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正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繼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三高”之后,又出現了“第四高”——高尿酸。高尿酸與“三高”一樣,會導致全身多器官、組織損害,最嚴重、最主要的危害就是痛風。
尿酸是機體的一種代謝產物,其來源可分為內源性和外源性。內源性尿酸是機體代謝過程中自行產生的,是細胞衰老分解后產生的;外源性尿酸是由食物中的嘌呤等分解而來的,進食嘌呤含量高的食物,如動物內臟、海鮮、雞鴨魚肉、蘑菇、紫菜等,都會使血尿酸濃度升高。一般而言,人體約2/3的血尿酸來自于內源性。
目前,尿酸水平的高低是通過血液來檢測的,稱為血尿酸,正常值范圍是男性178~416μmol/L,女性148~357μmol/L,超過正常值就是“高尿酸血癥”。當然,尿液中也能測尿酸水平,但主要是用來判斷腎臟排尿酸能力。
正常情況下,人體每天新生成尿酸600mg,排出600mg,保持著平衡。如果機體內嘌呤類物質代謝一旦發生異常,往往就會導致血液中尿酸的升高。體內嘌呤物質新陳代謝紊亂致內源性尿酸生成過多、腎處理尿功能異常使尿酸排出量持續減少是尿酸升高的2個主要原因。
當血中尿酸過高時,大量的尿酸鹽會結晶沉積在關節腔內,誘發痛風性關節炎。痛風發作時,患者往往在深夜突然出現關節疼痛,呈撕裂樣、刀割樣疼痛,嚴重時影響走路,伴關節紅腫,局部皮膚溫度升高。
首次發作以第一跖趾關節(大腳趾與腳掌連接的關節)最常見,占90%左右,踝關節、膝關節、腕關節、指間關節等也會受累。如果尿酸控制不好,痛風會反復發作,造成關節骨質破壞、畸形。
除此之外,尿酸鹽結晶沉積于腎臟,便會導致急、慢性尿酸性腎病和尿石癥。尿酸鹽結晶還會損傷胰島細胞,降低機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導致2 型糖尿病發病風險升高;刺激、損傷血管壁,增加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危險。
大量研究證據表明,高尿酸血癥是2型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動脈粥樣硬化、腦卒中、外周血管疾病的獨立危險因素。
痛風治療需要降低尿酸,預防高尿酸血癥發展成痛風也需要降低尿酸。但降低尿酸這個過程不能降得太快太低,否則會加重病情甚至出現其他不良后果。
這是因為在降尿酸的過程中,如果尿酸波動較大時,沉積在關節腔等處的尿酸鹽結晶會快速溶解,產生一些“微晶體”,刺激關節,導致痛風急性發作。尿酸降得越快,析出的“微晶體”越多,就會出現關節紅腫疼痛,甚至不能活動。因此,為避免血尿酸波動過大,服用降尿酸藥應嚴格遵循醫囑,不可盲目增減藥物。
另外,尿酸偏低也會影響人體健康。長期偏低則反映機體新陳代謝逐漸減弱,特別是老年人容易出現老年癡呆。總之,尿酸過高過低都對身體不利。
1.多飲水,戒酒 平時應多喝白開水、礦泉水等,每日飲水量保證在2 升左右,以促進尿酸的排泄;要戒酒,酒精進入體內變成乙酸,具有抑制尿酸排泄的作用,高尿酸患者應遠離酒類飲品。痛風急性發作期、慢性痛風性關節炎患者應戒酒。
2.堅持運動,控制體重 避免劇烈運動或損傷,選擇自己喜歡的或適合的運動,如游泳、散步、慢跑等,每周運動3~4 次,每次不少于30 分鐘。堅持中等強度運動,不僅可以防治高尿酸血癥和增強身體抵抗力,還能使體重控制在正常范圍。
3.注意飲食 應避免食用高嘌呤食物,如動物內臟、濃肉湯、海鮮、火鍋等。多吃蔬菜、水果,尤其是冬瓜、黃瓜、萵苣等,不僅嘌呤含量低,還有利尿作用。
最后提醒:大多數高尿酸患者需要在飲食和運動基礎上加服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