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余卿
動作發展理論將動作發展分為粗大動作和精細動作,粗大動作又稱為大肌肉群動作,是指大肌肉或大肌肉群發力的情況下產生的動作,例如跳繩、跑步、打籃球等活動;精細動作又稱為小肌肉動作,即通過手及手腕小肌肉群參與工作的動作,例如:寫字、用勺子、剪紙等。我國先后頒布的《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等政策為幼兒粗大動作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保障,粗大動作練習作為身體運動基本動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影響身體各項機能的發展。本文的粗大動作發展主要指涉及到走、跑、跳、投等方面的位移、非位移和操作動作能力。
本文的測試對象為全國24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身體健康,發育健全,無先天、遺傳性疾病,無運動禁忌癥,具有生活自理能力和基本的運動能力的5~6歲62240名幼兒,以《3~6歲組兒童粗大動作運動能力測量量表》為分類依據,將測試的6個項目分為三大類粗大動作即位移動作、物體操作動作和非位移動作,包括彎曲、伸展、扭曲、平衡在內的動作。確定位移動作項目包括立定跳遠、雙腳連續跳、10米折返跑、走平衡木;操作項目包括網球擲遠;非位移動作項目為坐位體前屈。采用國家體育總局 《國民體質測定標準手冊(幼兒部分)》評定方法與標準,對單項指標評分,采用5分制。對我國3~6歲組幼兒的6個粗大動作項目測試數據進行統計描述分析,將有效數據按不同年齡、性別、動作分類進行分析比較,以此探究現階段3~6歲幼兒粗大動作中位移動作、操作動作、非位移動作的動作發展現狀和發展變化規律,找到存在的問題,為促進我國幼兒體育科學發展提供依據。
由表1可知:除非位移項目坐位體前屈中男性幼兒的成績外,女性幼兒坐位體前屈、位移項目和操作項目各個項目的成績都是隨著年齡的變化而不斷變化,最好成績都出現在6歲,最差成績均出現在5歲。男、女性幼兒的坐位體前屈成績差異較大且剛好相反,男性幼兒最差的成績出現在6歲,為6.1,最好成績出新在5歲,為6.4。

表1 5~6歲不同性別幼兒各項粗大動作測試成績
除位移項目中的雙腳連續跳外,其他所有位移項目、操作項目、非位移項目組別的成績都是男幼兒比女性幼兒好。雙腳連續跳5歲、6歲年齡組男性幼兒成績優于女性幼兒, 5.5歲年齡組女性幼兒成績優于男性幼兒。
如表2所示:5歲女性幼兒各項粗大動作得分整體高于5歲男性幼兒。5歲男性幼兒和女性幼兒雙腳連續跳得分均最高,平均值分別為3.06、3.12;男性幼兒坐位體前屈分值最低,平均值為2.36;女性幼兒網球擲遠分值最低,平均值為2.42;6項動作中女性幼兒分值均高于男幼兒。

表2 5~6歲不同性別幼兒各項粗大動作得分統計結果
5.5歲女性幼兒各項粗大動作得分整體高于男性幼兒。男性幼兒和女性幼兒在5.5歲時雙腳連續跳得分均最高,平均值分別為3.09、3.1;男性幼兒坐位體前屈分值最低,平均值為2.36;女性幼兒網球擲遠分值最低,平均值為2.5;6項動作中女性幼兒分值均高于男性幼兒。
6歲女性幼兒各項粗大動作得分整體高于男性幼兒。6歲男性幼兒和女性幼兒雙腳連續跳得分均最高,平均值分別為2.84、2.85;男性幼兒和女性幼兒十米折返跑分值最低,平均值分別為2.23、2.42;6項動作中女性幼兒分值均高于男性幼兒。
由表3可知:5歲女性幼兒不同類型粗大動作得分整體高于男性幼兒。5歲男性幼兒位移動作得分最高,平均值為2.775,非位移動作得分最低,平均值為2.36;5歲女性幼兒位移動作得分最高,平均值為3.87,操作動作得分最低,平均值為2.52。女性幼兒位移動作、操作動作、非位移動作得分都高于男性幼兒。

表3 5~6歲不同性別幼兒各項粗大動作統計結果
5.5歲女性幼兒不同類型粗大動作得分整體高于男性幼兒。5.5歲男性幼兒位移動作得分最高,平均值為2.765,非位移動作得分最低,平均值為2.36;5.5歲女性幼兒位移動作得分最高,平均值為2.812,操作移動作得分最低,平均值為2.5。男性幼兒操作動作得分高于女性幼兒。
6歲女性幼兒不同類型粗大動作得分整體高于男性幼兒。男性幼兒6歲時位移動作得分最高,平均值為2.545,非位移動作得分最低,平均值為2.37;6歲女性幼兒操作動作得分最高,平均值為2.76,位移動作得分最低,平均值為2.62。女性幼兒位移動作、操作動作、非位移動作得分均高于男性幼兒。
除操作動作中5.5歲年齡段外,其他年齡段中女性幼兒位移動作、操作動作、非位移動作得分整體高于男性幼兒。位移動作男、女性幼兒均是5歲得分最高6歲得分最低,平均值分別為2.775、2.87和2.545、2.65。操作動作男性幼兒5.5歲得分最高,平均值為2.58,6歲得分最低,平均值為2.39;女性幼兒6歲得分最高,平均值為2.76;女性幼兒5歲得分最低,平均值為2.42。非位移動作男、女性幼兒均是6歲得分最高,平均值分別為2.37、2.62;女性幼兒5歲得分最低,平均值為2.52,男性幼兒5歲和5.5歲得分一樣。
表4是對5~6歲幼兒三類粗大動作得分的增長率的比較,可以得出,每一類動作存在負增長數值。6歲幼兒的每一類動作增長率都是~100%,在所有年齡段得分最低。

表4 5~6歲幼兒不同年齡段粗大動作增長率比較
年齡越小的幼兒粗大動作但水平增長越快,但是隨著年齡的不斷變大,幼兒粗大動作的增長水平也逐漸變慢,每個年齡段評分標準不一樣,年齡越大的幼兒評分標準越高,6歲幼兒雖然成績呈不斷上升的趨勢,但是由于評分標準的增高,導致6歲幼兒的得分降低。在全國3~6歲不同性別幼兒粗大動作分析中,女性幼兒粗大動作發展水平稍高于男性幼兒,位移動作的發展水平在三類粗大動作中發展最好,僅此于位移動作的是操作動作,但是在三類粗大動作的發展中,操作動作發展水平起伏變化較大,而非位移動作發展雖然最為平穩,但是發展速度較慢。
位移動作測量的是幼兒對于走、跑、跳等動作的發展,而這些動作全部都是發展幼兒的腿部力量;操作動作測量的是幼兒對于扔、投等動作的發展,這些動作發展了幼兒的上肢力量;非位移動作測量的是幼兒彎曲、伸展、平衡等動作的發展,這些動作發展了幼兒柔韌力量。因此,在5~6歲幼兒粗大動作的發展中,幼兒動作發展最好的就是腿部力量,發展最差的是柔韌力量。造成這一結果其中一部分原因和幼兒的理解能力有關,5~6歲的幼兒對于測量動作的要求和方法理解能力有限,對其中的技巧不能完全掌握,這樣就會造成幼兒不能百分之百地完成動作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