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2代酷睿的性能很猛,游戲本(高性能本)端,i7 12700H較R7 6800H優勢巨大。不過那個“市場規律”還在,就是同等對位的酷睿H機型比銳龍H款貴一些,于是就有很多消費者問我們:價格相對便宜的i5 12500H和R7 6800H比誰的性能更強呢?
為此,我們進行了一場PK。只是,這次PK對酷睿H平臺稍有些不公——我們只弄到了3050顯卡款的聯想拯救者Y7000P 2022(i5 12500H/RTX 3050);而R7 6800H機型為華碩天選3,搭載的是RTX 3060顯卡。雖然兩者的處理器性能都是充分發揮了的,但在“結合獨顯加速的應用”中,酷睿H i5平臺會處于劣勢——是場“非對稱PK”,各位就擔待一下啦。
聯想拯救者Y7000P 2022:i5 12500H/RTX 3050/2×DDR5 4800/PCIe4.0疾速SSD
華碩天選3:R7 6800H/RTX3060/2×DDR5 4800/PCIe4.0疾速SSD

CPU-Z基準測試中,多核成績R7 6401分,i5 6294分,R7領先1.7%;不過單核成績R7只有637分,i5為708分(當然肯定是P核性能),i5領先11.1%。

Cinebench R15/R20/R23都是基于3D建模和渲染軟件Cinema 4D的單幀渲染版,只是復雜程度不同,所以渲染的時長有所不同。在這項測試中,考驗短時爆發性能的R15項目,R7處理器得分領先5%;但在耗時稍長的R20和R23項目上,i5 12500H則分別領先4%和6%。

Cinema 4D動畫渲染,渲染2秒共計51幀汽車動畫。該項目上,核心數和線程數更多的i7 12700H(16分38秒)雖可輕松勝過R7 6800H(20分12秒),但i5 12500H由于一半的線程頻率更低,耗時用了21分31秒。R7 6800H比i5 12500H少耗時6%。

Blender是這兩年崛起較快的3D建模和渲染軟件,我們用的是2.91.2版,CPU方案。其實,Blender提供了批處理測試,但由于近期一直連不上其服務器,所以我們只能“單獨安裝Blender 2.91.2軟件,然后逐個樣張渲染”。在4個官方樣張渲染中,BMW和Classroom項目i5 12500H效率更高,而Fishy Cat和Koro則是R7 6800H速度更快。總體來看,兩者的Blender渲染效率相仿。

PCMark 10基準是我們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項目,它是一個“日常應用打包測試”,里面包含了應用程序啟動、視頻會議、網頁瀏覽、電子表格、文檔編寫,以及照片編輯、視頻編輯和輕量級的3D渲染等。這里提醒大家,該項目就是典型的“非對稱PK”,因為它的部分項目會關聯到獨立顯卡,所以搭載RTX 3060顯卡的R7 6800H平臺會更具優勢。
測試結果是:R7 6800H得分7148分,i5 12500H得分6888分。但若看子項得分,會發現i5 12500H在電子表格和文檔編寫,以及視頻編輯上得分領先。

由于PCMark 10的基準測試比較老,且關聯著獨顯,并不太公平,因此我們又引入了更新的日常應用基準測試軟件CrossMark。這個軟件只占用CPU資源,所以能比較純粹地看到CPU部分的性能差異,就處理器性能PK來說,它也更公平一點。而測試結果是:i5 12500H得分1774,R7 6800H得分1661,前者領先約7%!

真正專業的照片編輯應用,主要是依靠Adobe的Photoshop和Lightroom進行的。而新近推出的UL Procyon“照片編輯基準測試”就正是調用這兩款軟件,進行真實的照片編輯和各種批處理。最終以得分呈現,得分高好。要再次提醒,照片編輯應用也會使用到獨顯,所以對R7 6800H平臺有利。
不過測試結果讓我們有點吃驚:i5 12500H平臺綜合得分高達7612,高出R7 6800H平臺300多分,比例為4%。

Media Encoder視頻轉碼一直是酷睿U系列處理器的優勢項目,借助著Iris Xe集顯的強大性能,4核8線程的第11代酷睿U處理器都能輕松掀翻銳龍5800U/5800H。而在引入了Iris Xe集顯后,第12代酷睿H的視頻轉碼性能也得到了提升。盡管銳龍R7 6800H的集顯Radeon 680M的3D性能提升了很多,但在視頻轉碼上參與度并不高,結果是:R7 6800H慘敗(3分12秒,而i5 12500H只要1分26秒,耗時比R7 6800H少55%)。

鑒于以上情況,我們又采用了“更貼近實際應用的方式”:既然是搭載RTX獨顯的游戲本,那就按照這類筆記本的最高效率方案執行,選擇獨顯加速CUDA方案——很顯然,這又是一個對酷睿Hi5平臺超級不利的PK,因為視頻轉碼選擇CUDA方案,獨顯的參與度極高,而RTX 3060的CUDA核心數量和性能都是碾壓RTX 3050的——在這樣的PK方案下,i5 12500H應該贏不了吧……
而結果再次出乎我們意料:i5 12500H平臺還是贏了(39秒 vs 49秒)!即便搭載性能明顯差一大截的RTX 3050,效率還是比R7 6800H+RTX 3060平臺高20%!

Pr視頻剪輯是如今大部分年輕人都要玩的,算是“主流應用中的主流”!這次我們直接上CUDA模式進行PK。盡管搭載的獨顯規格要低不少,處于不利條件,但i5 12500H依然以較大的優勢勝出,少耗時29%(22秒 vs 31秒)!
其實看到這里有一個信息也非常明確了,那就是:視頻編輯相關應用,酷睿平臺是真的強!
i5 12500H與R7 6800H進行了10輪次性能PK,其中包含對i5平臺不利的“非對稱環境PK”,i5 12500H卻贏了5項,且其中多項是較大優勢勝出;戰平3項;而R7 6800H贏的2項中,有1項還是因為獨顯優勢極大所致。在這樣的成績下,我們說i5 12500H比R7 6800H更強,應該是客觀的!
說得更詳細點:在性能方面,除了3D渲染外,i5 12500H在大部分日常應用和專業應用中,相對于R7 6800H有明確的優勢。當然,這并不等于R7 6800H沒有購買價值,比如,它的功率相對較低,同機型情況下,日常低負載應用的續航會更長得多,更適合進入輕薄機型謀求長續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