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曉娜,王萍玉
(濱州醫學院,山東 煙臺 264003)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嚴重影響著人們的正常工作和生活,基層尤為突出,是疫情防控的短板,更加凸顯出提升基層公共衛生服務質量的重要性[1]。預防醫學專業公費本科生的培養是提升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水平的關鍵一環,他們的培養質量會直接影響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水平。雖然目前我國新冠肺炎疫情進入常態化防控狀態,但是重新思考預防醫學專業的建設仍然具有重要意義[2]。
2020年山東省公費醫學生新增預防醫學專業,目前對于首批預防醫學專業公費本科生的報考動機尚不清楚。選擇山東省兩所醫學院校2020級預防醫學專業首批公費本科生和同批報考預防醫學專業的非公費本科生作為調查對象,分析其報考預防醫學專業公費生的動機以及影響因素,為優化公費醫學生教育工作提供建議。
本次調查采用整群隨機抽樣的方法,抽取山東省兩所醫學院校2020級全體預防醫學專業公費本科生和同批報考預防醫學專業的非公費本科生作為調查對象,共205人。
取得調查對象同意后,利用問卷星平臺發放問卷,運用統一的問卷進行調查。問卷主體部分采用了任蒙蒙等[3]研究的“公費醫學生報考動機”內容,包括基本信息、家庭情況、報考動機。
使用SPSS 22.0統計軟件對所有數據進行統計分析,采用相對數和構成比描述預防醫學專業本科生的基本情況,采用多重響應分析報考動機基本情況,采用χ2檢驗和Logistic回歸分析報考動機的影響因素。
本次調查在山東省兩所醫學院校發放問卷205份,收回有效問卷200份,其中公費生82人,非公費生118人,問卷有效回收率達97.6%。
所調查的預防醫學專業本科生中,男生67人(33.5%),女生133人(66.5%);農村學生127人(63.5%),城市學生73人(36.5%);獨生子女73人(36.5%),非獨生子女127人(63.5%);家庭月收入3 000~5 000元(26.0%)的占比最大;父親(37.0%)和母親(33.5%)初中學歷占比最大;父親(36.0%)和母親(38.0%)自由職業占比最大。
為研究不同人口學變量對報考預防醫學專業公費本科生的影響有無差別,先進行了單變量分析。結果顯示,性別、戶籍所在地、父親的文化程度3個變量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把以上因素納入后,進一步開展Logistic回歸分析。將“是否報考預防醫學專業公費本科生”作為因變量(是=1,否=2),將性別(男=1,女=2)、戶籍所在地(城市=1,農村=2)、父親文化程度(小學及以下=1,初中=2,高中=3,大學及以上=4)作為自變量,最終進入方程的自變量是性別(OR=2.631,95%CI:1.420~4.876)和戶籍所在地(OR=2.718,95%CI:1.346~5.490),即性別和戶籍所在地是學生是否報考預防醫學專業公費本科生的影響因素,具體見表1。調查顯示,女生、戶籍在農村的學生更愿意報考公費醫學生。

表1 預防醫學專業公費生報考的影響因素分析
通過設置多項選擇題調查預防醫學專業本科生報考公費醫學生的動機,對報考動機進行多重響應分析,發現學生報考公費醫學生的最主要動機是熱愛醫學專業,占67.1%;其次是安排編制就業和提前批次錄取,分別占64.6%和61.0%;另外家人和教師的建議、家庭經濟狀況不好也是部分學生的報考動機,而高考分數限制、政策了解不清占比較少,見圖1。

圖1 預防醫學專業公費生報考動機的多重響應分析
經多因素分析得知,性別和戶籍所在地是學生是否報考預防醫學專業公費本科生的影響因素,進一步分析不同性別和不同戶籍所在地學生的報考動機。對于不同性別的學生,男生和女生入學動機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對于不同戶籍所在地的學生,農村學生因為家庭經濟狀況不好,為減輕家庭經濟負擔報考預防醫學專業公費本科生的比例多于城市學生(P<0.05),見表 2。

表2 不同戶籍所在地學生報考預防醫學專業公費生的動機分析[n(%)]
對于預防醫學專業本科生,性別和戶籍所在地是報考公費醫學生的影響因素(P<0.05),在保持其他自變量不變的前提下,女生報考公費生的比例多于男生,是男生的2.631倍;戶籍所在地為農村的學生報考公費生的比例多于城市學生,是城市學生的2.718倍。此結果出現的原因可能一方面與目前就業形勢嚴峻、面試編制崗位時男女比例的差異有一定關系,也暴露出與男生相比女生就業更難的現狀,導致女生更多報考公費醫學生;另一方面對于農村家庭,尤其是貧困的農村家庭,父母供女生上大學可能存在一定困難,公費醫學生減免學費的政策可以幫助她們上大學[4]。農村學生報考公費生的比例多于城市學生,說明公費生的優惠政策為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上大學減輕了經濟壓力。
預防醫學專業本科生報考公費醫學生的主要動機是因為“熱愛醫學專業”,這種內在動力的需求,不僅不會浪費國家預防醫學專業公費教育資源,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還會促進學生學習掌握必需的預防醫學專業技能,進而提升基層公共衛生服務質量[5]。
面對本科生就業形勢嚴峻,安排編制就業也是吸引學生報考的主要動機之一,說明部分學生考慮到就業的現實情況,重視畢業之后的穩定工作而報考公費醫學生。因為提前批次錄取,報考大學有保障而選擇公費醫學生也占很大比例,原因可能是高考結束后,學生懷揣對大學的美好憧憬,而報考預防醫學專業公費本科生可以提前批次錄取,“保障”學生的這種憧憬實現。因為不太了解公費醫學生具體政策而選擇報考的人數占比較小,說明學生報考預防醫學專業公費本科生是在比較了解政策的前提之下報考的。
預防醫學專業本科生因為家庭經濟狀況不好,為減輕家庭經濟負擔而選擇報考公費醫學生也占一定比例,并且戶籍所在地為農村的學生報考比例高于城市學生,一方面可能的原因是公費醫學生的優惠政策,比如生活補助等,幫助農村家庭經濟狀況不好的學生解決了學費難題,實現了大學夢想。政府相關部門可以制訂適宜的動態調整機制,逐步提高預防醫學專業公費本科生的生活補助標準;學校可以設立公費醫學生專項獎助學金,尤其對于農村貧困生,可以擴大覆蓋范圍,通過激勵的形式更好地落實預防醫學專業公費教育政策[6]。另一方面,可能農村家庭的學生由于原生家庭的影響,深刻體會到農村醫療衛生服務質量水平低下對于人群健康的影響,這使得他們服務基層的意愿更強,因此高校的公費醫學生招生指標可以適當向農村學生傾斜,讓有志于服務基層公共衛生的農村學生獲得更多機會。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過程中,揭示了我國基層公共衛生人才隊伍不穩定的現狀,而預防醫學專業公費本科生這一特殊群體的教育關乎基層公共衛生人才的綜合素質,也關乎未來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7-8]。預防醫學專業公費醫學生的培養將為公共衛生體系的現代化建設打下堅實的基礎,為基層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保駕護航,進一步促進“健康中國”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