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韓玥

奉化區“茗山智谷”創新綜合體效果圖
以打造“一院一谷一飛地一走廊”為抓手,奉化不斷強化高能級平臺建設,為加快縣域經濟向城市經濟轉型發展提供澎湃動能。
近年來,寧波市奉化區緊緊圍繞發展第一要務,用足新區第一紅利,以首位戰略推進人才強區、創新強區建設,積極打造“一院一谷一飛地一走廊”,大力引育重點領域新興產業,為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科技支撐和動力保障。2021 年,該區完成規上工業企業研發費用19.3 億元,同比增長22.7%;實現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98.8 億元,同比增長17.4%;完成高新技術產業投資24.5 億元,同比增長30.8%;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1174 件,同比增長19.4%;技術交易額突破11 億元,同比增長38.9%。
為改變科技成果轉化效率低的發展短板,奉化以創建產業技術研究院為突破口,利用駐外招商引才聯絡站、招商引才大使、奉化鄉賢等資源,大力引進寧波瑞凌節能環保創新與產業研究院、寧波鋒成先進能源材料研究院等高端人才創新團隊項目落戶奉化。同時,依托國內“大院大所”科研資源與高端人才優勢,先后與多家知名大學合作共建產業技術研究機構,如復旦科技園(浙江)創新中心、浙江大學(寧波)氣動產業技術研究中心、哈爾濱工業大學寧波技術轉移中心等,形成“以企業為主導的產業研發創新機構+以高校為支撐的技術創新轉移中心”發展模式,區域高端人才集聚能力和創新能力不斷提升。2021 年,該區產業技術研究院接受企業委托聯合開發項目92項,累計引進國內外人才200 余人,博士及以上人才達40 位。如浙江大學(寧波)氣動產業技術研究中心牽頭區內三家龍頭企業組建企業創新聯合體,突破氣動閥島“卡脖子”核心技術,完成產業共性關鍵技術“電磁閥在線平臺”項目的軟硬件及電磁閥智能驅動技術開發,與市內企業共建電磁閥可靠性測試聯合實驗室8 家。
以打造“奉化硅谷”為目標,奉化在中心城區北部門戶位置,謀劃建設功能配套齊全、要素資源集聚、創新主體活躍的高層次人才棲息地和產業技術研究院集聚地——“茗山智谷”創新綜合體,推動區域創新平臺能級提升。“茗山智谷”創新綜合體規劃占地面積256 畝,建筑面積30 萬平方米,總投資10 億元以上,主攻互聯網通信和功能性新材料兩大核心產業,配套發展電子商務、智慧物聯、智慧醫療、科技服務等數字經濟下游產業。目前已落戶鋒成納米材料研究院、瑞凌輻射制冷研究院2 家新材料產業技術研究院,以及瑞嘉通訊技術研究院、麥博韋爾研究院、海上鮮海洋新經濟研究院、瑞晟智能物流研究院、茗山科創中心5 家數字經濟平臺,產業集聚度高,特色明顯。2021 年,“茗山智谷”創新綜合體實現總投資5億元,稅收5022 萬元。預計未來三年,創新綜合體可實現總投資超過30億元,其中產業投資超過21 億元,年稅收3 億元以上。

針對土地、人才等要素資源緊缺的現狀,奉化在北京、上海、深圳、杭州、西安、成都、武漢等科技人才要素集聚的一線城市設立7 個異地孵化平臺,探索實施“科技飛地”協同借智工程。通過在一線城市建立“飛地”,吸引孵化成功項目來奉,并利用在奉設立科創加速器促進其產業化進度,同時在項目發展壯大后優先供地落戶,建成“在外孵化—來奉加速—在奉投產”科創項目培育鏈,實現一線城市人才、技術、項目與奉化區互融互通、共享共建。如先后聯合國泰創投集團、深圳移盟投資有限公司、浙江經佳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分別在北京、深圳、杭州建立奉化鳳麓企業孵化器;聯合上海臨港科創中心、濟嵩資本等機構,在上海臨港與奉化雙向共建上海臨港(楊浦)科創寧波中心。截至目前,奉化在一線城市建設的7個“科創飛地”面積累計近18000 平方米,入駐孵化企業27 家。
通過構建新空間、完善創新鏈、拓展產業鏈等舉措,奉化積極推動科技與經濟結合、技術與資本聯姻、人才與項目并重,打造“3 號青創大走廊”創新創業生態圈,為統籌產業技術研究院與區域建設的協同發展,營造良好的創新集群生態效應。該區以鄞州至奉化軌道交通3 號線為主軸,沿線打造特色鮮明、分工專業、功能協同的生命科學城、中交智慧城、智能制造城、茗山科技城、濱海低碳城5 大創新平臺,形成“3 號青創大走廊”核心區,并集聚復旦科技園(浙江)創新中心、金海路創意中心、灣區科創小鎮等多個科創要素重要節點,構成“一軸五城多點”空間格局。2021 年,“3 號青創大走廊”完成投資117 億元,實現產值192 億元,創新平臺共引進注冊雙創企業350余家,引育人才團隊110 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