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云敏,劉 貝,金 淼,梁艷婷,張安梅,劉 彬,張海源
(江蘇衛生健康職業學院,江蘇 南京 210000)
2019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的《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中指出,要促進中醫藥傳承與開放創新發展,挖掘和傳承中醫藥寶庫中的精華精髓,加快推進中醫藥科研和創新。2021年2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快中醫藥特色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文件提出要營造中醫藥發展良好環境,加強中醫藥知識產權保護,加強中醫藥文化傳播。政策的支持和鼓勵為中醫藥文化傳承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而發展一定是建立在傳承的基礎上的發展,在中醫藥數千年的發展歷程中,有很多經典組方和中醫藥應用,尚未被現代市場充分發掘利用,這給高校大學生中醫藥相關的創新創業項目提供了參考和機遇。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給世界衛生工作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中醫藥在這場現代防疫的“戰爭”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中醫藥診療方案正式進入《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三版)中,中醫藥療法有效縮短了患者的病程,降低了重癥的發病概率,在這場防疫抗爭中得到了更多人的認可[1]。如何在大學生參與創新創業項目的過程中結合傳統中醫藥文化,促進項目孵化和中醫藥文化傳承創新就成為本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
醫藥市場上存在部分創新中成藥及創新外用中成藥,中藥醫療保健產品存在處方缺乏科學性、夸大宣傳、定位模糊、功效過于寬泛等問題,網絡及媒體平臺也偶見曝光,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消費者對中醫藥相關產品的認可度,降低了消費者選擇中醫藥產品的可能性。
大創項目中的中醫藥創新產品,組方需基于中醫藥經典的傳承,在現代中醫學理論的指導下進行創新,不可脫離中醫理論指導也無中醫藥經典支持而隨性創造,缺少中醫藥經典支撐的創新產品缺乏可靠性和吸引力,組方尚未經過時間考驗,治療效果也難以取得公眾的信任,不利于拓寬市場、促進市場健康發展以及維護中醫藥相關產品的形象。
中藥專業學生的就業去向包括中藥房、中藥生產企業、經營企業等。傳統中醫藥文化中,中藥的使用需經過開處方、抓藥、煎煮等煩瑣的步驟,同樣,傳統外用中藥也存在類似不便之處,因此,現代中醫藥文化中誕生了各類中藥劑型的創新、中藥使用方法的創新、中藥加工設備的創新等。
單一的中醫藥創新產品僅能提供當前產品相關的、數量有限的就業工作崗位,且單一產品難以一直保持消費熱度,而基于中醫藥文化的創新研發,是中醫藥產品創新的新方向,畢業生從事專業中醫藥產品創新研發工作將提供中醫藥經典的現代化考察、基于中醫藥經典的新藥研發、新藥注冊、專利申請、品牌創造、市場營銷等大量工作崗位和就業機會,在國家大力發展中醫藥的環境下易于誕生明星產品,創造經濟價值,具備廣闊的就業前景。
中醫藥相關大創項目以現代產品為基礎,在產品中加入具備相關效用的中藥成分,或將化學合成藥物成分替換為具備相同或類似功效的天然藥物提取物等,這在一定程度上具備創新性及經濟性,但產品以現代產品為基礎,缺少了中醫藥文化和中醫藥經典的背景支持,不能起到對中醫藥文化的傳承作用。大學生是創新創業的新生主力軍,大創項目是傳播中醫藥傳統文化的優質平臺,通過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以中醫藥文化中的經典組方為基礎,將更多療效好的中醫藥處方轉化成現代化的、使用方便的、可靠的新時代中醫藥產品向世界范圍推廣,在傳承中發展中醫藥文化。
堅定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的“四個自信”中“文化自信”的相關內容,想要發展中國傳統的中醫藥文化,必須要有文化自信。中醫、中藥文化源遠流長,世代相傳,實踐證明了中醫藥的巨大價值。中醫藥具備完整的中醫理論、顯著的療效、獨特的辯證診治理論以及治未病、注重整體的中醫學思想[2],是一所內涵豐富的寶庫。現代中醫藥的發展以古老的中醫藥文化為核心基礎,融入新鮮的現代技術,是指導大學生創新創業方向的主要思路。
中醫藥文化是我國璀璨的文化瑰寶,眾多經典組方不僅擁有相關歷史背景,同時也含有豐富的應用經驗的積累,眾多中藥材的命名上也有古典可循。在中藥學專業課程的教授過程中,主要強調突出中醫藥知識的教學傳輸,往往缺乏中醫藥文化的滲透與結合[3]。倡導學生掌握中藥專業知識并認識思考中藥文化內涵,是全面提升中藥學專業學生綜合素質的體現,是實現基于中醫藥文化創業創新的基本條件。學校應通過增設中醫藥文化課程并融合創新創業課程的方式,設計中醫藥創新創業課程。
在開設相關創新創業課程的基礎上,還需強化課外實踐內容,通過開展廣泛的創新創業點鼓勵,收集和篩選出可培育孵化的創意并重點指導和改進,將中醫藥文化教育的內容付諸實踐當中。要將實踐的主體定位在學生,教師作為指導和輔助。例如,教師布置課外實踐作業,要求學生查閱中醫藥經典,通過搜索相關文獻,思考具備高創新性、高可行性的主題,在經典組方的基礎上,融合現代中醫學思路,在用藥組方、用藥形式、用藥載體上進行創新性思考,通過寫產品企劃書的形式進行實踐訓練。
將具備優良中醫藥經典文化支持并且企劃內容設計完整的項目作為最終孵化目標,遞進篩選。其中第一階段篩選需要教師在任課班級內發布項目企劃任務,學生在課后進行項目設計。在早期篩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發掘具備較大創意潛力但企劃設計合理性存在某些不足的項目,幫助學生進行設計改進和完善,保障一些優秀的想法不因設計者設計經驗不足而落選。見表1。

表1 分階段遞進篩選內容
在項目指導教師的選擇上,優先選擇專業能力強的教師。擔任中醫藥創新團隊指導教師對教師的專業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應當具備扎實的中藥學理論知識儲備外,還需具備豐富的中醫理論知識和中醫藥臨床實踐經驗,對中醫藥經典相關的歷史、地理、民俗等較為了解[4],在中醫理論指導下進行創新,保證了大創項目的核心和靈魂。
在專利申報上給予大創項目支持。全球創業最新觀察指出:中國創業活動的創新能力和國際化程度都在不斷提高,創新程度呈現出增長的趨勢,而成果的轉化率低、專利的實施率也較弱,這也從側面說明大學生創業創新成果轉化方面還存在問題[5]。專利申報是一項專業程度較高的工作流程,高校是專利申報的高地,但仍然存在一系列問題導致專利申請質量不理想,其中教師科研水平、意識觀念和管理質量、專利基礎知識掌握情況、代理機構業務能力等因素限制了高校專利申報質量[6]。積極開展專利申報的相關專業知培訓教育對促進中醫藥相關的產品創新落地具有實際意義,受眾應當包括參與大創項目的指導教師以及學生群體,以帶動專利申報質量的整體提升。
在資金、場地方面保障項目進行,以江蘇衛生健康職業學院為例,對學校創新創業項目均給予一定的資金資助,啟動資金較為充足,然而之前的學生在擁有這部分項目資金額度支持的情況下,仍然難以開展項目,主要問題突出在場地問題上,學校在教學和科研上分兩個管理實驗實訓場地,但卻沒有專門用于創新創業項目的場地。學校應專門建設創新創業活動的場地,以保障項目順利進行。
除產品研發制作場地外,學校還需要提供產品試營業場地,從產品研發、產品生產、倉儲、宣傳、營銷等每一個環節提供必要支持,現階段學校在產品研發階段給予了充分的資金支持,但立項后的保障仍然需要加強。
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是傳承發展中華民族傳統中醫藥文化的優良載體,學校通過一系列的配套方案,充分支持中醫藥相關領域的大創項目,不僅給學生創造了更多的就業工作機會,同時也為中醫藥傳統文化的發揚光大貢獻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