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桂峰
招才納士既要『一見鐘情』,更要『天長地久』。
近年來,天門市加強人才工作的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戰略性布局、整體性推進,在人才“引育用留”上全鏈條發力,以高質量人才隊伍助推天門“創新先行、沖刺百強、譜寫新篇”。
“天門”大開,壯大引才規模。充分挖掘“內陸僑鄉”優勢,建設華僑產業園,利用湖北“華創會”、天門華僑大會等契機,吸引了20多名華僑華人回鄉創業。深化“雙回雙創、雙招雙引”活動,建立天門校友人才庫,組建在外人才工作站,選聘招才(招商)大使,吸引在外人才返鄉參與天門建設發展,招商引資企業中60%以上為在外人員回歸創業。創新引才方式,發放引才獎補,切實向用人主體放權,每年引進緊缺急需專業和碩士及以上學歷人才近1000名。加大柔性引才力度,加快建設離岸科創中心,深化“院士專家企業行”、中小微企業“科技副總”活動,選派47名教授、專家到企業提供技術服務,助推企業提高生產效益和競爭力。進一步拓展招才視野,著力推進“萬名大學生回歸”工程,力爭“十四五”期間每年引進1萬名大學生等各類人才來天回天創業就業。
巧奪“天”工,做強育才質量。統籌實施各領域人才培育計劃,因材施教、按需培訓、以賽促能,不斷提升人才隊伍能力水平。評選市級“名師工作室”27個,培養天門名醫49名,訂單定向培養鄉村醫生,委托天門職院培養醫學生161名。穩步推進123企業家計劃、現代服務業領軍人才計劃,培養企業家、服務業人才150多名。深入實施“一村多名大學生計劃”,每年培養農村實用人才100多名。
開“天”辟地,建好用才平臺。分類建設校地合作平臺、創新研發平臺、雙創孵化平臺,提升人才承載能力,讓各類優秀人才創業有機會、干事有舞臺、發展有空間。全市建成院士專家工作站4家、省級以上工程(技術)中心10家,市級研究院所、工程(技術)中心20多家,市級及以上創業孵化器、眾創空間、星創天地30多家,吸納180家企業入駐。建設電商產業園、大學生創業園、“青創”電商孵化器等特色創新創業園區,吸引2000多家電商企業入駐,為大學生等電商人才提供競相逐夢之地。
得“天”獨厚,培優留才生態。招才納士既要“一見鐘情”,更要“天長地久”,要真情實意關心關愛人才、優待服務人才,讓廣大人才產生“此心安處是吾鄉”的歸屬感。落實市領導帶頭聯系服務專家人才制度,通過走訪慰問,協助解決夫妻兩地分居、子女入學等實際問題。高標準升級改造人才創新創業超市,為企業家、人才、創客提供一站式全方位“雙創”服務。舉辦江漢青年論壇,幫助青年人才學習成長、聯誼交友。建立人才安居易居體系,提供人才公寓或發放購房補貼,滿足各類人才不同層次住房需求,讓人才安居安身安心安業。加快建立人才服務“天才碼(天才卡)”,按照人才類別強化政策榮譽、技能提升、科技成果轉化、職稱績效評價、金融支持、引才獎補、易居安居、關懷服務、柔性引才獎補等方面的激勵措施,著力建設最優人才生態、打造人才集聚“強磁場”,最大限度激發各類人才創新創業活力。
(作者系天門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