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月28 日,浙江省科技廳召開黨組(擴大)會議,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海南考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研究貫徹落實舉措。廳黨組書記何杏仁主持會議并講話,廳長高鷹忠講話,廳領導孟小軍、周土法、厲勇、姚禮敏,駐省財政廳紀檢監察組副組長呂繼進,廳機關各處室、廳屬各單位主要負責人參加會議。
會議指出,習近平總書記在海南考察時的重要講話,立意高遠、思想深刻、內涵豐富,對經濟發展、糧食安全、科技創新、能源安全、生態文明建設、鄉村振興、共同富裕、安全生產、疫情防控、全面從嚴治黨等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具有很強的思想性、政治性、指導性,為我們從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系統性地學習貫徹黨中央戰略意圖、戰略目標和戰略重點,做好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的科技創新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近日,浙江省科技廳黨組書記何杏仁赴西湖大學、浙江農林大學調研科技創新工作,強調要對標一流大學,全面提升創新能力,加快打造一批具有重要影響力的標志性成果,為打造生命健康科創高地和農業科創高地作出更大貢獻。
何杏仁希望西湖大學對標國際一流大學,聚焦國家戰略需求和浙江省創新需要,充分發揮學校高端科技人才集聚優勢和體制機制創新優勢,加快推進國家、省實驗室建設,強化基礎研究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努力取得一批重大原始創新成果,為我省打造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的戰略支點作出更大貢獻。希望浙江農林大學在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的大場景下,積極投身農業“雙強”行動,進一步營造濃厚的科研氛圍,做好高層次人才引育、高水平科研平臺打造等工作,爭取在作物育種、農業機械化智能化、農產品精深加工、農產品質量安全等方面取得更多標志性成果。

近日,浙江省科技廳廳長高鷹忠帶隊,采取“四不兩直”方式,實地檢查省科技信息研究院安全生產工作。
高鷹忠來到省科技信息研究院科技文獻館大樓,認真聽取單位主要負責人關于安全生產責任制落實情況的匯報,逐一查看安全隱患風險排查“三張清單”和日常管理臺賬記錄,仔細詢問應急處置措施的宣傳普及情況,針對存在的安全隱患提出整改要求。
他強調,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安全生產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切實增強政治敏感性,自覺扛起保安全護穩定的政治責任。全系統要進一步壓實行業責任、屬地責任、主體責任,緊盯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提高全鏈條、全過程的風險防控能力,共同維護安全穩定局面,為黨的二十大和省第十五次黨代會勝利召開營造良好環境。

近日,浙江召開全省科技創新一季度形勢分析交流視頻會。省科技廳廳長高鷹忠出席會議并講話,廳領導孟小軍、姚禮敏,廳機關有關處室、廳屬有關單位主要負責人在省科技廳主會場參會,各設區市科技局在各市分會場參會。
高鷹忠指出,今年以來,全省科技系統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以數字化改革為牽引,以狠抓科技政策扎實落地為主線,以部省聯動落實共同富裕科技創新行動方案為重點,統籌疫情防控和科技創新發展,實現了“開門穩”“開門紅”,科技創新有力支撐了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1—3 月,全省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3353 億元,同比增長11.7%,對規上工業增長貢獻率達73.2%;全省高新技術產業投資同比增長17.7%,增速高于固定資產投資3.3個百分點。

浙江-新加坡經濟貿易理事會第十六次會議日前在杭州召開。浙江省人民政府副省長朱從玖、新加坡外交部兼國家發展部高級政務部部長沈穎分別在杭州和新加坡會場出席會議并致辭。
4.旅游經濟管理活動需要將產業開發與生態保護環境相結合。無論是以自然資源為基礎開發的旅游活動,還是以人文資源為基礎開發的旅游活動,這些都需要在具體評估環境承載力的前提下,完善配套設施,而非盲目的追求旅游經濟效益,特別是要對脆弱性生態進行維護。
2020 年12 月,第十五次浙新理事會確定成立創新合作與交流、貿易與互聯互通以及可持續城市管理三個專題組推進合作。本次理事會會議上,“中國長三角(浙江)-新加坡產業創新合作計劃”啟動。該計劃具體由浙江省科技廳和新加坡企業發展局負責推進,共同支持雙方企業開展產業聯合創新。“智能建造和3D 打印混凝土研制”等一批高技術合作項目在會上簽約。
浙江省科技廳副廳長周土法、新加坡企業發展局中國司副司長余鎮安參加了會議,省政府辦公廳、省建設廳、省商務廳、省外辦等單位負責人參加。浙新雙方政府部門、企業和機構代表約80 人線上參會。

4 月26 日,全球科技精準合作“云對接”德國石荷州生命健康專場活動通過浙江-石荷州連線互動順利舉行。
本次活動由浙江省科學技術廳、浙江省政府外事辦公室、德國石荷州經濟技術部、德國石荷州經濟技術促進中心共同主辦。石荷州經濟技術部主任約翰納斯·哈特維希 (Johannes Hartwig)、石荷州經濟技術促進中心主任鮑世邦 (Bernd B?sche)、省科技廳副廳長周土法、省政府外事辦公室副主任陳艷勤分別連線致辭。
會上,北德生命健康產業集群、浙江省醫療器械行業協會介紹了雙方生命健康產業政策情況,阿斯利康醫藥(杭州)有限公司和普洛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分別分享了國際科技合作經驗,6 家生物醫藥領域德國企業在線進行了高技術項目路演。對接會共有1500 余名兩地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等專業人員在線參加活動并連線互動提問。

日前,科技部會同中宣部組織專家對前三批55 家國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開展了績效評價工作并公布評價結果,浙江6 家示范基地均順利通過“大考”,合格率為100%,且有2 家示范基地獲評優秀,浙江獲評優秀數量居全國各省(區、市)首位。本次考評分為集聚類示范基地和單體類示范基地兩個類別。
近年來,浙江省把打造文化與科技融合的創新服務體系建設作為區域創新服務體系構建的重要組成部分,持續以數字化改革撬動文化領域全面發展,大力培育發展文化產業,全力推動示范基地建設,科技和文化創新融合的成果初現。根據《浙江省關于促進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實施意見》,預計到2035 年,浙江將實現文化與經濟社會全面深度融合,讓數字化成為文化產業和文化市場主體形態。
近日,浙江省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領導小組辦公室通報了2021 年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工作考核評價結果,省科技廳被評為“優秀”等次。
2021 年,省科技廳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支持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意見》和《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實施方案(2021—2025 年)》,緊緊抓住科技部賦予浙江省率先打造全域創新示范省的契機,聚焦縮小三大差距,著力提升科技創新的引領力、支撐力,勇當科技支撐共同富裕的開路先鋒。
2022 年,省科技廳將聚焦納入省共同富裕系統架構圖的三大科創高地建設、科技惠農富民行動、科技成果“轉移和支付”體系、完善知識價值導向分配機制等重點工作,建立健全重點工作任務推進落實機制,努力交出科技支撐共同富裕示范區高分報表。


日前,科技部火炬中心發布《科技部關于公布2021 年度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的通知》,公布新一批149家孵化器備案名單,其中浙江有14家入選。至此,全省共有109 家科技企業孵化器進入“國字號”備案名單,成為繼江蘇、廣東之后,國家級孵化器最多的地區。
2021 年,浙江省科技廳修訂出臺《浙江省科技企業孵化器管理辦法》, 進一步加強科技企業孵化器規范管理。浙江省在孵化器建設上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培育了一大批知名的高成長性企業。據國家火炬統計系統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1 年底,浙江省擁有各類科技企業孵化器519家,共有孵化場地面積1059.08 萬平方米,在孵企業數量達到了1.95 萬家,吸納集聚從業人員20.27 萬人,其中大專以上學歷16.50 萬人、應屆大學畢業生1.59 萬人。累計畢業企業1.87 萬家,其中上市(掛牌)企業415 家,當年度畢業的2690 家企業中高新技術企業有242 家。

浙江省實驗室陣容又添3 名新成員——白馬湖實驗室、東海實驗室和天目山實驗室。加上之前已經掛牌建設的之江、良渚、西湖、湖畔、甬江、甌江等6 家省實驗室,浙江正以“跨山追海爭雄長”的魄力,超常規培育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根據省委、省政府部署,浙江計劃高水平建設10 家省實驗室。
由浙能集團牽頭,聯合浙江大學、西湖大學共建的白馬湖實驗室,鎖定綠色能源的能質轉化與傳遞,為搶占碳達峰碳中和技術制高點,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提供支撐。由舟山市政府牽頭,聯合浙江大學、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共建的東海實驗室,聚焦海洋資源與環境動力系統研究,支撐海洋數字經濟、智能裝備和清潔能源產業發展,打造國際一流的海洋科創平臺。天目山實驗室聚焦超聲速綠色民機新原理與基礎前沿技術研究和應用,為浙江躋身全國航空制造強省提供支撐。
4 月27 日,浙江省生態環境科技幫扶行動工作啟動會以視頻形式召開,明確將湖州、嘉興、臺州等3 個設區市,縉云縣、建德市等11 個縣(市、區)作為第一批試點區域,率全國之先開展科技幫扶工作。省科技廳、省生態環境廳,省環保公共科技創新服務平臺、各設區市、試點地區科技和生態環境部門負責人及有關科研院所專家學者參加會議。
省科技廳與省生態環境廳建立了科技幫扶聯動工作機制,成立省生態環境科技幫扶協調小組,加強統籌協調和資源保障,形成高校、科研單位與市場化第三方技術服務機構共同參與的包容開放、擇優選用的科技幫扶體系。同時,緊密結合污染防治攻堅戰中的實際問題開展科學研究,進一步推動科技成果轉化落地應用,做到精準幫扶。接下來,浙江省將采取“一市一策”駐點跟蹤研究、“一事一議”科技咨詢服務、“一難一攻”科技集中攻關、“一鎮一員”科技特派員制度、“一題一訓”科技培訓與成果推介五種模式開展科技幫扶工作。


日前,金華市政府、省發改委、省科技廳聯合發布《浙中科創走廊發展規劃》,深度融入長三角G60 科創走廊,全力打造“一廊六城”創新空間新格局和浙江中西部人才科創中心。據悉,這是浙江省正式發布的第四個科創走廊規劃。
浙中科創走廊以金華科技城、義烏科技城為核心,以師大創新城、中央創新城、光電創新城、金蘭創新城為支撐,全面構建“一廊串聯、六城聚力”的創新空間新格局。“一廊六城”的規劃面積約179 平方千米,其中核心部分西起金華科技城,東至義烏科技城,東西向約20 千米。同時,在市域內,走廊東西兩端構建“東陽—浦江—磐安”和“蘭溪—武義—永康”兩條科創聯動區,實現對內科技創新能力全面提升;在市域外,則加強與省內其他科創走廊創新聯動,協同長三角G60 科創走廊發展“多點”科創飛地。
同時,金華立足浙中科創走廊產業特色,重點培育信創、廣電光伏、數字貿易、現代中醫藥、醫療機械、現代農機裝備等重點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