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軍
2019年公布的運動醫學名詞,將“跑步膝”命名為“髂脛束摩擦綜合征”。髂脛束位于膝關節上方,覆蓋股骨外上髁。當膝關節伸屈時,髂脛束在外上髁上前后來回滑動摩擦刺激,如摩擦過度,會因水腫充血產生無菌性炎癥,導致運動中、運動后的膝關節外側疼痛。
“跑步膝”是其中之一,多見于中長跑和競走運動員。在前期,患者往往感受不到疼痛,隨著跑步里程數增加,疼痛會慢慢產生,膝蓋會有緊繃和灼燒感,往往跑步很難繼續堅持。休息一兩天后,會有疼痛消失的錯覺,開跑后疼痛感又慢慢表現出來,如此反復。
像小麗這樣長時間不運動,突然高強度跑步,更容易出現“跑步膝”。而且,市場上跑步機質量參差不齊,一些機器材質較差,跑道過硬、缺乏彈性,在上面長時間跑步,對膝關節沖擊較大。
當發現膝蓋受傷時,應降低跑步的頻率及距離。如果有可能的話,盡量停止跑步一段時間,并在此期間做一些恢復訓練,以增強膝蓋周圍肌肉的力量及柔韌性。針對髂脛束摩擦綜合征,可以常做以下兩個動作進行恢復訓練:
站位小腿伸展。面向墻壁,雙手放于墻上,和雙眼同高。將沒有受傷的腿放于傷腿前面30~45 厘米,保持傷腿伸直,足跟緊貼地面。慢慢彎曲前側腿的膝關節,上身向前傾斜,直至小腿感到拉緊。保持30~60秒,回到原來姿勢,并重復3次。
股內側肌等長訓練。平躺在床上或地上,患肢向前伸直。用力收緊大腿前方的肌肉,使膝關節向下壓,集中保持膝關節內側肌肉的收緊。保持5 秒,回到原來姿勢,并重復20次。訓練時可以在膝下墊一條卷起的毛巾,可以讓膝關節更舒服。
經常用跑步機跑步,需注意選擇減震較好的跑步機,有效降低跑步對膝關節的損傷。室外跑步時,可以根據自身狀態隨時調整速度,而在跑步機上跑步時,有多種模式可選,有人為追求快速減脂效果,將速度調至較高模式,以不適合自己的速度跑上1個小時,很容易感到疲勞。
因此,除了選對跑步機,也要選擇合適的速度,并將跑步時間控制在1小時之內。另外,準備一雙合適的跑鞋,不僅跑起來更加舒適,還會減緩腳部的壓力,減少運動損傷的概率。
此外,跑步時正確的姿勢應該是身體稍微前傾,步幅不宜過大,腳掌中部著地,步子輕盈,全身放松,雙臂自然擺動。跑步的時候,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頭部擺正,目視前方,下巴內收。
2.肩膀和手臂要放松,屈肘90度,擺臂幅度緊湊連貫,避免越過身體中線。
3.腰背挺直,身體適度前傾,使重心適當靠前,利用重力產生前進的動力。
4.腳尖朝前,膝蓋放松,腳底中前部先接觸地面,落地時柔和輕盈,避免沉重的腳步聲,著地點在身體重心下方。
5.保持自然的深呼吸,加速時可以使用口鼻同時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