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迎春 童杰潔
亞林所科技特派員科學幫扶促進林農持續增收
許多派駐鄉鎮缺乏高端決策的智力支持,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亞熱帶林業研究所鼓勵科技特派員積極為當地發展出謀劃策,當好派駐地的“科技參謀”。
累計派出科技特派員共計42 人次,建設示范基地20 余個,培訓基層科技工作者和林農10000 余人次,發放科技資料近萬份,提出科技產業發展建議10 多項……“十三五”以來,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亞熱帶林業研究所(以下簡稱亞林所)充分發揮科技特派員制度在加快林業現代化和促進林農持續增收中的示范作用,通過成果引導團隊、專家掛帥、團隊參與等方式,扎實推進科技特派員工作。
在科技服務浙江山區林業產業發展的實踐中,科技特派員探索出獨具特色的科學幫扶路徑。
一是結合派駐地點實際情況,通過合理配置科技資源,因地制宜開展服務。例如針對縉云縣三溪鄉油茶低產低效現狀,通過實施油茶低產林改造項目,完成厚仁村100 畝油茶低產林截干復壯示范基地建設;在慶元縣開展“錐栗、香榧林下套種多花黃精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項目實施,形成一套錐栗低產林改造和優質高效栽培技術體系,通過現場觀摩、技術指導和集中培訓等方式,推廣應用錐栗高效栽培技術,示范基地產量提升50%以上。

二是通過以點帶面,集群式服務派駐地林業產業發展。派駐江山市保安鄉的特派員經過多次實地調研,發現當地竹資源豐富但效益不高,通過所內連線搭橋引進了毛竹林下種植多花黃精技術和團隊,建立了毛竹林下藥用植物復合經營示范林,竹材產量增加50%以上,竹筍產量增加23%,多花黃精塊莖單重增加25%以上,預計產量可達120 千克/畝。科技特派員還“組團式”幫助保安鄉打造鄉村特色旅游,開發出林下黃精、竹蓀、土雞等多種鄉土旅游林特產品,形成了毛竹林下林藥、林菌、林禽等種植養殖模式。
許多派駐鄉鎮不僅僅是缺資金、缺項目,同時也缺乏高端決策的智力支持,針對這一情況,亞林所鼓勵科技特派員積極為當地發展出謀劃策,當好派駐地的“科技參謀”。
結合常山縣新昌鄉的特色優勢,科技特派員引入紅花油茶進行油茶主題公園景觀改造,由賣“油”轉化為當前的賣“游”,并實施“薄殼山核桃引種栽培與示范”項目,引進薄殼山核桃大樹和容器苗,進行早實豐產和果材兼用以及景觀道路綠化與示范,充分拓展黃塘村林旅潛力,豐富林旅類型,實現鄉村振興,林農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