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結束的鐘聲終于在耳畔敲響,那一刻,歡笑淚水都已付昨日,心中釋然的同時,你是否也帶有一絲遺憾或感傷?那段熟悉的日子終已遠去,又是一年鳳凰花開的時節,道一聲珍重,愿君澎湃如昨,前程似海遼闊。
6月,轉換賽道,繼續奔跑。
從“文化遺產日”看“為什么要‘申遺’”
2022年除夕之夜,三星堆青銅大面具在央視春晚驚艷亮相,它寬131厘米,高71厘米,深66厘米,重達131斤,寬頤廣額,面龐夸張,線條流暢,棱角分明,讓無數觀眾深感震撼,紛紛驚嘆于三千年前的古蜀風韻和質樸浪漫,折服于古蜀先民的制作工藝和獨特匠心。然而,這件青銅器只是三星堆遺址的其中一個代表。我國早在2001年便已開始啟動三星堆遺址的“申遺”工作,2013年三星堆遺址被納入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從納入申遺預備名錄到如今已有9年時間,為何三星堆的“申遺”之路如此難行?
據相關報道介紹,雖然關于三星堆文化的興起與消亡仍存在諸多待解之謎,但影響其“申遺”的另一關鍵因素來自三星堆自然遺址的保護。三星堆自然遺址核心區上有數以千計的居民,從三十年前的村舍土坯草頂房到今天的兩層磚瓦房,其遺產環境未能實現有效保護和管理,遺址保存面臨挑戰,三星堆“申遺”仍有一段路要走。
2006年,為了提高人民群眾對文化遺產保護重要性的認識,動員全社會共同參與、關注和保護文化遺產,增強全社會的文化遺產保護意識,營造保護文化遺產的良好氛圍,國務院決定將每年6月的第2個星期六設為“文化遺產日”,2017年起調整為“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這也側面說明了自然遺產保護與文化遺產保護同等重要。
我們為什么要“申遺”?“我們保護文化遺產不僅為我們自己,也是為人類保護文化的多樣性”,“我們的文化雖然不是人類共有的,卻是人類共享的。我們保護自己文明的同時,也在為人類保護一份巨大的、珍貴、不可替代的財富”。致力于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的馮驥才先生曾在首次文化遺產日來臨之際如是說。
夏至日,讓我們一起來Yoga
如果你在放學途中看見一名拎著名牌包、抱著瑜伽墊的職業女性行色匆匆地走進某高檔寫字樓,不用懷疑,她肯定是最近報名了一門瑜伽健身課程;如果你在爬山途中遇到幾十位青少年在枯枝落葉上冥想打坐,不必錯愕,這里不是佛教圣地終南山,你可能只是碰巧撞上了附近某大學“瑜伽與減壓”公選課的授課現場……
為何瑜伽(Yoga)如此風靡?因為練習瑜伽不僅可以鍛煉身體、運動排汗,還能提升個人氣質,釋放情緒和壓力,使人獲得美好舒暢的愉悅心情,并有助于開發人體潛能、智慧和靈性。瑜伽,已不僅是深受大眾喜愛的一種健身方式,更逐漸被演繹為一種高雅的時尚,一種優雅生活態度的象征。
“瑜伽是我們古老傳統的寶貴禮物。瑜伽體現了心靈和身體的統一、思想與行動的統一,這種整體方法有益于我們的健康和福祉。瑜伽不僅僅是鍛煉,它是一種發現自己、世界與自然三者合為一體的方式”,印度總理納倫德拉·莫迪表示,“這是北半球一年中最長的一天,對于世界上很多國家而言有著特殊的意義”。2014年,莫迪在第69屆聯合國大會上提出設立國際瑜伽日,獲得175個成員國支持并通過。聯合國決議指出,個人和全民做出更健康的選擇和采取有利于身體健康的生活方式十分重要。
每年國際瑜伽日,中國、印度、泰國、日本、巴基斯坦、尼泊爾、斯里蘭卡、阿聯酋、英國、法國、美國、墨西哥、巴西等世界各地的上億人口都在通過各種瑜伽活動和比賽進行同步慶祝。
這個夏至日,讓我們一起來Yoga,在一張一弛之中感受柔韌的力量,在一呼一吸之間感受身心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