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杰
(平頂山市綜合利用環境保護研究所,平頂山 467000)
在大氣環境監測過程中,空氣濕度是一個重要的監測量。良好的大氣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想要良好的環境,需要及時對環境進行監測[1,2]。通過監測手段掌握大氣狀況,能夠根據監測結果及時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大氣環境污染。監測環境中的一個重要設備是濕度傳感器,濕度傳感器的監測精度影響環境監測結果。濕度傳感器進行監測時,提高監測精度具有重要的意義。
在濕度監測過程中,不同溫度下的環境濕度無法滿足監測精度的需求,為了對濕度監測進行校準和補償,國內外學者進行了大量的研究[3-5]。當前傳感器溫濕度補償方法有多種,主要包括基于BP神經網絡的補償方法[6,7]、三次樣條差值補償方法[8,9]、自適應模糊推理補償方法[10]等。
本文針對空氣濕度監測,提出一種拉格朗日曲線擬合校準方法。該方法采用拉格朗日曲線擬合,通過補償算法對環境監測過程中的濕度測量進行校準。在校準過程中,測量值和環境溫度作為自變量,多項曲線作為校準補償,獲得環境監測中的濕度值。
濕度傳感器的校準遵守相關的校準標準和規范,校準的溫度一般選擇25 ℃或者20 ℃,濕度傳感器測得的結果一般為相對濕度,所以在校準時需要考慮多種因素的影響[11]。根據傳感器的校準規范和原理,傳感器的校準從拉格朗日多項式和濕度補償原理入手,從而提高校準結果。
在數學模型中,對拉格朗日多項式定義為:當x∈ [ 0,∞)時,滿足如下多項式
式中:
濕度傳感器在環境監測過程中的濕度測量結果,能夠根據溫度特性曲線表現出不同的監測結果。不同的監測會給傳感器帶來一定的影響,傳感器在接收信號是能夠進行自適應補償,補償原理如圖1所示。
圖1 傳感器濕度補償原理
為了對濕度傳感器的補償效果進行分析,以文獻[7]中的樣本數據進行溫濕度補償建模。首先,對樣本數據進行整理列表,如表1所示。
表1中,xk代表濕度測量結果(%RH)、tk代表環境濕度測量結果(℃)、ydk代表濕度標準值( %RH)。進行非線性校準模型輸入,以環境溫度tk和濕度測量值xk作為輸入數值,以濕度標準值ydk作為擬合樣本數據,進行模型表達。在輸出過程中,以y(xk, tk)作為校準模型的輸出,則基于拉格朗日多項式曲線擬合校準模型為:
由(3)可知,上述模型能夠對環境監測過程中所得的濕度測量值進行校準和擬合,能夠獲得較為準確的結果。
為了更進一步提高測量結果,對建立的校準模型進行優化。采取合適的方法有利于提高優化效果,根據模型的特點,采用最小二乘法進行擬合與優化。針對表1的數據進行擬合,對模型進行優化后能夠獲得更加準確的結果,優化模型的方法如下:
表1 組一樣本數據及相對誤差
式中:
ydk—第k個濕度數值。
模型的性能指標為:
在校準過程中,為了讓性能指標最小,采用最小二乘法確定向量W,算法表達式如下:
根據算法表達式,可以求得模型向量和矩陣,如下:
式中:
λ—遺忘參數,一般范圍0.96≤λ≤1,當λ=1時,該公式為基本的最小二乘法公式。
協方差矩陣P,則P0表達式為:
式中:α=106~1016。
根據式(4)~式(7)對表1的樣本進行迭代,可以獲得優化數據,這些數據接近真實數值。
為了對本文提出的校準方法進行驗證,以表1中的數據作為實驗對象開展仿真實驗研究,在仿真實驗過程中,取α較小值作為仿真實驗參數,α=106,以最小二乘法基本遞推,取λ=1。
以表1的樣本數據作為分析對象,仿真結果如圖2所示。由圖2可知,基于拉格朗日多項式擬合的濕度校準具有較高的精度,能夠體現出環境監測中的監測濕度結果。
圖2 濕度傳感器非線性校準組一數據仿真結果
為了提高仿真結果的可靠性,對多組數據進行分析和校準,仿真結果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基于拉格朗日多項式的擬合傳感器能夠獲得較高的監測校準精度,最大誤差小于1.236×10-6。
表2 組二仿真數據及相對誤差
對組二數據的仿真結果非線性校準進行圖形繪制,如圖3所示。
圖3 濕度傳感器非線性校準組二數據仿真結果
為了進一步提高仿真結果的可靠性,對組一和組二數據進行分析和校準后,對組三監測的數據進行分析,方法相同。所得組三仿真結果如表3所示。
表3 組三仿真數據及相對誤差
由表3可知,基于拉格朗日多項式的擬合傳感器能夠獲得較高的監測校準精度,最大誤差小于3.062×10-4。
對組三數據的仿真結果非線性校準進行圖形繪制,如圖4所示。
圖4 濕度傳感器非線性校準組三數據仿真結果
針對環境監測過程中存在誤差問題,本文提出一種基于拉格朗日的濕度傳感器補償模型和校準方法。闡述濕度傳感器補償原理,建立參數模型并對補償模型進行優化。開展仿真結果研究,結果表明,濕度傳感器的優化模型能夠提高監測的精度值,對于濕度傳感器的非線性校準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