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 冉美麗
2022 年5 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的意見》,縣域城鎮化受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視。這一戰略決策與構建內循環為主的新發展格局、實現共同富裕的遠景目標一脈相承。“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深刻領會推動縣域城鎮化在國家現代化建設中的重要性,科技創新要“頂天”更要“立地”,為縣域騰飛插上翅膀,共同擘畫出我國城鎮化、現代化到共同富裕的宏偉藍圖。
縣域城鎮化是我國高質量實現城鎮化的關鍵。作為由農耕文明發展而來的東方大國,以縣為載體的小城市和小城鎮是不可忽視的力量。2021 年底,我國城鎮常住人口為9.1 億人,其中1472 個縣和394 個縣級市城區的常住人口分別約為1.6 億人、0.9 億人,約占全國城鎮常住人口的近30%。以縣城為核心,銜接“城尾鄉頭”“農頭工尾”,縣域成為城鄉融合發展的關鍵紐帶。為滿足人口自由發展需求,避免單一的城市化導致“大城市病”與“縣城空心病”并存,分類引領縣域精準發展,將有力實現擴大內需戰略、協同推進高質量新型城鎮化。
推進科技強、縣域強,應把握好四個關鍵抓手:
一是以科技創新增強縣域產業競爭力。因地制宜,根植科技創新的“金種子”,長出各具特色、萬億級的“實業之樹”,結出“金果實”,縣域才能成為“留得住人”的宜業向往之地。加快信息科技、材料技術、生物科技、制造技術、能源科技等新技術逐漸擴散下沉至縣域,推動縣域產業轉型升級,增強產業競爭力,繁榮縣域農業、制造業和商業。
二是以科技創新助力縣域企業壯大。企業科技創新能力是縣域騰飛的根本所在。數據顯示,全國百強縣內上市公司2019 年度研發投入合計達320.29 億元。有條件的縣域建立一批聚焦產業發展的聯合實驗室、共性技術創新中心等平臺,服務科技型企業成長,梯次壯大企業“微成長、小升高、高變強”。
三是以科技創新保障縣域生態文明。“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縣域高質量發展要加快綠色低碳技術、節能減排技術、化工新材料、高效生態農業技術的應用,依靠科技創新實現縣域的生態美、環境美。
四是以科技創新增進縣域民生福祉。縣域智慧化、現代化發展是城鎮化的重要部分。利用更多智能節能、防險防災的科技元素更新縣域基礎設施。利用民生科技助力教育、文化、衛生、養老等民生關切領域更便捷、更普惠、更人性化,使得縣域成為“安得住家”的宜居之地。
科技創新已成為縣域“用得著、用得好”的銳利武器,培植好科技創新盡情施展的縣域沃土,需要縣域能力與意愿的統一,需要“技術創新”與“體制創新”雙輪驅動。要建立一套有利于縣域科技創新的體制機制,打造引得來、留得住、用得好的創新環境,真正使縣域成為科學技術的“蓄水池”和高端人才的“強磁場”。更重要的是,依靠更多以“科技創造美好生活”為使命的企業家和創業者,以“科技改變世界”為己任的科學家、科研人,以“科技改變縣域”為志向的探路者和實踐者,在全社會用信念和行動,共同走出一條“科技強、縣域強、共同富”的城鎮化之路。

供圖/視覺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