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中國自古以來的審美觀念,常常把一個人的書法同其學識、才華、品德聯系起來。早在漢朝,辭賦家揚雄便在《法言》中表達過這一觀點:“書者,心畫也。”
所謂“字如其人”,可以從字面意思理解:君子的字凜然正氣;才子的字筆露風流,佳人的字墨藏溫婉;學者的字端莊持重,武將的字筆法果決。不過,很多小伙伴都覺得“字如其人”的說法不太靠譜兒:“難道我的字寫得不好看,我就不是好人了嗎?真是偏見!”
自從2003年10月中央出臺 《關于實施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的若干意見》,實施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以來,黨中央和國務院又出臺一系列政策文件,推動東北全面振興。習近平總書記非常關心東北,多次對東北振興發表重要講話,提出明確要求。大連市委市政府積極響應國家戰略號召,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以 “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新發展理念為指引,深入實施 “四個著力” “三個推進”,結合大連實際,圍繞 “兩先區”建設目標,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勇于創新,銳意進取,在全面振興發展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東北全面振興發展中領頭羊和排頭兵地位凸顯。
其實,書法史上的確出過一些字寫得好,但德行與之并不相稱的人物。而稱得上是“字如其人”的書法大家,顏真卿可算得其中之一。
小型農田水利工程一般會借助河流進行修建水庫或是溝渠,河水的流動將對庫區內水流動力產生影響,因而容易引起庫區內水質和水溫的變化,進而影響水庫內的生態環境,原本河流里的水富含充足的氧氣,而進入水庫內水流會隨著水位升高變得緩慢,使氧氣流失并且水溫也會隨之升高,導致降低庫區水體的自凈能力,這樣的環境很容易使水生生物因生態環境改變而死亡,同時會滋生大量有害細菌,長此以往,庫區水的自凈能力下降將被污染的水排放到河流,又造成河流污染,進而影響整個地區的水環境。
看到顏真卿如此大氣磅礴的書法,我們便能聯想到他那一身的凜然正氣。沒錯,無論是楊國忠、元載、楊炎、盧杞這樣的權相,還是安祿山、史思明、李希烈這樣的叛臣,都無法讓顏真卿屈膝。他一生傲骨挺立,有如山岳。
《麻姑仙壇記》為顏真卿于大歷六年(公元771 年)所寫,是顏真卿楷書進入成熟期的代表之作。那時的他已經六十三歲了。

它的筆法都是蓄勢藏鋒,逆入平出,蒼勁挺拔,真正做到了如屋漏痕般自然,卻如綿里針般有力。它的結體都是四角撐滿、端嚴謹密、方正厚實,且改變了傳統的欹(qī)側結構,橫畫基本端平,使每一個字都以正面示人,散發出一股堂堂正氣。因此,它體現出來的整體風格,更是挺拔雄健、古樸厚重,雖看不見鋒芒,卻仍然能感受到它的澎湃氣象。
初看《麻姑仙壇記》,你可能會覺得它樸拙有余,似乎不夠“漂亮”。但是細看你會發現,它實際上是寓巧于拙、筋骨盡被、儀態萬端,而且法度謹嚴。

顏真卿為人威武不屈、剛正不阿、寧折不彎,可以說是世間頂天立地的大丈夫。而他的書法,尤其是晚年定型后的書法,遒勁開闊、氣勢恢宏、方正剛強、奇偉厚重,為他的人格做了最佳注解。我們不妨打開顏真卿的《麻姑仙壇記》,一探究竟。
如表5所示,統計1990-2018年刊載情報信息機構知識服務研究成果的文獻刊物來源,排在第1位的刊物是《圖書情報工作》,文獻數量為24篇,《情報理論與實踐》位列第2位,文獻數量為11篇,《情報雜志》和《情報探索》排在第3位和第4位,刊載的文獻數量分別為8篇和7篇列出了刊載知識服務文獻數量最多的前十位來源期刊。這些刊物對于我國普及知識服務理論知識,推廣各單位的工作實踐成果和經驗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也是從業工作者獲取相關信息的重要渠道。
可能正因如此,北宋書學理論家朱長文才會在他的《續書斷》中這樣評價顏真卿的書法:“其發于筆翰,則剛毅雄特,體嚴法備,如忠臣義士,正色立朝,臨大節而不可奪也。”而大文豪歐陽修也在《集古錄跋尾》中對顏真卿大加贊賞:“余謂顏公書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嚴尊重,人初見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愛也。”時至今日,我們仍然能夠從顏真卿的字中感受并汲取精神的力量,正如當年的朱長文、歐陽修一樣。

顏真卿的“顏體”書法,是顏真卿人格的最佳寫照,也可說是顏真卿留給后人的“自畫像”。所以,對自己的字不太滿意的小伙伴,不妨試著學一學顏真卿的筆法吧!在臨摹的過程中,你不僅能體會顏真卿那端嚴謹密的結字技巧,還能更直觀地感受他那高風亮節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