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鳴
我愛初升的太陽,但我更愛將金色余暉灑在大地上的夕陽。“朝陽”充滿生機活力固然可喜,但“夕陽”最后的精彩也令人留戀。打拼了一輩子,當初的愿望基本都實現了,可以安享天年了。但隨著年齡見長,身體漸衰,還會染上這種或那種老年病;此時,如何量力而行,正確養生,成了很多老年朋友關心的話題。
最近聽到一個說法:西藏海拔高、原生態無污染,新疆有冬蟲夏草,內蒙古大草原有優質牛奶,東北大興安嶺長白山有各種長生不老參,云南有富含“硒”等長壽元素的物質,但這些地方人的平均壽命都沒有上海高。上海大城市、人口密集、生態環境也不是很好,長壽的原因是因為上海人喜歡吃、講究吃。這說法有一定的道理,但并不全面。除了上海人喜歡吃、講究吃外,更重要的是,上海科技發達、經濟繁榮、醫療保障好,人民生活水平高;上海人會生活、講究營養,也注重鍛煉。
注重吃、講究吃,對增加身體的營養、抵抗力、免疫力確實是很重要的。我有一朋友,已八十出頭了,也有一些老年病。但他能吃,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口福不錯。他也很勤快愛動,家里事基本都是他做。他說“能吃能動”才能長壽。“能吃”增加營養,“能動”能加快新陳代謝、血液循環,強身健體。他有一個理論:“年紀大了,營養吸收差了,更需補充營養。就像農村稻田多處漏水了,這時,如再不及時補充水,那田不就干了?稻苗還怎么生長?”這話很有道理。
老年人養生因人而異,但無論如何,都應在尊重科學的前提下,該吃吃,該喝喝,該玩玩,不斷增強體質,才能抵御各種疾病的侵蝕。一些老年朋友,為了“保命、保健、長壽”,想吃不敢吃,想喝不敢喝,長此以往,營養不足倒成了大問題,不僅虧待了自己,還弄垮了身體。
好好吃飯多活動,就是最好的養生。愿老年朋友都像我那位八十多歲的朋友那樣,不懼疾病,樂觀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