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東旭

舉燭的人也在燭光里,祝福的人總在福蔭中
1949年9月的一天,林巧稚收到一封參加開國大典的邀請函。收到天安門觀禮的邀請,這是一份榮耀。其他醫護人員都向林巧稚投去羨慕的眼光,紛紛向她表示祝賀。可是,看看日歷,在一絲難掩的喜悅掠過眼角眉梢后,林巧稚的臉上又恢復了平靜的神情。很不巧,那天是她值班,而她負責的孕婦中有幾個已經到了預產期。請假或跟人調班不是不行,可是,她終究放心不下。想了一會兒,林巧稚提筆寫了一封回信。
10月1日這天,天安門廣場上人山人海,禮炮聲、歡呼聲也傳到了距天安門廣場不遠的協和醫院。與外面萬眾歡騰的情形不同,協和醫院的待產房里顯得安靜許多。許多醫生和護士都爭取到天安門廣場觀禮去了,而林巧稚還在婦產科室進進出出,給每一位孕婦檢查、記錄,與她們親切交談。
“林醫生,今天不去觀禮嗎?”有人好奇地問。
“不去了,今天我值班,你們不是也需要人照顧嗎?未來的希望還在你們的肚子里呢!”林巧稚笑笑說。
那天,林巧稚就這樣在禮炮聲、歡呼聲和新生嬰兒的啼哭聲中,值了一天班。后來,林巧稚在《打開協和窗戶看祖國》一文中,用最質樸的語言表達了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喜悅:“協和的窗戶打開了,豎起了五星紅旗……”“如果讓我繼續生存在這個世界上,那么我存在的場所便是在醫院病房。我愿做一輩子的值班醫生。”這是“萬嬰之母” 林巧稚一生的真實寫照。
(責任編輯/劉大偉 北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