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魚





“詩是寄寓于文字中的音樂,而音樂則是聲韻中的詩。”音樂,是一種深奧的藝術,是所有演奏者的生命的根源,一種人們內心深處的高雅的靈魂。為了傳承紅色基因,大力弘揚老一輩革命家的人民情懷,優良作風,崇高品格,他們始終堅定文化自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不負時代、不負人民,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斗!
劉力
作曲家,副研究員,中央音樂學院作曲博士,四川音樂學院引進人才,四川省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西南音樂研究中心專職科研員。多部大型作品上演于國家級展演平臺,樂譜和CD均由國內重要出版社出版。
音樂交響? 青春樂章
劉力的音樂創作涉獵廣泛,作品多次在全國作曲比賽中獲獎,交響樂作品也曾多次入選國家級展演。在大型交響樂《紅樓夢》第四、五樂章中,劉力分別再現了“婚禮”“哭靈”兩個經典段落,對應越劇唱段“金玉良緣”和“哭靈”,越劇和交響樂的結合,不是在越劇基礎上的簡單改編,而是一部保留了越劇韻味的交響樂作品,讓二者深入對話。鋼琴曲《秋山鳴》更是成為中國鋼琴音樂史上的經典。歌曲《蜀中尋》在歌詞上以“尋”為主題,跟隨杜甫、蘇軾的詩詞慢慢展現了四川的大美山河,字里行間都透露出對蜀都悠久深遠的歷史文化的摯愛與贊美。在旋律中,根據作者自己描述,他在前奏和主歌的部分采用了多調性的手法,不穩定的調性中心造成了朦朧、迷離的音響色彩,以此緊扣“尋”之主題。該作品將四川傳統民族音樂與現代音樂相結合,管弦樂伴奏烘托出開闊豪邁的氣勢,又疊顯出明暗多變的色彩,演唱中加入四川清音唱腔突出地域特色,以傳統與現代的碰撞為指引,多方位立體地呈現了四川元素,作品既具備傳統的柔美又具備磅礴氣勢。
周瓅
國家二級作曲,四川音樂學院教師。多次參與國際級、國家級、省級大型活動音樂創作、制作工作。創作題材涉及政府類大型活動、媒體大型活動、音樂劇、舞劇、話劇、舞臺劇、歌曲、舞蹈音樂、影視配樂等多個領域。
音樂家? 行動家
周瓅多次參與國際級、國家級、省級大型活動音樂創作、制作工作。在2022年央視虎年春晚中有六首原創音樂作品同時登臺。《金面》在音樂創作中以神秘、古樸、悠長婉轉的旋律來體現古蜀文明的悠遠與神秘。在人聲和管弦樂隊的交織中加入了古樸的中國樂器編磐與塤,象征古蜀時期的精美的青銅器與陶器。音樂與舞蹈的完美融合,使得整體作品的呈現瞬間將觀眾帶入到了古蜀文明,體驗到了三星堆的文化與魅力;《火鍋奏鳴曲》則是將各種交響樂、川劇打擊、電子音樂等音樂元素和音樂風格特別是具有濃厚四川特色的川江號子、川劇和清音元素一一放入“鍋中”,燙煮出了一道美味的川渝文化火鍋;《行云流水》則以中國打擊樂與民族樂器為主,尾聲部分輔以大氣磅礴的交響合唱來體現太極中的剛與柔;《乳虎嘯春》在音樂中有機結合了民族、戲曲、交響樂和現代流行音樂,與劇情一起跌宕起伏營造出了富有故事性與趣味性的舞臺作品;《真愛起舞》通過跳躍的旋律、豐富的配器營造出了充滿活力、共同歡慶的節日氣氛;《歡樂時光》在這首歌曲中有機的融入貝多芬《歡樂頌》的主題動機,通過這首作品展現出了音樂多元一體共享歡樂時光。新作《我們的青春連著一個世紀》則以李大釗、方志敏、夏明翰、葉挺為原型,來回望百年歷程。一百年前,先輩們拋頭顱灑熱血點亮了火把;一百年后,我們接過火把,用不變的初心繼續發揚。作曲上融入了百年前的《長城謠》《畢業歌》《國際歌》的音樂元素與現代音樂交織,在音樂上達成百年延續的音樂對望。
楊檸豪
青年作曲人、音樂制作人。師從中國著名作曲家黃虎威教授,具有扎實的音樂作曲功底和音樂制作實力,自畢業起成立成都葫蘆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創立了葫蘆童聲、月光寶盒兩個原創音樂廠牌,一直從事音樂制作、公司運營的工作。
以音筑夢? 以夢為馬
楊檸豪是一位充滿朝氣與活力自由遨游在音樂世界、用音樂織就夢想并展翅飛翔的90后。他帶領“寶藏計劃”原創音樂創作營的川籍音樂人共同創作、打造了《樂在成都》,輕松俏皮的曲調穿插巴蜀方言,把成都的美食美景和地標融入歌曲里,在詼諧幽默之中,探尋城市肌理,延展城市脈絡,通過躍動的音符編織國際化的成都。“葫蘆童聲”的小朋友也參與了歌曲演唱,用地道方言為歌曲增添更多成都特色。歌曲《我有一個夢》借“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夢想,帶著母親的期盼,回到童年原野,追尋最純真樸實的初心,以誠懇、溫暖的方式,傳遞一種樸實美好的情懷,筑造一個充滿希望的中國夢。作品《星火》講述了每一位跟著黨走向光明的革命先烈,都是用血肉身軀捍衛破碎山河的星星之火,他們以銳不可擋之勢燎原萬里,最終成就了如今的和平幸福生活。每一個年輕人都應該永遠銘記那段光輝歲月,繼承革命先烈們的精神,繼續踏浪前行,不負榮光。
顧磊
青年作曲家,音樂制作人。四川省音樂家協會會員,現就職于四川省曲藝研究院。代表作有《茶馬古道》《小軍號》《成都家書》《山高水長》《辛朵地震求生記》《雪域忠魂》《圣象峨眉》《雨果》等。
唱不盡的巴蜀夢
顧磊是職業音樂人。自2006年入行以來,他擔任多部舞臺劇、影視劇的作曲及音樂總監,并創作了一定數量的歌曲作品、器樂作品、舞蹈配樂及游戲配樂。作品《成都家書》將四川盤子、清音、金錢板、揚琴等傳統曲藝元素,搭配四川方言融入在劇情中,增加了劇目的可看性和可聽性;作品《茶馬古道》結合劇情,采取了比較現代的作曲方式表現漢藏交融的情景,不僅有雙大提琴協奏曲,還有傳統弦樂和電子樂交融的配樂。顧磊用7個月的時間為四川“背夫”寫下贊歌。在四川省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文藝演出“巴蜀兒女心向黨”的序章——《我宣誓》的作曲上,顧磊選取了《國際歌》中大家耳熟能詳且最有代表性的兩個樂句作為創作動機,并加以變化和發展。音樂編配方面,為了保證音樂最終呈現的效果,采用雙管編制的交響樂隊和合唱隊,讓觀眾產生共鳴和受到震撼。
王宬葓
青年作曲家,文學碩士,畢業于四川音樂學院作曲系。四川省第九屆巴蜀文藝獎獲得者,綿陽師范學院音樂與表演藝術學院副教授。作品曾獲得歐陽修文學藝術基金、沙汀文學藝術基金、四川藝術基金資助,并在教育部、中國音協、四川文聯、省音協等單位主辦的比賽、展演中獲獎。
在樂聲中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
王宬葓的音樂創作題材多樣、形式豐富,涵蓋室內樂、民族器樂、交響音樂、合唱曲、歌曲等體裁。近五年完成的作品中,有“實現李白詩歌現代演繹,格調高雅、情感飽滿、起伏跌宕、豪情逸性”的第九屆巴蜀文藝獎獲獎作品合唱《將進酒》;有“聚焦中國共產黨建黨百年主題,展現羌族人民生活與精神面貌燦然一新,謳歌對黨、祖國和偉大時代的贊美”獲得四川藝術基金資助的管弦樂《西羌禮贊》,有“集詩成劇,賦名篇以結構;和詩以歌,頌詩仙風骨”獲得沙汀文學藝術基金資助、推進四川歷史名人李白詩歌及人文精神創造性轉換的清唱劇《李白》,有“響應總書記號召弘揚節儉新風,彰顯以美育人、以文化人主題”獲得教育部和中國音樂家協會主辦的“唱響百年”作品征集活動優秀作品的兒童音樂《餐儉》等。這些作品與交響音詩《梅賦》、民族管弦樂《秋月芙蓉》、二十四首鋼琴曲集《蜀戲拾零》、奏鳴曲《高腔》、歌曲《你的眼睛》《思君》《四季》《詩與畫》等作品一起,勾勒出王宬葓音樂創作的別樣風貌——以深情的筆觸描繪巴蜀風情,以宏大的敘事傳承詩仙文脈,以簡練的手法演繹川劇精髓,以動人的歌聲唱響家國情懷。他用手中的筆、心中的思,實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特別是巴蜀文化在當代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歌與舞,詩與樂,光與燈,辭與章,奮進新時代的跫音已經響起,凝聚磅礴力量,巴蜀兒女將繼續豪情滿懷踏上民族復興的偉大新征程,奮力書寫新時代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四川新篇章,盡自己最大的力量讓藝術之花綻放在基層每一個角落,綻放在人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