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2022 年世界經濟論壇上指出,我們要在歷史前進的邏輯中前進、在時代發展的潮流中發展。近幾年,桐鄉科技工作既有可圈可點的探索突破之舉,又有裹足不前的發展之困。如何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應聚焦圍繞“發展、使命、作風、企業”四個問題,凝聚思想共識,堅定發展信心,找準發展路徑,全面激發干事創業的內生動力。

桐鄉科創園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強調,要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近兩年,桐鄉市科技工作勇于先行先試,大膽探索一系列“從0 到1”且符合桐鄉實際的破題之策。首個科創硬核——烏鎮實驗室落地桐鄉,為嘉興市投資額最大的深根計劃項目;首個大型科學裝置——“烏鎮之光”超算中心建成運營,填補了浙江省在大型超算中心上的空白;首家省級外國專家工作站落戶合眾新能源,在促進產學研相結合、集聚高精尖缺外國人才、推進經濟轉型升級等方面更進一步;首次建立科技金融服務驛站,打通政府服務企業的“最后一公里”;首次探索天使基金募投項目,激活初創企業動能。今后,科技部門將繼續謀劃創新、推動創新、落實創新,努力實現更多“從0 到1”的突破,搶占科技競爭制高點,打造未來發展新優勢。
桐鄉市第十五次黨代會作出了“全面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加快打造G60 科創走廊全域創新之城”的戰略部署。目前,桐鄉市還存在缺乏標志性科創載體、高能級科研機構需要加大引進力度的科技短板,科技發展指標中,雖縱向比較飛躍提升,但橫向分析差距小,因此,更應堅定發展信心、振奮精神狀態、實現彎道超越。
2022 年,桐鄉市科技局將緊扣經濟高質量發展主線,立足“1+3+1+X”主導產業,布平臺、育主體、優生態,實施科技創新力提升兩年行動。以數字化改革為引領,深入實施全域創新載體提檔工程、全域創新主體提效工程、全域創新人才提質工程、全域創新生態提優工程,奮力推進科技工作十大計劃,持續優化“12310”創新矩陣布局,推動產業鏈與創新鏈深度融合,全力打造一批引領桐鄉未來發展的標志性創新載體、創新企業,招引一批支撐桐鄉跨越發展的成長型科技項目、專業人才,為建設數字文明共富美好新桐鄉而努力奮斗。

桐鄉鳳凰湖科技城
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一支忠誠干凈擔當的高素質干部隊伍,是確保黨的事業一往無前的前提和重要保證。2022 年,桐鄉市科技局將從五方面入手打造一支有初心、責任心、進取心、事業心、敬畏心的戰斗隊伍。
一是激發開拓創新的銳氣。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解放思想中統一思想,在深化思想認識中提高站位,推動干部政治紀律意識、業務理論水平再提升。二是增強攻堅克難的勇氣。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歷史擔當,爭當科技政策宣傳員、科技項目指導員、科技城建設戰斗員,做好科技創新戰略規劃師、布局設計師、技術工程師,擦亮“三員三師”科技服務品牌。三是弘揚貼心服務的風氣。圍繞企業最需要、基層最關注、群眾最迫切的關鍵領域,建立科技局干部聯系服務基層制度,強化全程服務、精準服務、聯動服務,讓群眾的幸福感強起來、滿意度升起來。四是厚植敢做善為的底氣。爭做學習型好干部,不斷開拓新視野,自覺把工作目標放在更高參照系中謀劃和推進。五是涵養廉潔奉公的正氣。始終把紀律規矩挺在前面,嚴格貫徹執行中央八項規定精神,自覺凈化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永葆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
企業是創新的主體,是推動創新創造的生力軍,其創新活力是全市創新活躍度與可持續創新能力的重要標識。
2021 年以來,桐鄉市以“一家龍頭企業帶動一條創新鏈”為理念,大力支持桐昆、振石等6 家龍頭企業建設獨立法人新型研發機構。桐昆新材料研究院獲評省級新型研發機構,其攻關項目獲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助推桐昆集團實現年度營業收入超千億、凈利潤超百億。華友鈷業實施科技創新“330 計劃”,擬3 年投入30億元建設總部研究院。推動企業“揭榜掛帥”,突破關鍵共性技術瓶頸,入選浙江省“尖兵”“領雁”重大科研項目立項11 個,列嘉興市首位。截至目前,桐鄉市高新技術企業、省科技型企業分別達到504 家、1061 家;高新技術產業投資總額達到113.11 億元,增長70.5%,占比26.07%,總額、增幅以及占比繼續保持嘉興市首位。
下一步,桐鄉市科技局將繼續推動“研發為王”的理念生根落地,走好高新培育桐鄉路徑。一是實施龍頭引領“登峰”計劃和高企培育“倍增”計劃,培育一批科技先鋒企業和領軍企業,構建“微成長—小升高—高壯大”的科技企業成長體系。二是激發企業研發創新動能,通過推動建立企業研究院、重點實驗室等研發機構,夯實創新主體基礎。三是支持企業牽頭組建“高研值”創新聯合體,推動產學研協同創新,引導企業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堅。四是培養造就一批勇于創新、敢于冒險的創新型企業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