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俊麗
摘要:我國的醫療衛生水平在不斷的提升,人們對自身權益的保護意識也越發強烈,在此大環境下,對醫院醫療護理的要求和標準也越發嚴格,風險防范已經成為多數臨床護理工作的關鍵點。神經內科患者在臨床護理中具有特殊性,病情發展快、并發癥嚴重、患者年齡較大等等,對展開護理工作存在更多風險問題。對于神經內科的護理工作者而言,必須要充分的了解護理工作中存在的潛在護理風險,并對此展開針對性的防范措施,提升神經內科臨床護理整體水平。
關鍵詞:神經內科;潛在風險;管理與防范
【中圖分類號】? R473.5【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2)14--01
引言:本文著重探究神經內科護理工作開展過程中存在的潛在護理風險,這是臨床護理工作者必須買你對的現實性問題,神經內科的患者普遍年齡較大、病情發展快,做好護理工作的安全防范工作,需要充分了解神經內科的潛在風險,做好防范風險預案和解決措施,若發生護理風險問題,及時采取可行性的措施,降低影響。
一、一般資料與方法
(一)一般資料
本次的主要研究對象為2021年3月~2022年3月我院收治的神經內科患者110例,在研究的過程中,將110患者隨機分為兩種,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患者各55名患者,其中觀察組男性比例為30例,女性比例為25例,普遍年齡在55歲到80歲之間。對照組男性為33例,女性為22例,平均年齡在53歲到82歲之間,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相比無統計學差異,具有可比性。
(二)方法
對照組的患者進行日常的飲食、藥物等常規護理。觀察組的患者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增加風險管理。如護理人員加強對于病房環境的巡查,防止患者出現墜床、摔倒等物理風險傷害,護理人員還需要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的詳細講解,告知患者可能存在的各種風險等。
二、結果
通過對察組和對照組的患者的分析對比可以了解到,觀察組的患者出現護理風險的幾率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表明實施互利風險管理,對臨床護理工作的開展有著實質性意義。兩者之間明顯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三、討論
神經內科發生護理風險存在多個方面的因素,首先患者身體的因素,大部分的神經內科所收治的患者都是老年人,年齡偏大,身體各項機能下降,器官功能逐漸降低,這些都是潛在的護理風險,因此神經內科的患者具有特殊性,也比其他的患者更具有護理風險。各個生理特征隨著年齡的增加在不斷變化,老年患者一旦患病身體抵抗能力會直線下降,重要的臟器也會受到影響,常伴有多系統的慢性疾病。神經內科的患者其身體內部的神經敏感程度會比其他人更低,行動受到限制、意識變得模糊,如某些神經內科的患者頭部組織發生病變,就會出現行動不便以及記憶力衰退等情況,在這樣的狀況之下,如果護理工作還不能全面的考量到各種可能發生的風險問題,并做好預案處理,則可能會導致患者發生較嚴重的意外事故,這對于患者的安全都有著較大的影響。在心里方面,由于老年患者較為依賴家庭,社會關系越發薄弱,他們更容易出現心理問題,很多老年人都會出現孤獨、焦慮等負面情緒。尤其是神經內科患者普遍的治療時間較長,他們擔心家庭經濟壓力,會給自己的子女造成較大的負擔等,因此他們在忍受疾病痛苦的同時也承受著較大的心理壓力。在住院的期間對醫生、護士的依從性較差,往往表現為消極、低沉的精神狀態,甚至部分患者還會抗拒治療,也會導致意外事故的增加。
護理人員的因素。很多的護理工作者并沒有具備較強的責任意識以及主動服務的觀念,在護理工作開展的過程中沒有嚴格按照護理流程執行,導致護理工作存在操作不合理的情況,如在給患者做相關的監測的時候態度不夠嚴謹,沒有詳細記錄數據,如此一來,醫生得不到較為詳盡的信息,也不能作為患者治療的有效依據,沒有很好發揮護理的作用,影響患者的治療效果,同時因為護理工作者等責任意識比較薄弱,當出現以上問題的時候,沒有第一時間解決,引發不良后果。其次,醫患之間的溝通交流是護理人員與患者及其家屬相互信息的主要方式,通過溝通與交流護理人員可以傳遞醫院的治療方式以及護理理念,讓患者和家屬能夠放心在醫院接受醫生的治療。通過溝通與交流,護理人員也可以了解患者家屬的真實需求,盡可能滿足他們的護理需求。通過溝通交流可以改善醫患關系,患者也能夠通過相互溝通和交流了解自身的疾病以及注意事項,從而降低護理發生風險。
四、防范措施
(一)加大對患者的風險意識的教育
神經內科患者在入院治療的過程中,針對不同的患者,要采取合適的方法對其展開風險者意識教育。給患者傳授相關的護理常識,讓他們對神經內科的疾病以及護理工作的開展有更為清晰的認知,在之后可以更加的配合醫護人員的工作。患者在住院治療中遇到了困難,護理人員也應當及時幫助安撫患者。另外患者還要展開適當的體育鍛煉,提升身體抵抗能力,做到適當的勞逸結合,幫助患者福慧身體機能。其次,增加患者之間的溝通交流,在護理工作開展的過程中,也要將患者的病情發展情況及時的傳達給患者及其家屬,讓他們了解每一個階段應當采取的治療措施,由此減少醫患之間的誤會,也能夠及時的安撫患者以及家屬,減少不良情緒、打消疑慮。尤其是對于一些態度比較消極的患者,更是要給予他們正確心理引導,經常與他們溝通與交流,讓他們可以放緩心態,由此來獲得患者更多的信任,這對于今后工作的開展也有著重要的意義。
(二)增強護理工作者的風險意識,提高其護理技能的水平
要定期展開精神內科護理人員的培訓學習計劃,學習醫療護理相關的法律法規,增加他們的風險責任意識,可以將之前的臨床事件作為案例加以闡述,讓他們知曉如何在工作中進行安全風險的管理以及防護。護理的任何一個環節都非常重要,只要嚴格執行相關規定,實現安全護理,才能降低神經內科護理工作中發生風險的幾率。另外,醫院還可以為護理人員提供學習交流的平臺,組織護理人員學習先進的護理理念和方法,提升護理技能,在護理中能夠滿足多方面的護理要求。
結語:綜上所述,神經內科存在潛在的護理風險,應加強對護理工作的監管力度,加強對護理風險的管理,減少出現風險的幾率。
參考文獻:
[1]陳慧蓉.急診護理風險與防范[J].保健文匯,2020(11):79.
[2]葉慧.內科護理管理工作中潛在風險與防范措施[J].中醫藥管理雜志,2020,28(13):154-155.DOI:10.16690/j.cnki.1007-9203.2020.13.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