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增瑞



摘要:目的 探究單孔胸腔鏡下肺癌根治術治療原發性肺癌患者臨床療效。方法 以隨機數字表法將100例原發性肺癌患者分為研究1組(單孔胸腔鏡下肺癌根治術)與研究2組(三孔胸腔鏡下肺癌根治術)各50例,研究對象我院2018.5-2020.10收治的,探討實施不同治療對治療效果的影響。結果 研究對象在手術時間、淋巴結清掃量上無顯著差異(P>0.05),研究1組在術中出血量、術后引流量上比研究2組少(P<0.05),在引流管留置時間、切口長度、疼痛時間、術后恢復時間上比研究2組短(P<0.05),在并發癥發生率上,研究1組為2.00%,研究2組為14.00%,兩組相比差異顯著(P<0.05)。結論 對原發性肺癌患者采取單孔胸腔鏡下肺癌根治術治療后,可顯著降低手術創傷,促進預后,且并發癥少,安全性高,值得應用。
關鍵詞:肺癌;胸腔鏡;肺癌根治術;單孔;三孔
【中圖分類號】? R563【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2)14--01
肺癌是臨床常見的惡性腫瘤,由于早期癥狀不典型,約60%~80%的患者確診時已處于晚期階段,錯失最佳的手術治療時機[1]。有報道顯示,肺癌總體5年生存率為17%,而我國大部分患者在知識缺乏、經濟條件等因素的限制下,確診后5年生存率表現為更低[2]。因此,早診斷、早治療對于提高肺癌生存率意義重大。近年來,隨著我國醫療技術不斷完善,胸腔鏡技術逐漸步入臨床,且廣泛應用于肺癌根治術中,其具有創傷小、操作簡單、切口小、安全性高等有效,能夠有效規避不良癥狀發生,減少毛細血管破壞,進而提高患者生活質量,降低術后應激反應發生,且預后效果較就佳[3-4]。根據臨床研究資料顯示[5],用單孔胸腔鏡治療肺癌,手術效果安全性高,對患者的影響比較小。本研究對比單孔與三孔胸腔鏡下肺癌根治術的療效,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以隨機數字表法將100例原發性肺癌患者分為研究1組與研究2組各50例,經過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研究對象我院2018.5-2020.10收治的,均經過患者知情同意,兩組基本資料相比無差異(P>0.05),見表1。
納入標準:(1)研究對象基礎信息完整,參與整個實驗步驟。(2)所有患者均自愿參加本次實驗,且依從性較高。(3)所有患者均經過病理學診斷確診,且術前增強CT或磁共振等影像學檢查未發現遠處轉移。
排除標準:(1)存在出血性疾病、神經疾病、精神障礙及其他嚴重性疾病患者。(2)認知功能存在異常者。(3)中途因各種原因退出者。
1.2 方法
術前,所有患者行雙腔器官麻醉;術中,健側單側通氣,患者采取健側臥位,在其腋下墊上棉墊。研究1組手術在患者腋中線第五肋間或者根據患者具體情況向上、向下一肋間開3.5~5.0c m的切口,把保護套放在切口處。在單孔胸腔鏡下,對患者展開肺葉切除和淋巴結清掃手術。之后結扎肺動脈、肺靜脈并用超聲刀離斷,用hemlock夾閉。術后,在切口處預留引流管。
研究2組在患者肋中線第七根肋骨、腋前線第四根肋骨和腋后線第六根肋骨間分別開1.5~2.0cm、4cm、2cm切口。肋中線切口作為觀察孔,放入Trocar;腋前線切口作為操作孔,放入保護套;腋后線切口作為操作輔助孔。用三孔胸腔鏡進行肺葉切除和淋巴結清掃手術。肺動脈、肺靜脈、支氣管完全結扎,超聲刀離斷和hemlock夾閉。
1.3 觀察指標
(1)觀察研究對象各項臨床指標(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淋巴結清掃量、術后引流量、引流管留置時間、切口長度、疼痛時間、術后恢復時間)。
(2)觀察研究對象并發癥情況(切口慢性疼痛、靜脈血栓栓塞癥、胸腔積液)。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9.0統計軟件對全文數據進行計算,計量資料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手術指標對比
研究對象在手術時間、淋巴結清掃量上無顯著差異(P>0.05),研究1組在術中出血量、術后引流量上比研究2組少(P<0.05),在引流管留置時間、切口長度、疼痛時間、術后恢復時間上比研究2組短(P<0.05),參考表2。
2.2并發癥對比
在并發癥發生率上,研究1組為2.00%,研究2組為14.00%,兩組相比差異顯著(P<0.05),參考表3。
3 討論
肺癌屬于常見的惡性腫瘤,發病率在所有惡性腫瘤中占據第一,病死率較高,隨著吸煙人群增多,環境污染不斷嚴重,肺癌發病率也逐年上升。該病隨著病情不斷惡化,可誘發心力衰竭、食欲減退、呼吸困難等現象,進而直接危及患者生活質量及生存時間[6]。
相關研究發現,及時予以手術切除治療,能夠有效清除肺癌原發病灶,優化臨床治療效率,進而延長患者生存時間。但傳統開胸手術治療存在一定缺陷性,無法達到最佳治療效果,且術后易誘發不同程度并發癥,進而直接影響術后恢復。近年來,隨著微創技術得到顯著提高,胸腔鏡已廣泛應用于肺癌外科手術中,且受到臨床醫師的青睞[7]。大量文獻已證實,胸腔鏡下肺癌根治術具有安全性高、創傷小、機體損傷小等優勢,不僅能夠縮短術后恢復時間,還有效規避術后多種并發癥發生。目前,臨床對于三孔與單孔胸腔鏡手術的效果及安全性尚存在爭議,有學者發現,單孔胸腔鏡肺癌根治術的創傷較三孔胸腔鏡手術小,能減輕術后疼痛程度。本次研究結果表明,研究對象在手術時間、淋巴結清掃量上無顯著差異(P>0.05),研究1組在術中出血量、術后引流量上比研究2組少(P<0.05),在引流管留置時間、切口長度、疼痛時間、術后恢復時間上比研究2組短(P<0.05),在并發癥發生率上,研究1組為2.00%,研究2組為14.00%,兩組相比差異顯著(P<0.05),可見,與三孔胸腔鏡相比,單孔胸腔鏡在治療肺癌手術中,具有出血量少、術后引流量少、引流時間短,對患者創傷小、術后恢復時間短等優點。雖然單孔胸腔鏡手術切口小,增加了手術難度,但是并沒有延長手術時間。單孔胸腔鏡手術的切口少,肋間神經損傷風險較低,且器械進出胸腔角度接近90°,能減少對肋間神經的摩擦、擠壓性損傷;同時,手術切口少也能減少應激性炎性介質釋放,減少炎性疼痛發生。由此可見,單孔胸腔鏡手術具有較高安全性,也能減輕術后疼痛程度。同時,單孔胸腔鏡手術由于切口少,更為美觀,也有助于術后功能恢復,也能提高患者術后舒適度。
綜上所述,對原發性肺癌患者采取單孔胸腔鏡下肺癌根治術治療后,可顯著降低手術創傷,促進預后,且并發癥少,安全性高,值得應用。
參考文獻:
[1]王海兵,臧國輝,陳斌, 等.胸腔鏡肺癌根治術對非小細胞肺癌的療效及其對血流動力學的影響研究[J].重慶醫學,2020,49(20):3354-3357.
[2]屈志剛,李金波,胡亞鋒, 等.循環腫瘤細胞在評估傳統及胸腔鏡輔助肺癌切除術治療早期非小細胞肺癌效果的應用[J].解放軍醫藥雜志,2020,32(10):58-61.
[3]蘇雷,魏秀芹.從我國肺癌防控發展看早期肺癌的診療策略[J].醫學研究雜志,2020,(9):1-5.
[4]吳月松,施德昆,汪建春.電視胸腔鏡手術治療肺癌的進展[J].現代腫瘤醫學,2020,28(18):3244-3247.
[5]許藍瀅,徐甜甜,文海, 等.經胸腔鏡下肺葉切除術患者住院費用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衛生軟科學,2020,34(10):65-68.
[6]曾敏,徐利強.單孔胸腔鏡下肺段切除術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療效觀察[J].現代腫瘤醫學,2020,28(20):3560-3564.
[7]婁燕.胸腔鏡手術對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療效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20,40(19):4096-4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