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萱
在產業變革的時代語境下,實體經濟的振興發展,關乎城市能級的躍遷、城市競爭力的提升。堅定不移抓實體經濟,成為青島面向未來塑造城市比較優勢的戰略選擇。
截至四月底,青島58家境內上市公司2021年年報以及2022年一季報已經全部披露完畢,其中,由2021年新登陸A股的14家上市青企組成的“2021級新生”交出的“成績單”尤為引人矚目。
不僅是耀眼的數字,在資本市場全面深化改革和青島傾力發展實體經濟的大背景下,以制造業與高端服務業為主體的“2021級新生”持續創新產品與服務,產業升級不斷加速,向“模范生”進階的趨勢明顯,由此也帶動資本市場“青島軍團”結構日漸優化,經濟轉型“領跑者”角色更加突出。
“青島軍團”高質量發展的縮影
2021年“青島軍團”在中國資本市場展現出驚人的爆發力,新增14家A股上市公司,創歷史最好成績,新增上市公司數量和總數均穩居山東省首位。更為重要的是,由征和工業、海泰新光、海程邦達、百洋醫藥、德才股份、青島食品、云路股份等組成的“2021級新生”多處于行業科技發展的最前沿,為各自行業的佼佼者,登陸資本市場后,在推動研發創新、持續加大資本支出、優化資本結構等方面表現突出,成為青島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最佳“代言人”。
根據年報,2021年,青島14家新上市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298.54億元,同比增加93.4億元,增幅達45.53%,遠高于全市所有4669家A股上市公司2021年營業總收入增長19.81%的水平,也高于青島58家境內上市公司同比20.17%的增幅。青島58家境內上市公司營收增長速度前十的企業中,“2021級新生”占據了4席。
再以體現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利潤指標而言,“2021級新生”展現出良好的盈利能力。根據年報,2021年,14家新上市公司實現凈利潤19.89億元,同比增加6.79億元,增幅達51.83%,高于全市所有4669家A股上市公司2021年平均凈利潤19.56%的增幅。
2021年,14家新上市公司中近七成實現凈利潤同比的正增長,其中海程邦達凈利潤增長達158.5%,百洋醫藥增長55%,豐光精密增長46.4%,云路股份、冠中生態、海泰新光的凈利潤增幅也都超過20%。
彰顯實體經濟的韌性
在產業變革的時代語境下,實體經濟的振興發展,關乎城市能級的躍遷、城市競爭力的提升。堅定不移抓實體經濟,成為青島面向未來塑造城市比較優勢的戰略選擇。青島軍團“2021級新生”在實體經濟方面彰顯的韌性出乎了很多人的意料,更讓資本市場看到了青島打造“筑牢實體經濟根基,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再塑發展新優勢的底氣與信心。
征和工業在年報中表示,2021年面對復雜嚴峻的常態化疫情防控、伴隨著原材料價格上漲、海運集裝箱緊張及海運價格上漲等諸多困難,征和工業實現逆勢增長。云路股份披露年度報告顯示,2021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9.36億元,同比增長30.82%的;實現歸母凈利潤1.2億元,同比增長24.94%,公司新產品的市場份額實現了快速增長。
2021年,北交所的設立成為資本市場的高光時刻。“2021級新生”中,建邦科技和豐光精密是北交所第一批上市公司,代表著青島成長型、創新創業企業的活躍度。豐光精密年報顯示,2021年公司半導體裝備制造類產品、工業自動化類產品、汽車類產品營業收入均比上一年同期有明顯提高,其中半導體類產品、工業自動化類產品比上一年同期增加了4887.27萬元,增幅為46%。建邦科技年報顯示,2021年公司成功研發特斯拉 MODEL 3主動進氣格柵,更好地滿足市場與客戶的需求,以產品質量和多樣化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不斷突破業績成長天花板。
涌現更多“新生代”
上市青企“2021級新生”圓滿完成了首秀,“2022屆新生”也正悄然“擴容”。
4月28日,青島泰德汽車軸承股份有限公司的北交所IPO申請成功過會,這是北交所開市以來首家過會青企,也是繼建邦科技和豐光精密之后,即將在北交所上市的第3家青企。1月12日,青島創新奇智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通過港交所聆訊,青島即將再添一家H股上市企業;兩天后的1月14日,青島盤古智能獲創業板上市委審議會議通過,將在創業板掛牌上市。
根據Wind數據統計,截至5月1日,山東有38家企業處于排隊上市狀態,其中,青島有12家,占了近1/3。
如果說上市企業的數量與質量越來越成為人們觀察、定義乃至眺望城市經濟發展重要的維度,那么上市后備企業的培育代表著城市經濟的未來與潛力。經過幾年間的精心打造,青島“培育一批、輔導一批、排隊一批、上市一批” 的后備梯次發展格局已經形成,更多更優秀上市青企“新生代”將成為青島經濟不斷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源”與“顯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