欒芳諾
摘? 要:通過系統(tǒng)考察濰坊方言中“唅”的使用情況,對“唅”的句法功能和語法化進程進行具體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語氣詞“唅”是由嘆詞“唅”虛化而來的。通過對語氣詞“唅”的語音特征、語氣意義與語法歸納進行重點探討,發(fā)現(xiàn)“唅”仍處于語法化過程中,兼有嘆詞和語氣詞兩種詞性,它在作為語氣詞時尚未完全虛化。
關鍵詞:“唅”;濰坊方言;嘆詞;語氣詞;語法化
濰坊方言屬于北方方言的膠遼官話,又兼有冀魯官話的某些特點,錢曾怡、羅福騰在《濰坊方言志》中把濰坊方言歸入山東東區(qū)方言的“東濰片”[1](P2)。濰坊方言在語音、詞匯、語法方面都與現(xiàn)代漢語普通話存在一定差異。就語法層面而言,前輩時賢從名詞、代詞、程度表示法等方面,對濰坊方言進行了全面深入的探討,但對濰坊方言所獨有的語氣詞的研究,仍嫌不足。語氣詞對于表達情感具有重要意義,本文擬對濰坊方言“唅”的嘆詞功能、語氣詞功能及其由嘆詞兼類語氣詞的語法化過程進行描寫分析。
需要指出的是,濰坊方言在各縣市區(qū)都有一定差異,本文以濰城話作為描寫點。濰城是濰坊市最早的都市中心,濰城話也叫濰縣話,現(xiàn)在的濰坊市區(qū)方言大都由其演變而來,濰城話在濰坊方言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一、濰坊方言中的嘆詞“唅”
濰坊話有一個使用頻率很高的嘆詞,通常讀作[x?55][1](P3),有時也讀為[xa?55],本無其字,為表述方便,本文一律記作“唅”。它在用作嘆詞時,主要具有以下功能:
(一)“唅”用作最后一個后續(xù)小句
作為嘆詞,“唅”一般不能用于始發(fā)句。在復句中,“唅”常常獨立構(gòu)成一個后續(xù)小句,位于整個句子的最后。例如:
(1)你別睡太晚了,明天咱們要早起床去拜年,唅!
例(1)是說話人想要與聽話人達成“早睡早起去拜年”的約定,但在說話時看到聽話人處于走神狀態(tài)或只是敷衍地回答,于是就用“唅”來引起聽話人的注意,并期望得到回應,從而達成約定。這里不妨將其與去掉“唅”的句子進行對比:
(2)你別睡太晚了,明天咱們要早起床去拜年。
例(2)中沒有使用“唅”,說話人只是提出一個要求、傳達一個客觀信息,并沒有關注是否能夠引起聽話人的注意、聽話人如何回應,也難以確認聽話人是否同意,以致于聽話人很有可能會因為走神等而錯過這句話的信息,從而造成第二天沒有早起。
例(1)中的“唅”不僅具有聲調(diào),其調(diào)值為55,而且是獨立作為小句使用。它并不緊緊依附在句子的末尾,與前面的語言結(jié)構(gòu)有明顯停頓,因此,這里的“唅”是一個嘆詞。在濰坊方言中,嘆詞“唅”可以表示祈使語氣,帶有強制意味。例如:
(3)街上出溜滑,你今天別出去了,唅!
(路上很滑,你今天別出去了。)
(4)別光耍,待家里學學習,唅!
(別總是玩,在家里學學習。)
(二)“唅”以后續(xù)句的形式獨立成句
“唅”也可以獨立構(gòu)成一個句子,與前面的句子在語氣上有明顯停頓。例如:
(5)你別都吃完了。唅!
(6)明天等我一塊去。唅!
(7)快點。唅!
上述例句中的“唅”不僅具有獨立的句調(diào),而且都是獨立的句子。這里的“唅”都是強調(diào)、提醒前面所說內(nèi)容,并強制要求聽話人同意,具有“就這么決定了”之類的意義,語氣比較強硬。同樣的用法還有:
(8)別送錯地方了。唅!
(9)明天早上一塊跑步去。唅!
需要指出的是,嘆詞“唅”既可以獨立成句,也可以獨立作為小句,二者在意義上并無明顯區(qū)別,只是獨立成句時跟前句之間的停頓時間顯著變長,具備一個完整的句調(diào)。
(三)“唅”用于小句之間
“唅”有時也用于兩個或多個小句之間。例如:
(10)那時候他才八歲,又自己待在家里,唅,肯定吃不好穿不暖。
(11)哪天下班晚的時候,回家直接煮個面,唅,多方便。
在例(10)中,說話人在陳述了“他”的情況之后使用了“唅”,意在使聽話人認可自己所陳述的“他八歲,自己待在家里”的內(nèi)容,并提高后文所猜測的“肯定吃不好穿不暖”的可信性,以期得到聽話人的認同。如果去掉“唅”,該句就失去了重點說明和強調(diào)認可的意味,末句“吃不好穿不暖”猜測的可信性和聽話人認同的可能性也會有所降低。例(11)同樣是說話人希望聽話人認同其所述內(nèi)容,這里的“唅”相當于“是吧”,目的是加強聽話人的認同度,從而進一步引出后文內(nèi)容,為后面的“多方便”得到聽話人的認同做鋪墊。
從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在濰坊方言中,嘆詞“唅”主要具有強調(diào)、提醒、強制說話人認同的意義。
二、濰坊方言中的語氣詞“唅”[x?33]
濰坊話方言中的“唅”還可以直接附著在句子的末尾,與前面的線性結(jié)構(gòu)沒有語氣上的停頓。例如:
(12)別送錯地方唅!
(13)明天早上一塊跑步去唅!
例(12)、例(13)中的“唅”具有以下特點:
1.“唅”依附在句子的末尾,與前面的線性結(jié)構(gòu)沒有語氣間隔,表達的是整個句子的語氣,讀音比作為嘆詞時有了明顯弱化,但是還沒有完全弱化到典型的輕聲程度,我們權(quán)且稱其為“準輕聲(調(diào)值為33)”,其調(diào)值受到整個句子句調(diào)的影響與控制。
2.“唅”與前面的線性結(jié)構(gòu)共同構(gòu)成一個更長的結(jié)構(gòu),但與前面的結(jié)構(gòu)不存在主謂、動賓、偏正、聯(lián)合、動補等任何語法結(jié)構(gòu)關系。
3.帶有“唅”的語言片段是一個動態(tài)結(jié)構(gòu),即句子,所以它任何時候都不能作為靜態(tài)單位被包孕[2](P121)。例如:
(14)*送錯地方唅也沒事/*送錯地方唅的那些東西/*千萬別送錯地方唅或者送丟了
(15)*跑步去唅多累啊/*和你跑步去唅的就是我啊/*我高興地約你跑步去唅
這里不妨與“了”做一個比較:
(16)小心,別撕壞了!
(17)小心,別撕壞了那本書!
例(16)中的“別撕壞了”在例(17)中被包孕,與“那本書”構(gòu)成動賓結(jié)構(gòu),這說明“別撕壞了”的“了”不是語氣詞。
總之,“唅”的上述特點均說明它是一個地道的語氣詞。
在濰坊方言中,語氣詞“唅”一般用于祈使句和陳述句的末尾。有時也可用于感嘆句,但不像用于祈使句和陳述句那樣普遍。
(一)祈使句中的語氣詞“唅”
祈使句是要求對方做或不做某事、具有祈使語氣的句子[3](P105)。這里的“唅”讀準輕聲,在肯定祈使句和否定祈使句中都能使用,并且表情達意作用各不相同。
1.肯定祈使句中的“唅”
肯定祈使句一般是表示請求或命令別人做某事,語氣詞“唅”具有舒緩語氣的作用。例如:
(18)吃飯了唅!(規(guī)勸,提醒)
吃飯了!(通知,命令)
在例(18)中,兩個句子都有告知并要求某人“來吃飯”的意思。同是肯定祈使句,兩者也有一定區(qū)別。不使用“唅”的時候,語氣顯得急促一些,表示命令某人去吃飯;使用“唅”的時候,語氣則相對緩和,帶有規(guī)勸、提醒的意味。
(19)快困覺吧唅!(規(guī)勸)
快困覺吧!(命令)
在例(19)中,兩個句子都有要求某人“快去睡覺”的意思。不帶“唅”的時候,語氣顯得比較嚴厲,表達一種命令,沒有商榷的余地;使用“唅”的時候,語氣則相對舒緩一些,帶有規(guī)勸、商量的意味。再如:
(20)小心開車唅!(規(guī)勸,警告)
小心開車!(命令)
(21)閉上嘴吧唅!(勸阻,警告)
閉上嘴!(命令)
(22)快去唅!(規(guī)勸,警告)
快去!(命令)
(23)戴嚴實口罩唅!(規(guī)勸,警告,提醒)
戴嚴實口罩!(命令,提醒)
通過以上用例,可以發(fā)現(xiàn),在肯定祈使句中,“唅”主要表示的是規(guī)勸和警告的意思,大部分情況下都是用于長輩與晚輩、大人與孩子之間的對話;不過,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和平等意識的普及,“唅”也逐漸用于同輩之間、甚至是晚輩與長輩之間。與一般祈使句表達命令、要求的意義相比,帶“唅”的祈使句的語氣更加緩和,更多的是表示規(guī)勸和警告,命令意味則有所減弱。
2.否定祈使句中的“唅”
否定祈使句一般是表示禁止或勸阻某人做某事,語氣詞“唅”同樣起到舒緩語氣的作用。例如:
(24)(孩子亂動插座,家長趕緊說:)
別釀唅!(別這樣!)(警告,勸止)
別釀!(警告,勸止)
在例(24)中,兩個句子都屬于否定祈使句,語氣比較強硬。當家長發(fā)現(xiàn)孩子亂動插座時,立即阻止這種行為并警告孩子危險,含有警告、勸止的意義。同樣是“警告、勸止”,不使用“唅”的時候,語氣較為嚴厲,是明確禁止這種行為;使用“唅”的時候,語氣則相對溫和、委婉,類似于叮囑,不過,其“警告、勸止”的意義并未減弱或消失。
(25)(中午飯沒吃完,媽媽提醒:)
別瞎了唅!擱冰箱里。
(別讓它壞了,放冰箱里去。)(提醒,囑咐)
別瞎了!擱冰箱里。(提醒,命令)
在例(25)中,媽媽命令孩子“把食物擱冰箱里”,以免造成“食物瞎了”的后果。在使用“唅”時,語氣更為溫和,具有叮囑的意味,意思是囑咐、提醒孩子別讓“食物壞掉”。再如:
(26)別寄了唅,快遞進不來。(勸阻,提醒)
別寄了,快遞進不來。(命令)
(27)別下河唅,那個河大深深。
(別下河,那條河很深。)(勸阻,警告)
別下河,那個河大深深。(命令)
(28)別減肥了唅!(勸阻,警告)
別減肥了!(命令)
(二)陳述句中的語氣詞“唅”
“唅”也可以用于陳述句,放在句末,表示提醒和征詢。例如:
(29)我走了唅。
例(29)中的“唅”用在陳述句句尾,說話人意在提醒聽話人,自己將要離開,同時還表示與聽話人協(xié)商(也可能只是禮貌性地打個招呼),希望聽話人回應并同意。如果去掉句尾的“唅”,句子就變?yōu)椤拔易吡恕保@時語氣比較直接干脆,只表示告知聽話人“我要走了”這一事實,不管聽話人是否同意,說話人都要離開。
(30)我關燈了唅。
(31)我吃飯去了唅。
例(30)、例(31)同樣是提醒和征詢同意的語氣,表示說話人希望得到聽話人的同意后再進行下一步行動。
在陳述句中,語氣詞“唅”也可以表示叮囑、提醒或警告的語氣。例如:
(32)那人有精神病唅。(提醒,警告)
那人有精神病。(陳述事實)
(33)咱餐廳明天就開業(yè)了唅。(叮囑,提醒)
咱餐廳明天就開業(yè)了。(陳述事實)
(34)路上人很多唅。(提醒,警告)
路上人很多。(陳述事實)
(35)這個餅很實在唅。(提醒,警告)
這個餅很實在。(陳述事實)
例(32)~例(35)中的“唅”,均是說話人通過提供某些信息,來提醒或警告聽話人。如果去掉“唅”的話,就變成了單純陳述事實。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陳述句后面還可以帶祈使小句。例如:
(36)那人有精神病唅,離他遠點。(提醒,警告)
(37)咱餐廳明天就開業(yè)了唅,好好準備。(叮囑,提醒)
(38)路上人很多唅,你可得好好看著點。(提醒,警告)
(39)這個餅很實在唅,別吃多了。(提醒,警告)
由此可以看出,陳述句中的語氣詞“唅”使用的語境更為廣泛,它不僅能夠表達“勸阻”“提醒”“警告”“叮囑”等意義,而且起到舒緩語氣的作用。至
于“征詢同意”,其實是由“唅”的語氣舒緩而產(chǎn)生的結(jié)果。
(三)感嘆句中的語氣詞“唅”
在感嘆句中,語氣詞“唅”也能起到舒緩語氣的作用。例如:
(40)奇厲害唅!(真厲害啊!)(感嘆,語氣舒緩)
奇厲害!(真厲害!)(感嘆,語氣強烈)
(41)奇能啊唅!(很行啊!)(感嘆,語氣舒緩)
奇能啊!(很行啊!)(感嘆,語氣強烈)
(42)奇像個樣唅!(太周正了!)(感嘆,語氣舒緩)
奇像個樣!(太周正了!)(感嘆,語氣強烈)
在例(40)~例(42)中,不含有“唅”的感嘆句,語氣極為強烈,情感色彩十分濃厚;與之相比,在使用“唅”的句子中,語氣則變得比較緩和,原本的驚訝、贊嘆等情感也變得較為舒緩、從容。
三、從嘆詞“唅”到語氣詞“唅”的語法化路徑
在對“唅”的嘆詞功能、語氣詞功能進行描寫分析之后,仍有兩個問題需要解決:第一,嘆詞“唅”與語氣詞“唅”是否具有同一性?或者說,二者是否屬于同一個詞的兼類?第二,如果是同一個詞,嘆詞“唅”向語氣詞“唅”演化的深層動因及語法化路徑應如何解釋?
(一)嘆詞“唅”和語氣詞“唅”具有平行句式
需要指出的是,前文的所有例句都存在平行句式。再如:
(43)吃完別忘了買,唅!
吃完別忘了買唅。
(44)明天把存款取了,唅!
明天把存款取了唅。
(45)咱同學都去,你也一塊去吧,唅!
咱同學都去,你也一塊去吧唅。
(46)還不熟,等熟了再吃,唅!
還不熟,等熟了再吃唅。
從語義上看,這兩種平行句式并沒有太大區(qū)別,只是“唅”作為語氣詞時比作為嘆詞時的語氣要舒緩一些。從語音上看,嘆詞“唅”讀作[x?55],語氣詞“唅”讀作[x?33],二者的聲母、韻母完全一致,只有調(diào)值發(fā)生了變化。從句法功能上看,嘆詞“唅”獨自成句,語氣詞“唅”附著在句子末尾,它們均不與其他語言片段發(fā)生語法結(jié)構(gòu)關系。由此可以推定,嘆詞“唅”與語氣詞“唅”同源,兩者具有同一性。
(二)語氣詞“唅”由嘆詞“唅”語法化而成
如上所述,嘆詞“唅”與語氣詞“唅”具有同一性,屬于兼類詞。一般認為,兼類詞是經(jīng)過歷時發(fā)展后在共時語言層面中兼屬兩個以上詞類范疇的現(xiàn)象。那么,究竟是嘆詞“唅”歷時發(fā)展后演變出語氣詞“唅”,還是語氣詞“唅”歷時發(fā)展后演變出嘆詞“唅”?或者說,語氣詞“唅”是嘆詞“唅”語法化的結(jié)果,還是反過來,嘆詞“唅”是語氣詞“唅”語法化的結(jié)果?
關于這一問題,相關研究文獻均未涉及,也沒有任何能證實二者歷時演變關系的語料。不過,從共時平面入手,我們可以觀察到以下現(xiàn)象:
第一,從讀音來看,嘆詞“唅”讀作[x?],調(diào)值為55,屬于濰坊方言的上聲調(diào)[1](P25);語氣詞“唅”讀作[x?],調(diào)值為33,接近輕聲。可見,嘆詞“唅”到語氣詞“唅”的讀音變化,體現(xiàn)出從有聲調(diào)到接近輕聲調(diào)、由重到輕的演進過程。
第二,從句法功能來看,嘆詞“唅”獨立成句,獨來獨往;語氣詞“唅”則附著在句子末尾,不能自由活動,句法位置受到很大限制。可見,嘆詞“唅”到語氣詞“唅”的句法功能變化,體現(xiàn)出從自由到黏著的演進過程。
第三,從語法意義來看,嘆詞“唅”屬于實詞,意義比較實在;語氣詞“唅”則屬于虛詞,意義更加虛化。可見,嘆詞“唅”到語氣詞“唅”的語法意義變化,體現(xiàn)出從實到虛的演進過程。
從普通語言學視角來看,語法化的路徑在語音上都是由重到輕,在句法功能上都是由自由到黏著,在語法意義上都是由實到虛。以上共時平面的觀察均支持語氣詞“唅”是嘆詞“唅”語法化的結(jié)果,而不是相反。
(三)語氣詞“唅”的語法化過程尚未完全結(jié)束
根據(jù)上文結(jié)論,語氣詞“唅”是嘆詞“唅”語法化的結(jié)果,并具備語氣詞的本質(zhì)特征。不過,與濰坊方言中的其他語氣詞相比,“唅”在語音、句法功能等方面仍然表現(xiàn)出一系列的差異。
1.語氣詞“唅”的讀音還沒有徹底變?yōu)檩p聲
在現(xiàn)代漢語中,典型的語氣詞都是附著在句子末尾,其主要功能是表示語氣[3](P31),讀輕聲,濰坊方言中的絕大多數(shù)語氣詞也是如此。而語氣詞“唅”的聲調(diào)調(diào)值雖然變?yōu)?3,音長變短,音強變?nèi)酰舾咦兊停c嘆詞“唅”的讀音相比,已經(jīng)顯著弱化,但仍然沒有徹底變?yōu)檩p聲。
2.語氣詞“唅”前面的音節(jié)沒有發(fā)生變調(diào)現(xiàn)象
在濰坊方言中,輕聲之前的音節(jié)一般都會發(fā)生變調(diào)。由于一般語氣詞都是輕聲音節(jié),所以它前面的音節(jié)也按照一定規(guī)律而發(fā)生變調(diào)現(xiàn)象。如:“行”在單獨使用時讀降調(diào),調(diào)值為53[1](P25),而與語氣詞“啊”連用為“行啊”時,則變?yōu)橹猩{(diào),調(diào)值成了35,與普通話讀音一致;“跑”單獨使用時,讀高平調(diào),調(diào)值為55[1](P25),與語氣詞“啊”連用為“跑啊”時,則變?yōu)榍壅{(diào),調(diào)值成了214。不過,語氣詞“唅”前面的音節(jié)并不發(fā)生變調(diào)現(xiàn)象,依然讀音節(jié)本來的聲調(diào)。比如,“你這個樣不行唅!”這里的“行”仍然讀原調(diào)值53;“別跑唅!”這里的“跑”仍然讀原調(diào)值55。
3.“唅”可以出現(xiàn)在其他語氣詞后面
“唅”的前面還能夠出現(xiàn)其他語氣詞,從而形成語氣詞的疊用。例如:
(47)十點多了唅,快困覺吧。
(48)都別吃飯了唅!
(49)你閉上嘴吧唅!
(50)快去吧唅!
可以說,語氣詞“唅”之所以處在句子最末尾,前面還能出現(xiàn)其他典型的語氣詞,就是因為“唅”本來是一個嘆詞,能獨立成句,它前面當然可以出現(xiàn)完整的、句尾帶有語氣詞的句子。嘆詞“唅”語法化為語氣詞“唅”的根本動因和直接誘因就是語氣急促,語速加快,導致“唅”與前面的語言結(jié)構(gòu)之間的停頓徹底消失,最終成為一個語氣詞[4](P34)。
上述現(xiàn)象均說明,濰坊方言的語氣詞“唅”和一般語氣詞存在明顯的差異,它仍然殘存著蛻化的痕跡。同時,“唅”已經(jīng)具備語氣詞的本質(zhì)特征,但它仍處于一個連續(xù)漸變的語法化過程中[5](P20)。換言之,“唅”作為語氣詞的語法化過程尚未完全結(jié)束,仍在繼續(xù)進行。
需要指出的是,嘆詞語法化為語氣詞并非濰坊方言的孤立語言現(xiàn)象。山東省其他地區(qū)也存在類似的情況,如山東臨淄方言就有這樣的用法:“你待去看電影,尚?”“你待去看電影尚?”[6](P111)在前一個例句中,“尚”與前面的小句存在語氣上的間隔,是一個嘆詞。但在后一個例句中,“尚”已經(jīng)緊緊依附在“你待去看電影”之后,沒有停頓,變?yōu)橐粋€語氣詞。值得注意的是,在日語等具有語氣詞的語言中,也可以發(fā)現(xiàn)嘆詞語法化為語氣詞的證據(jù)。我們相信,如果從類型學視野出發(fā),對這一現(xiàn)象進行深入研究,必然會有新的發(fā)現(xiàn)。
參考文獻:
[1]錢曾怡,羅福騰.濰坊方言志[M].濰坊:濰坊市新聞出版局,1992.
[2]史冠新.現(xiàn)代漢語語氣詞界說[J].山東社會科學,2008, (10).
[3]黃伯榮,廖序東.現(xiàn)代漢語(增訂六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4]齊滬揚.語氣詞“的”、“了”的虛化機制及歷時分析[J].忻州師范學院學報,2003,(2).
[5]沈家煊.“語法化”研究綜觀[J].外語教學與研究, 1994,(4).
[6]史冠新.臨淄方言語氣詞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6.
Grammar Function and Grammaticalization Path of “Han(唅)”in Weifang Dialect of Shandong Province
Luan Fangnuo
(Colleg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Qingdao University, Qingdao 266071, China)
Abstract:By examining the use of “han(唅)” in Weifang dialect, and analyzing the syntactic distrib-ution, function and grammatical process of “han(唅)”, it is found that the mood word “han(唅)” is developed from the exclamation word “han(唅)”. Through the discussion of the tone meaning of the mood word “han(唅)” and the gramma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han(唅)”, it is found that “han(唅)” is still in the process of grammar, with both the meaning and part of speech of sigh and tone words, and the process of grammar has not yet been completed.
Key words:“han(唅)”;Weifang dialect;exclamation word;mood word;grammaticaliz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