臨床實習的6個月內,無論對患者是否產生不良影響,發生了護理不良事件共80人(42.78%),未發生107人(57.22%);無論對患者是否產生不良影響,過去臨床實習6個月內上報的護理不良事件件數:無161人(86.10%),1~2件15人(8.02%),3~5件11人(5.88%),不良事件上報率為 13.90%。
MNS對實習醫院患者安全文化總體同意率為51.96%,同意率>75%的優勢領域只有1個維度,同意率<50%的待改進劣勢領域有5個維度,具體情況見表1。對所在科室患者安全的整體評價:非常好21人(11.23%),好 43人(22.99%),可以接受110人(58.82%),差10人(5.35%),非常差3人(1.60%)。

表1 MNS對實習醫院患者安全文化同意率情況(n=187)
MNS患者安全文化同意率屬于優勢領域的前5個條目和屬于劣勢領域的最后5個條目見表2。

表2 患者安全文化同意率最高與最低的5項內容
經統計分析,MNS在性別、是否接受過患者安全培訓、入學前有無臨床工作經驗3個方面,患者安全文化同意率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3。

表3 MNS患者安全文化同意率單因素分析結果(n=187)
研究顯示,MNS的患者安全文化總體同意率為51.96%,處于中等水平,顯著低于美國權威機構衛生健康研究與質量管理署(AHRQ)公布的患者安全同意率65%,同時也低于我國北京59.00%、江蘇64.32%、昆明58.26%[8-10]等地護士患者安全文化同意率。MNS對實習醫院及科室患者安全的總體評價為好和非常好的僅占30.22%,有6.95%認為是差或很差,表明MNS實習醫院患者安全文化建設有待加強。
表2中同意率最高的5個條目提示MNS臨床實習科室內合作良好、管理者較重視患者安全教育,良好的科室協作氛圍有利于醫務人員在臨床工作中相互監督、提醒避免錯誤的發生[11]。但本調查顯示,MNS臨床實習期間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為42.78%,上報率僅為13.90%。研究表明,患者安全文化與不良事件上報率互為因果關系,即上報率越高患者安全文化越好[12],同時非懲罰性管理制度可有效提高不良事件報告率[13]。分析原因:一方面表明MNS在臨床實習期間不良事件發生率較高,存在較大的患者安全隱患,需要加強患者安全的培訓指導;另一方面可能與MNS擔心上報不良事件會受到懲罰或被記錄進個人檔案,會對當前學業或今后的職業發展造成負面影響有關,存在不愿意主動上報不良事件的傳統觀念,尚未建立正確的不良事件非懲罰性處理的觀念,患者安全培訓的臨床學習環境有待改善。
調查顯示,每周加班時間與年齡不是影響MNS患者安全同意率的因素(P>0.05),但性別、是否接受過患者安全培訓、MNS入學前臨床工作經驗對MNS患者安全文化同意率有影響(P<0.05)。呂蒙蒙等[14]研究指出,不同性別的護士其學習能力具有差異性,對護理工作認知評價也不同,女生的臨床實踐能力、對護理工作認可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高于男生,因此可能女生對患者安全文化同意率高于男生。本調查顯示,68.98%的MNS曾接受過患者安全培訓,其同意率相應高于未接受患者安全培訓學生的同意率。朱文芬等[15]指出,教育培訓可以有效提高學生患者安全文化認知水平,能及時發現患者安全問題,有利于提高患者安全護理的意識和技能。此外,入學前臨床工作經驗對MNS患者安全認知有一定影響,工作年限越長其患者安全同意率越高,與張凡等[8]研究結果相一致。隨著工作年限的增加,護士核心能力越強,能較好地運用批評性思維看待問題[16],更能洞察醫院及科室內存在的患者安全問題,同時隨著臨床實踐經驗的積累,防范患者安全問題的能力將有所提高。
調查結果顯示,有31.02%的MNS在臨床實習前未接受患者安全培訓教育,98.40%的MNS認為有必要開展患者安全培訓教育,提示目前我國MNS患者安全教育仍未全面普及,急需加強。國外已將患者安全教育納入護理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以提高學生對不良事件的處理能力[6,17]。澳大利亞是最早提出患者安全教育框架的國家,針對不同專業、不同學歷層次的醫學生設置了不同的患者安全教育內容[18]。楊惠等[19]指出,開展患者安全文化培訓可有效降低醫院不良事件的發生率,同時研究表明[20],不同群體因自身的認知能力、實際運用和知識儲備具有差異性,對患者安全文化內容的需求和理解不完全相同。研究證實,臨床學習環境可影響護士的差錯危險行為,不利于患者安全[21]。美國已將臨床學習環境評估納入教學醫院考核標準,以提高教學質量和患者安全[4]。但目前我國尚未建立系統的醫學生患者安全教育體系,針對性教育不足,且尚未構建醫院臨床學習環境評價體系[22]。MNS是高層次護理人才,是未來護理事業的主力軍,他們對患者安全的認知程度不僅直接影響患者的治療,同時也是實現安全護理的基礎。因此,應借鑒國內外成功的教學經驗,院校應為MNS開設患者安全教育理論課;構建完善的臨床學習環境評價體系并納入醫院考核,醫院根據MNS入學前的臨床工作背景,細化臨床實踐患者安全培訓內容,實現醫教協同,共同建立和完善患者安全文化教育體系,形成良好的患者安全文化臨床學習環境。同時醫院應完善非懲罰性管理制度,合理應用不良事件處理方法,避免因一味地懲罰責備而使研究生產生自責與自我能力否定。以激勵、支持的管理方式引導學生尋找差錯原因,分享避免差錯再次發生的經驗,形成積極的臨床學習環境[23]。
隨著患者安全文化在醫療衛生發展中越來越受重視,我國MNS的患者安全培養也急需加強。醫院應進一步加強患者安全文化建設,不斷完善護理差錯非懲罰性管理制度,提高不良事件上報率;同時院校和醫院應充分發揮協同作用,根據MNS的特點,建立符合研究生需求的患者安全教育體系,采取靈活多元化的教學方法開展教育培訓,以促進MNS臨床實踐學習環境的逐步完善,提升其患者安全文化認知水平,樹立患者安全意識,真正實現“以患者為中心”的優質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