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美衛
(國網湖南省電力有限公司益陽供電分公司,湖南 益陽 413000)
整個社會用電量的不斷增加和電力系統復雜程度的不斷提升,給電網調控運行及管理帶來了更大的挑戰。電網調控作為保證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的核心結構,關系著電力企業的核心業務水平和供電服務質量。在電力系統結構日趨復雜且電力覆蓋面積持續加大的今天,電力單位應進一步探索電網調控運行管理的創新辦法和有效措施,以此來更好地保證電力系統運行的安全性及穩定性。
加強技術調控是當前許多電力企業及部門對優化電網調控運行系統的普遍認識和管理服務觀念,導致在電網運行過程中出現只重視技術操作,而忽略日常調控管理服務重要性的情況,部分企業甚至缺乏健全的電網調控運行管理制度。這不僅影響了電網調控運行管理的科學性和合理性,更不利于及時有效降低安全隱患和事故發生率,難以有效發揮相關管理人員的崗位職能,限制了電力企業的供電服務水平的提高,不利于新時期電力產業的結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轉型。
當前,我國電力系統的覆蓋率正處于不斷擴大的階段,為了保證及時發現電網的異常狀態,降低突發事件的發生率,需要有良好的故障預警保證能力及運行系統判斷能力,才能及時將異常狀態進行歸類處理,進一步排除和規避電網運行過程中的故障和安全風險。然而,就現階段電網故障預警和判斷狀況來看,整體的能力和水平仍處于亟待提升的階段。目前,電網調控運行部門管理人員無法在有限的時間內將隱患和故障信息進行快速整合分類,導致運行故障和系統異常的相關處理工作存在滯后性,不僅影響了電網系統的穩定性,更容易造成安全隱患和意外事故[1]。
繼電保護裝置是電網調控和運行管理中的重要部件,如圖1 所示。然而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繼電保護裝置難以保持穩定、暢通運行的狀態。而造成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繼電保護裝置自身的硬件質量問題,另一方面則要歸結為運維養護工作不到位,導致設備部件更換不及時,進而引發系統及線路故障。另外,一些工作人員雖然認識到了繼電保護裝置對電網的穩定運行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實際維修養護工作中還存在維修過剩的情況,導致維修成本提高,不利于電力單位實現經濟效益。

圖1 繼電保護裝置
當前,我國在電網調控運行管理工作開展中仍存在有待完善的部分,為了更好地滿足現代化建設中廣大社會生產生活對高質量、穩定電力的需求,實現電力企業的產業升級和發展轉型,應從構建電網調控運行管理入手,在不斷完善運行管理制度的過程中,提升電網運行質量。構建和完善管理制度過程中,相關工作人員應深入全面分析當前的管理風險,進一步制定集約化風險防控計劃,確保管控制度的扁平化特點,在整合電網調度和設備動態運行狀態的過程中,做好內外資源整合和統籌調配。
在電網調控運行管理中,相關人員的專業素養和業務能力是影響調控運行質量的主觀因素和核心要素,為更好地提升電網調控運行的科學性,應從提升相關工作人員的綜合水平入手,構建高水平電網調控運行管理隊伍,以此來提升電網運行成效。首先,應健全電力企業崗位管理制度,并加快完善電網安全管理方案,通過加強對相關工作人員的督促和引導,使其能夠嚴格按照章程制度做好電網設備維護及檢修工作,并保證相關工作開展過程中的安全性[2]。
其次,應針對性提高電網調控運行人員的業務水平,以此來更好地滿足新時期電網調控工作的需求。一方面,企業應從完善崗位培訓機制入手,加大對現有崗位人才的培訓力度,使其系統地掌握先進的調控技術,不斷提高自身的信息化素養;另一方面,還應從健全人才引進和晉升機制入手,通過多種人才引進渠道,以及加強與相關高校及專業的合作,來保證高水平人才儲備。在不斷優化工作環境和薪資待遇的過程中,保證電網調控運行及管理崗位對高水平人才的吸引力,為優化電力企業人才結構提供堅實基礎。不僅如此,還要構建有效的激勵制度,鼓勵在職在崗人員在實踐中學習,積極參與自身技術水平提升的進修活動,在增強自身電網調控能力的基礎上,樹立終身學習、與時俱進的職業發展觀念。
最后,還要加強對相關工作人員的崗位責任教育,通過定期開展學習及宣傳教育互動,使全體工作人員提高對自身崗位重要性的認識,充分調動其主觀能動性和創新實踐能力,繼而提高調控電網的能力。相應地,還要給予調控運行人員適當的約束,通過引入科學健全的績效考核方案,將相關工作人員的作業流程及結果進行分別考核,并將考核評價結果與薪資、晉升等事項掛鉤。
為了更好地提高電網調控管理水平,電力企業還應積極引入自動化、信息化控制技術,以先進技術為依托,有效避免在以往人工操作和監控核算中存在的低效因素,保證相關故障隱患信息排查的全面性和準確性,切實提高電網調控管理質量。在應用信息化技術的過程中,還應結合電網設備運行狀態及周邊環境條件的實際情況,合理引入信息化控制技術,并制定科學的應用方案,改變以往憑借技術人員個人經驗等主觀因素開展操作的工作模式,提高管理的精細化水平,以此來更好地提高對復雜電網的管控能力。相應地,還要充分信息化軟件系統,引入隔離開關遠程化操控程序,提升倒閘操作的效率水平,并保證功率輸送的穩定性。
此外,為了更好地將信息化技術應用在電網調控運行中,電力企業除了提高工作人員的信息化素養,還應保持與時俱進的創新發展觀念,通過組織工作人員學習觀摩等多種有效途徑,使其充分掌握更先進成熟的電網管理理念,并結合相關成功案例,引導工作人員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將信息化技術的應用優勢和管理策略有機融合,為電網調控運行過程賦能。
當前,部分工作人員在開展電網調控運行作業時,存在安全意識不強的問題,不僅會給電網穩定運行留下安全隱患,更不利于保證自身及他人在操作作業時的人身安全。針對這一問題,應不斷強化電網安全作業監管審核力度,企業相關部門應在充分掌握和實時關注電網調控運行情況的過程中,進一步總結作業開展中的安全風險,樹立正確的安全風險防范和作業監督觀念。在具體的工作中,從做好事前分析入手,通過掌握電網結構特點,在深入研究和科學預測的基礎上,有效把握電網調控運行中的薄弱環節,提高監管的針對性和目的性。
為了更好地保證電力系統的穩定高效運行,應加快完善電網調控監管系統,使各部門更全面地落實監管工作,提升監控力度,加強實時監控,以此來切實保證電力系統的安全性,降低故障和隱患的發生率。在具體監管完善過程中應以電力系統的真實情況為基礎,通過制定科學的電網調控對策,合理應用可視化系統和設備定位,如圖2 所示,以保證系統數據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并及時定位系統故障位置,降低故障辨識難度,提高工作人員隔離并處理故障的效率,以此保證電力系統發揮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圖2 電網調控可視化系統
相應地,還要針對性提高電網調控運行管理服務水平,將不斷提高電力系統運行穩定性作為主要內容和目標。通過全面深入分析現有電網調控系統,正視當前系統服務管理工作存在的不足,在科學統籌調配組織的過程中合理安排各個崗位的工作人員。應引入崗位責任制度,以此來充分發揮全體人員的崗位責任意識,提高質量監督和運維監管的積極性,保證第一時間接收到電網故障信息,避免出現責任推卸現象,以此來有效提高電網調運管理服務質量,切實保證調控系統的穩定運行[3]。
在電網調控運行管理過程中,還應重點健全事故處理機制。首先,就電力企業及相關單位來說,應充分掌握電網運行的各項環節,在深入把握運行狀態及故障發生規律的基礎上,開展全面分析和科學預測。其次,在異常事故的處理中,還應積極引入先進的網絡技術和信息技術,提高電網系統的預警能力,通過全面深度排查及時發現運行電網中存在的異常狀態,通過充分分析,給予及時有效的處理建議。通過建立完善的預警處理機制,來為進一步提高監管服務工作的效率,確保各項工作的有效落實和執行。最后,還要集中提高分析電網事故的靈敏度,及時升級和強化電網軟件系統,加快構建高水平的電網調控軟件系統,為電網的穩定運行保駕護航。
在強化預警處理機制的過程中,還要提高電網設備故障處置的能力,及時判斷高壓及低壓故障,并采取相應的校正措施,進而消除越限操作序列。相應地在發現電網異常情況時,還要第一時間全面掃描電網系統,并結合系統工作環境和運行狀態,推導出導致故障的因素。相應地,應及時升級事故排查技術,提高排查的信度和效度。此外,還要制定科學可行的事故處理預警及應急方案,并針對電網事故開展反事故演練工作,通過落實風險預控執行工作,保證在事故處理中獲得可靠的依據,提高調運處理能力。
繼電保護整定值關系到電網的穩定運行,影響著電網繼電安全保護的實效性。當電力調度員改變電網運行方式時,調度系統應立即對繼電保護計算結果進行校核,以此保證保護整定的準確性和實時運行方式下保護的靈敏度,保證與電力系統實際運行情況相符。調控保護人員應定期校核繼電保護整定計算結果,進一步提高保護整定值的準確性,以確保能夠及時發現計算錯誤,保證繼電保護裝置整定值的正確性,避免出現保護誤動和拒動情況[4]。
電力企業相關工作人員還要重視繼電保護裝置的維護工作。一方面,要及時更換故障元件,通過定期檢查和維護繼電保護裝置部件,確保對控制電網設備部件的把控,尤其是晶體管、微機和集成電路。另一方面在繼電保護裝置的維修和檢查過程中還要充分考慮技術原因以外的因素,例如維修操作不合理、維修過剩等,通過采取針對性的整改和優化措施,實現電力企業降本增效的目標。
綜上所述,為了更好地規避電網系統的運行風險,降低故障隱患的發生頻次,提高供電服務的質量水平,電氣企業應加快完善電網運行管理系統,在優化核心技術的基礎上,進一步構建健全的故障預警機制和電網運行事故處理機制,提高事故分析和故障判斷的準確性,保證第一時間解除故障。相信通過不斷提高調控運行效果和作用水平,能有效保證電網及電力系統的健康運行,促進電力企業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