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貴峰 金衛東

地理事物空間位移是指地理事物在內因或外因的驅動下,由一個區域移動到另一個區域,或由一個位置運動到另一個位置的現象。在其移動過程中,與區域環境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產生了許多新的地理事象,并對周圍環境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主要包括物質流、能量流、信息流、人流等。與地理事物空間位移相關的知識點有很多,本文主要圍繞產業空間位移這一知識點展開論述。
下面我們先來看與產業空間位移相關的一道考題,在解題過程中深入探究此類試題的解題方法。
【原創試題】在下列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2012年,新疆棉花產量占全國棉花產量的比重超過了50%,到了2020年,新疆棉花產量已經占到全國棉花產量的87%。截至2020年棉花生產季結束,新疆棉花總產、單產、種植面積連續26年位居全國第一。在國家產業政策的扶持下,棉紡產能逐漸向新疆轉移。據此完成1~3題。
1.新疆棉花產量穩中有升的主要原因是
A.擴大種植面積? ? ? ? ? ? ? ? ? ? B.大量投入勞力
C.加大科技投入? ? ? ? ? ? ? ? ? ? D.增加灌溉水量
2.促使上海、江蘇等地棉紡企業轉出的主要原因是
A.原料供應不足? ? ? ? ? ? ? ? ? ? B.產業結構調整
C.市場需求減小? ? ? ? ? ? ? ? ?D.企業競爭加劇
3.新疆吸引山東、河南、江蘇等地棉紡產業轉入的主要區位優勢是
A.資金充足? ? ? ? ? ? ? ? ? ? ? ? B.創新能力強
C.交通便捷? ? ? ? ? ? ? ? ? ? ? ? ? D.原料豐富優質
解答此類試題,首先需要找準其想要考什么、怎么考,摸清出題者的意圖,答題時自然事半功倍,以下從幾個方面對試題展開分析。
一、理清知識脈絡
產業空間位移類試題往往以文字、示意圖、區域圖等為情境,以區域優劣勢比較為線索,以區域特征為基礎設置問題,主要考查產業空間位移的類型、發生的區域、方向或規律、產業特征或類型、影響因素(尤其是主導或主要因素)、目的或原因、對區域發展的影響或意義、區域產業發展方向或措施等,考查的重難點是區位分析比較法在產業空間位移中的應用,也考查地理核心素養中的區域認知和綜合思維。圖1是以產業轉移為中心構建的思維導圖,列舉了產業空間位移的目的、原因、方向、規律、影響因素等,是對產業空間位移??键c的簡要思路總結。
二、明晰解題思路
以棉紡織業由東部發達地區向新疆轉移為例。
第一步? 明確區位選擇的主導因素。依據產業投入的差異,將產業分為原料導向型、市場導向型、動力導向型、廉價勞動力導向型和技術導向型,影響其區位選擇的主導因素分別是原料、市場、動力(能源)、勞動力和技術。例如,棉紡織業屬于原料導向型和廉價勞動力導向型工業。
第二步? 判斷產業空間位移的方向或規律。就地域而言,在國內由發達地區向欠發達地區轉移,在國際由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轉移;就產業類型而言,由勞動密集型、輕工業向資金密集型、重工業再向技術密集型轉移。例如,我國棉紡織業由山東、河南、江蘇等省份向新疆轉移。
第三步? 分析影響產業空間位移的因素。在明確產業類型和影響因素的基礎上,分析區位因素發生了哪些變化,使企業利潤下降,競爭力減弱。例如,隨著山東、河南、江蘇等省份的勞動力價格的上漲,棉紡織企業利潤下降,而新疆原料充足、勞動力廉價、享受優惠政策,因此部分棉紡織企業向新疆轉移。
第四步? 探究產業空間位移產生的影響。產業空間位移是把雙刃劍,對產業空間位移國或地區和產業空間位移對象國或地區都會構成有利影響和不利影響,可從產業結構、產業分工、社會就業、生態環境、城市化進程、景觀變化等方面進行分析。例如,棉紡織業從山東、河南、江蘇等省份轉出后,促使該地區實現產業升級,但就業機會也隨之減少,因此當地必須出臺政策促使下崗員工再就業;對新疆而言,棉紡織業轉入可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增加就業機會,加快城市化進程,變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
第五步? 探尋產業發展之路。產業空間位移對象國或地區在接納產業后該如何發展?即在產業引入時,將研發環節一同引入,結合區位優勢,給產業注入科技活力,開發新產品,拓寬銷售市場,提高知名度,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變“制造”為“智造”,促進產業向智能化、綠色化方向發展,實現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的整體提升。例如,新疆出臺的《關于加快承接紡織服裝等勞動密集型產業轉移促進就業的實施意見的通知》中指出,新疆紡織服裝產業的發展要實現“三個轉變”,即促進紡織服裝產業從單一棉花原料路徑向以棉花和化纖為代表的多元化原料路徑轉變,推動勞動密集型產業從初加工為主向科技、時尚、綠色為方向的全產業鏈轉變,引導產業從“政策洼地”向 “產業集聚高地”轉變,其目的是延長產業鏈、增產增效和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
三、解析試題答案
例題以我國棉紡織業轉移為背景,考查新疆吸引棉紡產業轉入的區位優勢和上海、江蘇等地棉紡企業轉出的主要原因,根據題干信息,各小題解題思路如下。
1.提高農作物產量有兩種途徑,即擴大種植面積和提高單位面積產量,如果單產下降,就算擴大種植面積,也不一定能提高總產;棉花采摘需要大量勞動力,但隨著科技的發展,機械化采摘率提高,大量投入勞力,不一定能提高單產;加大科技投入可選育高產、耐旱、抗病性能好的棉花品種,也可改良耕作方式,如科學灌溉和施肥等,從而提高單產;新疆主要靠高山冰雪融水和地下水灌溉棉田,水資源極為有限,增加灌溉水量不現實。故第1題選C。
2.隨著經濟的發展,上海、江蘇等經濟發達省份的勞動力工資待遇水平和技術水平也隨之提高,已經不適合勞動和資源密集型產業的發展,因此產業結構調整勢在必行,棉紡產業轉出后可將資金、技術、人力等資源投入高新技術產業。國內和國際原棉供應充足,國內市場需求變化不大,而且就算是為了主要面向國際市場而把棉紡產業轉移到新疆,為了銷售,企業間的競爭依然很激烈。故第2題選B。
3.南疆地區是我國優質棉產區,而且產量大、穩中有升,所以新疆吸引山東、河南、江蘇等地棉紡產業轉入的主要區位優勢是原料豐富、優質。故第3題選D。
地理事物空間位移的呈現方式還有很多,所謂“學習有法,學無定法,貴在得法”,本文只是一個引子,意在通過地理事物空間位移的其中一個方面來引導大家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提升復習實效,實現“精準復習”“精準應考”,贏得高分,贏得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