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靜

摘要:目的:此次研究中針對老年抑郁癥病患護理期間,應用認知性心理護理干預的效果進行分析,以期提供一定理論指導和參考。方法:選取院內收治的共計100名老年抑郁癥病患為主要研究對象,時間范圍在2017年7月至2021年9月四年時間內,以100名病患應用護理方式差異性為基礎,分作兩組對比相應指標數據。結果:開展護理干預前、護理干預后的詳細指標數據比對見正文,可以看出護理后觀察組的指標數據要優于對照組,有明顯差異,具有統計學研究意義,P<0.05。結論:臨床期間針對老年抑郁癥病患群體展開護理工作中結合認知性心理護理措施,能達到既定的理想療效,值得相關領域的應用和推廣。
關鍵詞:認知性心理護理干預;老年抑郁癥護理;效果研究
老年抑郁癥屬于精神類疾病的一種,臨床表現為軀體不適,睡眠障礙,反應遲鈍等,由于病程時間較長,且均為老年群體,存在合并高血壓糖尿病的情況,嚴重影響到日常的生活功能和家庭生活,部分病患還會有極端想法的情況。通過以往實踐研究表明,展開針對性的護理措施,能幫助改善抑郁等不良的負面情緒,極大促進預后[1]。基于此,本文將展開具體論述,現將資料整理好,具體內容如下。
1病患一般資料與具體治療方法
1.1病患一般資料
此次選取收治時間范圍在2017年7月至2021年10月兩年時間內,于我院確診并開展護理治療的老年抑郁癥病患共計50名為主要研究對象,以數字隨機表法和護理模式差異性將其分作兩組后,最終進行數據的比對分析,明確認知性心理護理干預的效果。共包含28名男性病患,其余均為女性病患;年齡范圍在64歲至81歲之間,平均年齡為67.45±3.45歲。兩組病患的個人資料比對無差異,但組間具良好可比性。
1.2具體護理方法
對照組25名病患應用常規護理,觀察組25名病患給予認知性心理護理干預模式,具體包含以下三點:首先,積極開展心理護理干預,針對病情為基礎展開針對性的護理,多溝通多交流;開展心理疏導工作,通過壓力的宣泄釋放心理壓力;還要積極組織患者之間展開活動,豐富日常的枯燥生活;引導患者家屬參與其中,讓患者感受到關愛和強化安全感。其次,積極開展心理暗示。日常護理期間拉近和病患之間的關系,耐心傾聽病患的訴求并展開心理暗示,于潛移默化之中產生積極影響[2]。最后,引導病患積極學習新技能,例如可以學習跳舞、唱歌、下棋等,使其強化生活質量和自信心,更好融入生活之中,緩解自己的負面壓力。
1.3具體評判指標
本次主要比對病患接受護理干預前、護理干預后的抑郁情況,以哈密頓抑郁評分量表為基礎,得分越高,說明抑郁情況越重。
1.4統計學研究
本次老年抑郁癥護理中應用認知性心理護理干預效果研究中應用spss22.0軟件對數據進行記錄處理分析,計量資料以(`X±S)進行表示,t為檢驗,P<0.05表示兩組的數據比對有差異,且具有統計學研究意義。
2結果
3討論
現如今,國內呈現老齡化程度加劇的趨勢,不同程度老年疾病發病率均有上升的情況,影響到當前老年人群體自身的身心健康。臨床中常見精神疾病類型之一包含老年抑郁癥,其主要的發病機理較復雜和性格情況、家庭背景、工作、日常生活等有直接的聯系。其中,疾病因素是到治老年抑郁癥的主要誘因,由于老年人的身體機能存在不同程度的衰退,并且均會存在一些基礎疾病,例如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等,部分老年人還會有合并良性、惡性腫瘤的情況,長期忍受生理和心理的疾病折磨承受著較大的精神壓力;加之平日缺乏陪伴,容易導致不良情緒的累積[3]。由此致使抑郁癥,臨床研究表明通過給予認知性心理護理,能夠幫助病患積極面對自身的精神疾病,以樂觀的心態看待生活,強化生活的信心和樂觀心態,疏導不良情緒和心理問題,改善抑郁的情況。
針對老年抑郁癥病癥而言,不止需要臨床醫療領域提起重視,還需要家屬提起高度重視,積極給予老年抑郁癥病患群體陪伴和關愛,及時帶領其展開必要的檢查和治療及護理工作。總而言之,針對老年抑郁癥病患進行護理過程中,通過融合認知性心理護理措施,能達到較好的理想療效,值得臨床期間的推廣和使用。
參考文獻:
[1]李冬華.認知性心理護理干預在老年抑郁癥護理中的效果觀察[J].基層醫學論壇,2020,24(06):827-829.
[2]王棟.認知性心理護理在老年抑郁癥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醫藥指南,2018,16(26):208-209.
[3]劉美紅,劉春珍.認知性心理護理在老年抑郁癥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心理月刊,2018(08):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