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娜 李耀華 李月娥 楊艷 李志超 杜麗英
摘要:目的:討論PDCA護理對肩袖損傷修補患者手術后肩關節功能的影響。方法:在我院收治的肩袖損傷患者中選取100例為研究對象。依據住院治療時間分成對照組和對照組,對照組患者給予一般護理方法,而研究組患者則要在對照組患者的一般護理方法的基礎上選用PDCA護理方法。在實際數據開始后,比較2組患者肩關節功能修復以及鍛煉依從性的差別。結果:在患者執行PDCA護理后3個月,肩關節功能得分、鍛煉運動依從有效性均高過對照組,差別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通過相關研究,對患者執行PDCA護理,可以有效做到患者的運動鍛煉依從性大大提高,推動患者在手術后肩關節功能修復、提升患者生活品質、提升患者滿意率等實際效果。
關鍵詞:PDCA護理肩袖損傷;肩關節功能;治療依從性
【中圖分類號】? R47【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2)14--01
肩袖損傷是普遍的肩關節退行性疾病,多見于老人群,發病率約占肩關節病癥的17%至41%,肩袖損傷后關鍵以晚間痛疼為主要癥狀,伴隨內旋、外旋、外旋肌張力變弱等病癥,假如無法得到立即高效的醫治,非常容易造成肩關節功能損傷。肩關節手術醫治是肩袖損傷的治療方法之一,臨床醫學上常見,手術治療成功率較高,功效不錯。手術后6個月是骨關節功能、肌張力等修復的關鍵期,開展規范化的康復訓練可以減輕手術后功能阻礙,推動患者恢復效果。PDCA護理方法患者的干預非常完善,不但對疾病治療有充分的輔助的實際效果,并且對患者的日常生活、感情心理狀態和其他領域有重要影響。本文為討論PDCA護理在肩袖損傷修補后患者功能鍛煉中的使用實際效果,將PDCA護理管理機制和一般護理的方式各自運用于肩袖損傷修補后的患者,比較兩組臨床醫學實際效果,現階段報導如下所示。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以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期間在我科住院治療的肩袖損傷患者100例為研究對象,挑選男性患者50例,女性患者50例,年紀在34至71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2.8±4.9)歲,依據住院治療時間,兩先住院治療的患者50例作為對照組,而在中后期住院治療的患者50例作為研究組。患者的收治規范:第一,經過MRI確認的肩袖損傷患者;第二,保守治療失效或實際效果不太好;第三,有正常的溝通交流、閱讀文章、邏輯思維能力的人;第四,對手術方法知情同意。排除收治標準規定為:第一,出現肩關節凈損害、負傷、肩關節骨裂患者。第二,極大的肩袖裂開患者;第三,伴隨有比較嚴重的肝部、慢性腎臟病、心腦血管病和精神類疾病;第四,不能進行全部醫治,回絕參加本研究的患者。
1.2研究思路
對照組基本護理患者,依據患者健康教育知識途徑表采用恰當的護理對策,手術前功能鍛練具體指導,手術后與醫師一起制訂恢復運動計劃,每日催促患者鍛練,康復時授予功能鍛練手冊,康復后電話隨訪。
研究組在一般護理方式下根據PDCA護理管理方法患者肩關節功能恢復。具體如下:
1.2.1方案
系創立PDCA護理組,對對照組開展回顧性分析調研,匯總患者術后恢復中存在的不足,根據PDCA護理,通過患者的功能健身運動有效性,有希望推動患者肩關節功能的修復。
1.2.2執行狀況
對患者開展人性化的康復治療具體指導,由護士和醫生構成協作工作組,參加患者恢復管理方法制定。第一,建設一個康復微信的公眾平臺,即時消息推送系統疾病專業知識和功能運動視頻。依據手術后健康教育知識途徑表監管患者的健身運動??祻蜁r制做患者檔案資料,制訂恢復方案,創立診療協作家中瀏覽工作組,按時追蹤,保證恢復總體目標準時進行。第二,減輕患者痛疼。加強疼痛管理方法,協助患者正確對待痛疼。開展多方式止痛解決,立即評定止痛實際效果,健全人性化止痛計劃方案。第三,護理方法普及。溝通交流止痛方法,比如心理療法、運用冷療等多種多樣對策止痛。第四,細心聽患者訴說自身感覺,協助患者有效解決負面情緒。與疾病患者溝通交流,建設診療患者交流會,提升患者的恢復信心。第五,配備健全多種多樣肩關節功能運動器材。如:臂力皮筋、肩關節活動條。
1.2.3查驗
對于使用PDCA管理方法進行工作的研究組,進行定期查驗各類護理干涉對策的實行狀況,評定干預對策實行后的實際效果,探討執行流程中產生的問題,融合患者以及親屬、醫師和別的護理工作人員的建議,健全將來執行的下一步工作方案。
1.2.4實際效果點評
應用肩關節功能成績表,評價患者的功能健身運動有效性。鍛煉的依從性,即患者自行準時鍛練,進行康復訓練。一部分遵循,即患者必須護理工作人員或親屬催促和查驗,才可以進行。不愿意就是指患者不可以按照計劃開展,姿勢不規律,隨便提升或降低健身時間。依從性成績=整體遵循率/總人數x100%。
1.3統計分析方法
應用SPSS18.0統計分析軟件解決數據信息,將小組之間數據進行分析、檢驗,最終P<0.05,具有統計分析實際意義。
2結果
2.12組患者手術后3個月的肩關節功能成績比較
研究組患者的疼痛、肩關節康復和肌張力效果優于對照組,其差別在統計數據上更有意義(P<0.05)。
3討論
肩袖損傷患者恢復時間長,功效慢,醫治操作過程中隨著痛疼、發脹等不適感,患者非常容易出現欠佳心態,這種負面情緒對身體功能身心健康和患者生活品質有一定危害。根據PDCA護理方法不斷醫治患者,一方面干預患者心理狀態,維持穩定情緒,以良好的心態積極開展和幫助康復治療。另一方面,開發設計人性化恢復。運動康復模式能夠更好地修復患者的功能,突顯患者康復訓練的有效性。因而,研究組患者手術后3個月痛疼、肩關節主題活動及肌張力成績均高過對照組。
綜上所述,引入PDCA護理運用于肩袖損傷患者的延續性醫治中,患者恢復健身運動有效性明顯增強,對于肩關節功能康復具有非常大改進,可使用于臨床醫學推廣。
參考文獻:
[1]張潔.延伸護理對關節鏡下肩袖損傷修復術后患者的影響[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9,4(25):2.
[2]唐菊香.延續護理結合術后康復鍛煉在肩袖損傷修補術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20,5(10):1.
[3]徐慧楠.手術護理配合對肩關節鏡下治療肩袖損傷的效果分析[J].中國冶金工業醫學雜志,2021,38(5):2.
作者簡介:塔娜,性別:女,民族:蒙古族,1985年10月7日出生,籍貫:內蒙古呼和浩特市。2005年7月畢業于內蒙古醫院附屬衛生學?,F最高學歷:本科?,F工作于內蒙古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從事學科:運動醫學中心。職稱主管護師,研究方向:運動醫學患者的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