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萬曉冉
近日,長沙市自建房倒塌事故,引發社會廣泛關注,也讓自建房違規“住改商”、自建房安全保障等問題成為社會各界重點關注的話題。
過去幾年,全國多地都發生過自建房安全事故,各地也開展了相應的安全排查。但同類事故一再發生,充分說明了自建房安全隱患處置的迫切性和復雜性。此類事故背后凸顯出當前哪些法律制度的缺失及監管盲區?如何處置好自建房“存量”的安全隱患?
近年來農村、城市居民違法違規建設、改造、加建等行為引發的安全事故屢見報端。
2020年3月7日,福建省泉州市欣佳酒店發生坍塌事故,造成29人死亡。國務院事故調查組認定,該事故因違法違規建設、改建和加固施工導致建筑物坍塌。
2020年8月29日,山西省臨汾市聚仙飯店發生坍塌事故,造成29人死亡、28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1164.35萬元。經調查認定,該事故是一起因違法違規占地建設,且在無專業設計、無資質施工的情形下,多次盲目改造擴建,建筑物工程質量存在嚴重缺陷,導致在經營活動中部分建筑物坍塌的生產安全責任事故。
2021年7月12日,江蘇省蘇州市四季開源酒店輔房發生坍塌事故,造成17人死亡、5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約2615萬元。事故調查組認定,該事故是一起建筑主體和承重結構變動的裝修工程非法委托與承攬、錯誤的改造設計、混亂的施工管理及臨時拼湊的拆墻作業人員等多重因素疊加在一起導致的房屋坍塌重大生產安全責任事故。
梳理上述房屋建筑安全事故原因不難發現,這些房屋坍塌的主要原因都是自行“亂改亂建”所致。比如房屋建筑設計隨意,數據要求馬馬虎虎,施工隊伍不專業,一般是無相關資質的“泥瓦匠”,甚至是親戚鄰居相互幫忙,憑經驗干活,對房屋質量、承重、消防等問題缺乏充分考慮。

最近幾年有部分農村自建房用做經營,比如,有的改成民宿,有的改成小型賓館或飯店等。確實,在城鎮化推進的過程中,自建房“住改商”在一定程度上是難以避免的。在一些小城鎮,過去很多房屋雖然都是在缺乏強制質量標準約束的情況下自建的,如今卻成為城鎮經營性房屋的一部分。針對這些變化,我國相關的監管措施卻未能有效跟進,相關的法律法規也存在空白地帶,導致安全問題頻發。
農村自建住宅缺乏強制質量標準,是一個由來已久的問題。由于在選址、施工、驗收等方面缺乏統一規范,許多自建房都留有不小的安全隱患。相當長一段時間里,農村自建房游離在國家強制標準之外。這一現狀既受到時代局限性的影響,也是社會發展水平、監管成本以及房屋用途等多種因素共同影響下的一種妥協。
一般來說,農村自建房建設應當經村組織審查通過后報政府相關部門審批,并取得鄉村建設規劃許可證。如涉及改變房屋使用性質、改建、加建的,有些地區還會要求進行房屋安全檢測鑒定。然而,在具體的農村自建房屋質量監管制度上,相關限制條款仍處于相對空缺的狀態。實踐中,行政審批與安全監管脫節,村民未批先建、少批多建、違規改建的情況多發,部分房屋安全鑒定機構出具虛假房屋安全鑒定報告,這些都可能影響著農村自建房房屋安全質量,嚴重危及村民及相關人員的生命、財產安全。
北京冠領律師事務所執行主任任戰敏律師表示,農村自建房多是以自建自管為主,缺少外部的約束控制機制,也沒納入建筑質量安全的監管體系內,安全隱患就異常明顯而突出。房屋建成后再次改造是造成建筑安全的主因。比如擅自進行結構性改造,或無視基礎承受能力而擅自加層,都有可能會出現坍塌事故。當房屋的承載力長期超過負荷,就會出現壓力性坍塌。
業內人士也表示,自建房難治理的成因有很多,但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基層監管力量的薄弱。對于農村房屋的違規自建和改擴建,除非有當地村民或村干部舉報,否則很難被及時發現??h鄉兩級執法力量有限,本應村委會村干部負起監管責任,但很多時候村干部顧慮鄉里鄉親的,情面上抹不開。而且農民對自建房改擴建一般多是在原房屋上進行,不需要辦理房產證等手續,客觀上增加了發現和治理違規改擴建的難度。
實際上,“住改商”的房屋安全性尤其需要特別重視,一是因為房屋在改變用途的過程中,往往涉及改建、改造,其中很多都是不規范的,由此進一步影響到了房屋的安全性;二是因為經營性自建房實際變成了公共場所,其安全隱患更直接關系到公共安全。因此,對于房屋改造和用途的改變,理應有更嚴格的安全審批機制。
近年來,國家相關職能部門加快了對農村自建房安全問題的治理步伐。
2020年9月,針對農村自建房基層監管弱的問題,住建部推出三個治理機制:完善法律法規制度,把原來在制度上有缺失的地方,從制度層面、標準層面把短板補齊,特別是對用作經營性用房的自建房要進行全面監管;健全管理隊伍,要強化管理薄弱的環節,夯實地方的管理力量,下沉監管力量,壓實監管責任;加強宣傳和培訓,提高產權人的安全意識,強化責任意識。
2020年、2021年,住建部多次召開推進房屋安全排查整治工作視頻會議,推進農村房屋安全隱患排查整治、違法建設和違法違規審批專項清查工作,堅決防范和遏制房屋安全事故。加快研究完善房屋建筑安全管理各項制度,專門針對本地區房屋建筑安全突出問題的解決。同時還要研究建立房屋“體檢”制度,強化房屋全生命周期的安全保障。研究建立房屋養老金制度,更好解決既有房屋維修資金來源問題。研究建立房屋質量保險制度,以市場化手段完善工程質量安全監管機制。
研究房屋“體檢”制度,就是對于到了一定年限的自建房,各地應該及時開展“體檢”,對安全隱患加大排查和處置力度。要建立常態化的體檢制度,做到有問題及早發現、及早處置,最大程度降低房屋倒塌的惡性事故。另一方面,尤其要加大對經營性自建房的安全把關。對于確實存在安全隱患的,能整改的應該及時整改,實在不能整改的,就應禁止繼續商用。
生命不能承受“拆建”之重。自建房引發的重大安全事故應當成為更多地方的“反面教材”,引起所有人對此類問題的高度重視和迅速糾治。但愿所有城市、所有鄉鎮農村,都能切實加大對違法違章建設的常態化治理,徹底拔掉這顆吞噬生命的“毒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