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曉宇
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提高,糖皮質激素濫用現象有了明顯改善,但隨之又出現了另一種極端現象,即談“激素”色變,無論什么疾病都不愿意使用激素。
其實,糖皮質激素是20 世紀醫藥界最重要的發明之一,是臨床上使用最為廣泛而有效的抗炎和免疫抑制劑。在緊急或危重情況下,糖皮質激素往往為首選。糖皮質激素又叫腎上腺皮質激素,是由腎上腺分泌激素的總稱,屬甾體類化合物。作為機體應激反應最重要的調節激素,能調節糖、脂肪和蛋白質的生物合成及代謝,同時還具有免疫應答、抗炎、抗毒、抗休克、抗過敏等作用。
一般根據藥物的作用時長,將糖皮質激素分為短效、中效和長效3類。短效激素代表藥物為可的松、氫化可的松,藥效可持續8~12 小時;中效激素代表藥物為潑尼松、潑尼松龍、甲潑尼龍,藥效可持續12~36 小時;長效激素代表藥物為地塞米松、倍他米松,藥效可持續36小時以上。
各種糖皮質激素可分別應用于生理劑量替代療法、大劑量突擊療法、一般劑量長期療法及局部用法等,各種療法之間使用劑量差異較大,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選擇。
糖皮質激素在臨床上的應用范圍比較廣泛,其適應證主要包括:
1.內分泌系統疾病:如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癥、腎上腺危象、垂體危象、甲狀腺危象等。
2.風濕免疫性疾病:如各種風濕免疫性疾病的危重期或維持性治療。
3.呼吸系統疾病:包括哮喘、過敏性肺炎、放射性肺炎、結節病、間質性肺炎等。
4.血液系統疾病:用于自身免疫性血液病、血液系統惡性腫瘤的聯合化療。
5.腎臟疾病:如原發性腎病綜合征、腎小球腎炎、間質性腎炎等。
6.重癥患者:包括各種原因引起的休克、急性肺損傷等。
7.過敏性疾病:如過敏性皮疹等。
8.神經系統疾病:如急性神經病變、急性脊髓損傷、急性腦損傷等。
9.其他:包括器官移植術后、腱鞘炎、外科手術后組織粘連、瘢痕攣縮等。
可以看出,糖皮質激素在臨床上用途廣、作用大。但隨之也出現了一些不良反應,主要包括胃腸道潰瘍、血壓升高、血糖波動、誘發或加重感染、骨質疏松、股骨頭壞死、水鈉潴留、高脂血癥、暴躁易怒等。幼兒及青少年人群長期或大劑量使用,還會影響生長發育。
經過多年的臨床研究證明,合適的劑量+適當的療程,才是正確使用糖皮質激素這把利劍的關鍵所在,使用前一定要咨詢醫生,謹遵醫囑用藥。
為保證安全、合理、有效地使用糖皮質激素類藥物,建議患者記住以下幾點:
1.不去非正規途徑購買和使用來路不明、成分不清的藥物。
2.如需使用糖皮質激素,應咨詢專業的醫生和藥師,嚴格遵醫囑用藥。
3.需長期使用此類藥物的患者,可口服鈣片和維生素D,預防骨質疏松的發生。
4.糖皮質激素的用法用量需要根據病情隨時調整,患者應主動定期復診,及時調整藥物劑量,并定期檢查血尿常規、肝腎功能、血糖、血壓、血脂、電解質水平,及時發現藥物不良反應,及時進行干預。
特別提醒:很多皮膚外用制劑含有糖皮質激素,雖然可發揮較強的抗炎、止癢、抑制滲出及表皮增殖的作用,但若在一個固定部位長期應用,會導致皮膚細菌或真菌感染、酒渣鼻樣皮炎或口周圍皮炎、痤瘡加重、皮膚萎縮、毛細血管擴張和色素增深等不良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