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新貴 覃運開



摘要:目的 淺析壯醫藥線點灸加雷火灸治療帶狀皰疹的療效。方法 納入本單位2020年01月至2022年03月100例帶狀皰疹患者作為研究樣本,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組,其中50例為對照組,執行常規西醫療法;另50例為實驗組,執行壯醫藥線點灸加雷火灸療法。比較兩組治療有效率、癥狀恢復時間、疼痛后遺癥發生率、治療用時方面的差異。結果 實驗組治療有效率較之對照組更高,疼痛后遺癥發生率較之對照組更低,皮損恢復用時、疼痛消失用時、結痂用時均較之對照組更短,治療用時較之對照組更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帶狀皰疹接受壯醫藥線點灸加雷火灸治療,可有效促進癥狀改善,緩解疼痛應激,降低患者后遺疼痛風險,治療效率高。
關鍵詞:壯醫;藥線點灸;雷火灸;帶狀皰疹
【中圖分類號】? R752.1+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2)14--01
帶狀皰疹中醫謂之“纏腰火丹”,民間稱其為“蛇串瘡”[1]。西醫認為帶狀皰疹屬于病毒性感染,治療無特效藥,主張抗病毒療法[2]。祖國醫學在帶狀皰疹疾病治療領域,近年來表現出較高的應用優勢,如操作方法多樣、可內服外用、安全性好等。壯醫是祖國醫學的重要分支,其中藥線點灸更是壯醫的典型外治之法[3]。雷火灸在帶狀皰疹領域的應用由來已久,國內一些醫療機構已將雷火灸用于帶狀皰疹的治療領域,并取得顯著療效[4]。回顧國內文獻,暫未見壯醫藥線點灸聯合雷火灸治療帶狀皰疹的文獻,可見該聯合治法在臨床并未普及。本單位嘗試在常規西醫抗病毒治療的基礎上,加用壯醫藥線點灸與雷火灸治療帶狀皰疹,取得顯著療效。下文總結帶狀皰疹患者接受壯醫藥線點灸加雷火灸治療的療效表現,旨在向臨床推廣這一綜合治療技術。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納入本單位2020年01月至2022年03月100例帶狀皰疹患者作為研究樣本,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組,其中50例為對照組,男女比例22:28,年齡18~53歲,平均(29.62±7.92)歲,病灶腰腹部20例,胸背部13例,四肢17例。另50例為實驗組,男女比例25:25,年齡18~56歲,平均(30.24±8.17)歲,病灶腰腹部19例,胸背部15例,四肢16例。研究獲得本單位倫理組織批準,上述資料對比,P>0.05,有可比性。
(1)納入標準:①確診帶狀皰疹[5];②明確研究內容,愿意參與研究并配合研究過程,簽訂授權文書;③全程參與研究;④成功建立隨訪;⑤依從性良好。
(2)排除標準:①已接受其他治療;②中途脫離研究;③認知障礙;④嚴重全身性感染;⑤妊娠、哺乳期女性;⑥同期加入其他醫學試驗,或脫離上個研究不足30d。
1.2 方法
對照組接受常規西醫抗病毒療法:口服阿昔洛韋片(浙江亞太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9927),0.2g/次,5次/d;利巴韋林氯化鈉注射液(江蘇蘇中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20264)靜滴,0.5g/次/d;
實驗組加用壯醫藥線點灸、雷火灸行聯合治療:(1)壯醫藥線點灸:指導患者選取舒適體位,暴露施灸穴位如阿是穴(皰疹)、內關、陽陵泉及足三里等,1次/d。取足夠的苧麻線,食指、拇指捏住線的一端,將線頭露出1~2cm,并在酒精燈上點燃,保持線頭有火星即可。將點燃端對準腧穴,將其直接、迅速地作用于腧穴皮膚表面。一按火滅即為一壯,每穴灸一壯,以患者被灸處微感灼熱為宜。1次/d,連續治療10d。(2)雷火灸:將雷火灸固定于灸具,選阿是穴(皰疹處)進行灸治,促進皰液吸收、行氣止痛;灸距3cm,以患者微感灼熱為宜。30min/次/d,連續治療10d。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治療有效率、癥狀恢復時間、疼痛后遺癥發生率、治療用時差異,詳情見下:
(1)治療有效率:顯效為皮疹消退,且隨訪未見后遺疼痛問題(視覺模擬疼痛評分≤3分);有效為皮疹治療后的覆蓋面積較之治療前縮小≥50%,或(和)存在后遺疼痛問題(視覺模擬疼痛評分4~6分);無效為不達上述標準,甚至病情惡化。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6]。
(2)癥狀恢復時間:皮損恢復、疼痛消失、結痂。
(3)疼痛后遺癥發生率:若治療結束后,隨訪30d內出現視覺模擬疼痛評分>3分的情況,統計入疼痛后遺癥發生率。
(4)治療用時:兩組治療所用時間比較。
1.4 統計學處理
經SPSS 21.0統計軟件處理所得數據,計數資料用n(%)表示,x2檢驗;計量資料用(x±s)表示,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療效比較
實驗組治療有效率較之對照組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癥狀恢復時間比較
實驗組皮損恢復、疼痛消失、結痂用時均較之對照組更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疼痛后遺癥發生率與治療用時比較
實驗組疼痛后遺癥發生率較之對照組更低,治療用時較之對照組更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帶狀皰疹是常見病,尤其好發于體質虛弱者與老年人群。針對帶狀皰疹的治療,主張時效性,避免患者后遺神經痛等問題發生,影響患者生活質量。本次研究探討壯醫藥線點灸與雷火灸聯用對帶狀皰疹的整體療效。兩項技術如今在臨床均已獲得廣泛應用,其中壯醫藥線點灸為壯醫典型外治之法,在相關文獻中[7],藥線點灸具備改善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的療效。雷火灸也被證實對帶狀皰疹治療有效。但現階段,臨床并無兩項技術聯合應用治療帶狀皰疹的先例,因此本文具備一定新穎性。
研究結果顯示,兩項技術聯合治療帶狀皰疹的治療有效率、疼痛后遺癥發生率、癥狀恢復用時、治療用時均優于常規抗病毒治療。究其原因,藥線點灸在痛癥中應用廣泛,該項技術通過熱刺激,直接作用于患者腧穴對應的皮膚表面;通過熱傳導效應,將藥效輸送至經絡,能夠發揮泄熱透邪、消腫止痛、平衡陰陽、調節氣血之用。本文為藥線點灸患者取阿是穴,主要由于帶狀皰疹的發病機制在于火熱毒邪積瘀于膚,導致經阻絡閉、氣血壅遏,以致病發。灸治阿是穴可疏通局部血絡、引邪發散、以熱引熱;灸治內關穴能夠安心凝神、止痛理氣;陽陵泉促進患者血運循環,發揮通則不痛的功效;足三里補中益氣,止痛效果理想。綜合應用,能夠發揮疏風通絡止痛之效。雷火灸較之艾灸,具備更高的溫度,灸治下能夠令人體組織感受器細胞膜上大分子受激,改變細胞膜通透性,改變人腦內啡肽分泌量與5-羥色胺濃度,進而令人體痛閾提升,發揮更加理想的止痛效果[8]。同樣經過熱傳導的方式灸治阿是穴,進一步發揮止痛療效;聯合常規的抗病毒干預,最終改善患者病情。
綜上,帶狀皰疹接受壯醫藥線點灸加雷火灸治療,可有效促進癥狀改善,緩解疼痛應激,降低患者后遺疼痛風險,治療效率高。
參考文獻:
[1]潘波洋,陳甜,雷龍鳴.壯醫藥線點灸配合臍內環穴針刺治療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臨床療效觀察[J].中華中醫藥雜志,2020,35(1):486-489.
[2]李艷玲,張敏,劉春明.壯醫藥線點灸對帶狀皰疹患者臨床療效及血清Th細胞因子的影響[J].中國中西醫結合皮膚性病學雜志,2017,16(3):214-216.
[3]蔣香玉,粟勝勇,母葉,等.調氣法針刺結合壯醫藥線點灸治療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47例[J].中國針灸,2021,41(1):65-66.
[4]張泓博,于長生.雷火灸聯合身痛逐瘀湯治療四肢部位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療效觀察[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19,21(6):179-181.
[5]中國醫師協會皮膚科醫師分會帶狀皰疹專家共識工作組.帶狀皰疹中國專家共識[J].中華皮膚科雜志,2018,51(6):403-408.
[6]龐宇舟,林基勇,方剛,等.壯醫藥線點灸治療帶狀皰疹療效的Meta分析[J].遼寧中醫雜志,2017,44(12):2483-2486.
[7]龐瑞康,范郁山.朱璉抑制Ⅰ型針法結合壯醫藥線點灸治療急性期帶狀皰疹的臨床研究[J].中國針灸,2021,41(6):608-612.
[8]王海燕,張軍,張相鋒.毛刺聯合雷火灸治療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臨床觀察[J].河北中醫,2020,42(1):121-124.
課題名稱:南寧市武鳴區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計劃項目合同(壯醫藥線點灸加雷火灸治療帶狀皰疹的臨床應用)
合同編號:2020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