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仕博,王 杰,夏靜雯,趙曉彤,聞 丹
(1.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南京 210044;2.鄞州區氣象局,鄞州 315194)
海水光學特性可以分為表觀光學性質(Apparent Optical Properties,AOPs)和固有光學性質(Inherent Optical Properties,IOPs)[1]。海水透明度作為描述海水光學特征的一個重要參數,在軍事、漁業生產、海洋生態環境監測等方面有著廣泛應用[2-4]。在物理學中,海水透明度實際表示的是海水的光束衰減系數;在海洋學中,海水透明度實則反映了海水的混濁程度[5]。因此從海洋學角度,海水透明度的變化一定意義上可以反映水色的變化。
中國東海屬典型二類水體[6],水體光學特性復雜。長期以來,學者對東海海域透明度時空分布特征進行了比較詳細的研究[7-13],研究發現東海海水透明度等值線大致呈南北向分布,透明度大小西低東高,且海水透明度有著明顯季節變化特征:夏季透明度高,春秋季次之,冬季最低。
咸祥鎮位于鄞州東南部,臨近象山港,擁有近16 km的海岸線。在溫度、風向、潮汐以及生態環境等有利的條件下,某些時段其海域海水透明度高、濁度低,非常清澈,呈現碧海藍天的宜人景致,這種現象稱為“藍海”現象。“藍海”現象的出現,對當地旅游業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但是“藍海”現象何時出現難以預測,因此如何準確預報“藍海”成為了亟待解決的難題。
目前,已有眾多學者分析了水體內懸浮物質含量、風浪、潮流擾動、入海徑流等因素對海水透明度、濁度的影響,但是對于氣象條件因素的研究較少,且缺乏預測海水透明度的手段。因此,文章將選取以氣象要素為主的相關因素,以咸祥鎮附近象山港海域作為研究區,分析各類因素對其海水透明度和海水濁度的影響,以此為預報咸祥“藍海”提供理論依據。
文章選取鄞州咸祥鎮附近的象山港海域作為海洋要素觀測站點。象山港是一個東北-西南向、深入內陸約60 km的狹長形海灣,整體地形復雜。港內潮汐屬正規半日潮,潮汐特點是港內潮差較大,最大潮差5.65 m,漲潮歷時大于落潮歷時。港內潮流屬不正規半日淺海流,以往復流形式為主,落潮流速大于漲潮流速,最大流速183 cm/s。外海浪對于象山港域影響較小,天氣系統不易對港內風浪形成破壞性威脅。港內終年水色清澈,懸沙含量較低,平均值在0.01~0.4 kg/m3。
海水透明度數據通過海水透明盤測量。透明度盤由一塊直徑30 cm的白色金屬圓盤、重物鉛錘和繩索組成,繩索上標有刻度。在背光處將透明度盤垂直放入水中,直到觀察者肉眼剛好看不見為止,此時繩索上的讀數即為海水透明度[15]。
文章用Hach 2100Q便攜式濁度儀測量海水濁度數據,儀器量程為0~1000 NTU,最低量程分辨力為0.01 NTU,準確度±2%。
在咸祥鎮附近象山港海域選取3個站點進行海水透明度及海水濁度觀測,3個站點經緯度分別為:29°39′52″E,121°50′8.10″ N(XX01);29°39′15″E,121°47′53″N(XX02);29°38′10.43″E,121°46′56.49″N(XX03)。
文章中氣象數據來源于鄞州區氣象局,選取與海水觀測站點最為接近的咸祥鎮南頭漁村站的氣象數據。潮位差數據來源于寧波市海洋與漁業局。所有觀測資料的時間段為2018-08-25—2018-10-24。
基于機器學習理論,對于數據集中的某個特征進行預測本質上屬于回歸問題。文章使用Python中的scikit-learn機器學習庫,利用多元線性回歸模型對海水透明度和濁度進行預測。首先對數據集進行預處理,將“透明度、濁度、潮位差、極大風速、海況、平均氣溫”等6項數據歸入數據集;然后根據整體樣本數量(165個),利用train_test_split將數據集進行劃分,隨機抽取其中20%的樣本作為測試集,其余樣本作為訓練集;再利用scikit-learn庫中的linear_model模塊,對海水透明度和海水濁度進行回歸分析。
對3個海水觀測點海水透明度及濁度數據進行時間序列分析,如圖1所示,其中橫軸時間為對應的農歷時間。從圖1中可以看出,XX01、XX02和XX03觀測點透明度的范圍分別在0.1~1.6 m、0.2~1.6 m和0.2~1.5 m,濁度的范圍分別為4~544 NTU、4.04~894 NTU和4.22~726 NTU。3個站點海水透明度與濁度均呈現明顯的負相關性,透明度的波峰波谷能較好對應濁度波谷和波峰。農歷初一或十五左右大潮時,透明度較低出現波谷,濁度較高出現波峰;農歷初七初八、廿二或廿三左右小潮時,透明度出現波峰,濁度出現波谷。

圖1 各站點透明度與濁度關系
對數據集進行預處理后,使用scikit-learn庫中LinearRegression函數創建回歸器,使用train_test_split隨機分類后的訓練集,對潮位差、極大風速、海況等級、平均氣溫數據與海水透明度和濁度分別進行線性擬合,得到海水透明度和濁度預報模型:
(1)
(2)
式中,海水透明度為Y1;海水濁度為Y2;潮位差為X1;極大風速為X2;海況等級為X3;平均氣溫為X4。得到預報模型后,利用測試集對該模型進行檢驗,得到圖2。圖中x軸表示樣本,y軸分別表示透明度(圖2a)和濁度(圖2b)。
從圖2上看,海水透明度和濁度預報模型擬合效果較好。綜合考慮到濁度的取值范圍較大,以及透明度和濁度有著明顯的負相關性,因此文章擬定以海水透明度預報模型作為“藍海”氣象指數預報模型。通過實際情況綜合考量,最終將“藍海”氣象指數劃分為4個等級:一般、良、優、極優。定義海水透明度0.1~0.4 m時,“藍海”氣象指數為一般;0.5~0.7 m時,“藍海”氣象指數為良;0.8~1.1 m時,“藍海”氣象指數為優;1.2 m及以上時,“藍海”氣象指數為極優。

圖2 海水透明度及濁度預報模型檢驗
從兩個模型的量級可知,潮位差、海況等級、氣溫對海水透明度影響顯著,而海水濁度的主要影響因子是潮位差、極大風速和氣溫。海況等級實際上表示的是風浪大小,所以極大風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海況等級,由此可知氣溫、風這兩個氣象要素,對海水透明度和海水濁度有明顯影響。
其中,氣溫與海水透明度呈正相關性,與海水濁度呈負相關,這可能是由于海氣交換,氣溫能直接影響海水溫度,海水溫度升高,海水垂直穩定度更大,上下層海水不易混合,因此海水透明度更高。而風力大小與海水透明度呈負相關性,與海水濁度呈正相關,則可能是因為風力大小直接影響風浪大小,較大的風浪會破壞海水的層化分布,在海水內部形成渦動混合,改變相對穩定的懸浮體系,引起透明度的降低和濁度的升高。
文章從探尋氣象要素、潮汐要素等多種要素對海水顏色影響的角度出發,利用實地觀測的透明度、海水濁度數據,對鄞州區咸祥鎮附近海域進行了研究分析。基于機器學習理論,從數據分析的角度切入,對各類要素與海水透明度和濁度之間的關系進行了定性分析,同時建立了咸祥“藍海”氣象指數定量預報模型,這可以為未來海水透明度研究提供一種從氣象要素出發的預報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