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規院(北京)規劃設計有限公司 石永洪 張又天 單 丹
大同市位于京津冀、晉中盆地和呼包鄂金三角中間地區,是我國“中部崛起”戰略的重要支點,同時具有融入京津冀及促進晉冀蒙交界地區發展的戰略意義。但目前大同市在區域服務職能及自身產業結構等方面與區域中心城區仍有一定差距,無法起到支撐三區中部“經濟塌陷地”發展的作用。都市區在市域現狀產業體系構成中,約占全市GDP的80%,工業增加值約占全市的90%。可以說都市區是大同市經濟發展的核心承載空間,而產業園區是都市區經濟發展的首要動力,且產業園區主要集中在城市邊緣地帶,都市區園區的一體化構建有利于提升大同區域中心城市地位及聚集更大范圍的生產要素,促進工礦城市轉型和都市區內各板塊良性發展。
大同市都市區產業園區包括四區一縣內的總計12個園區,園區規模為118km2,其中3個產業園區(農業園區、伊磊乳業產業園、橋南工業轉型示范區)規模不足1km2,園區整體建成比例不足30%。
產業園區是生產及交易的空間聚集區,依據其功能需求和衍生經濟行為的變化,空間特征和聚集方式有所差異。大同市產業園區的發展大致可劃分為要素集群、產業主導、創新突破、現代科技都市4個階段,每個階段的核心驅動力、園區功能、產業空間形態具有不同特點,如圖1所示。

圖1 大同市產業園區發展階段及特征
通過對大同產業園區發展階段的判斷,可更加科學和理性地分析目前所處階段面臨的核心問題,引導產業園區向正確方向發展。綜合來看,都市區產業園區總體處于起步階段。
目前,大同市工業結構相對單一,“一煤獨大、結構畸重、產品初級化”的問題仍較突出。煤炭工業占大同市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由52.1%提升至67.9%,占山西省煤炭產業的比重卻由20.2%下降至8.4%。而煤炭相關產業總體規模偏小,所占比重低。
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雖已超過工業,但仍未擺脫對煤炭產業的依賴。新興產業板塊的產品結構較單一,產業鏈較短,附加值不高的園區多處于要素集群階段和產業主導階段,集中在產品生產與制造環節,產品結構較單一。同時,新興產業板塊缺少自主研發功能,產業集聚初期過后發展動力不足。
煤炭產業與非煤產業背向發展,多方向拉大城市框架。煤炭產業位于城市西部,非煤產業位于城市東部,形成“礦追著城,城躲著產”的局面,造成煤炭和非煤兩大板塊聯系困難。分散的產城空間格局導致“產、城”階段性運轉不暢,距離拉大,城市生產服務功能難以培育。在此背景下,城市向東發展受到園區包圍,空港區、高新區及裝備園南部地區的發展受到限制,園區就近就易發展,其自身發展空間受限;經開區、紡織園、裝備園等位于城市邊緣,受京大高速、湖東編組站、機場等重要交通設施限制,用地空間局促,未來拓展空間不足。
缺少入園門檻限制,園區產出效率低。2019年大同市轄區工業用地平均開發強度為0.19億元/hm2,略高于山西省平均水平,但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反映出大同中心城區工業用地利用粗放,效益低下。煤炭和醫藥兩大傳統優勢板塊地均產值較高,新興裝備等先進制造板塊產值偏低。
從因地制宜、生態友好、產城融合、產業互促等視角,提出產業園區一體化策略及空間構建模式,如圖2所示。

圖2 研究技術路線
1)總體層面 抓住發展機遇,尋找發展動力,通過政府扶持引導,補充產業發展短板,形成多元產業體系,促進產業全面轉型升級。
2)產業層面 調整優化產業結構,促進產業戰略轉型,實現城鄉統籌發展,以煤炭產業及相關行業轉型發展為基礎,以旅游服務產業為動力,統籌帶動城市產業發展,促進城市產業整體提升;以現代服務業為紐帶,聚集人氣,提升中心服務職能;以醫藥制造與裝備制造為重點,培育兩大新興產業增長點,促進全區產業聯動,產城一體化發展。
3)空間層面 整合與優化現狀園區布局,打造產城融合、高效集約、生態可持續的產城一體化空間發展格局。
在周邊已形成首都經濟圈、呼包鄂城鎮群、太原都市圈三大強勢城鎮群的前提下,大同市未來發展應積極尋求多方合作,全方位融入區域都市圈,并與周邊城市進行優勢互補、錯位發展,拓寬資源共享平臺。
從自身角度來講,大同市應積極培育多元比較優勢,破解自身產業結構中“一業獨大”的突出問題,同時為成為綜合型區域性中心奠定基礎,逐漸培育出“對外輻射、向內集聚”的雙向功能。
依托現有產業基礎,發揮技術、管理等優勢,加快企業制造與服務環節分離,推動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構建綜合生產服務集群;整合區域產業發展,依托產業優勢,打造具有區域輻射能力的產業核心;積極培育技術研發、生產服務、商務服務功能,構建三省交界區域性產業及綜合服務中心。
大同市經濟發展盡管具有中心城區高首位度的特征,但中心城區以集聚作用為主,產業擴散及輻射帶動作用較弱。未來應強化中心城區的服務與帶動作用,一方面繼續發揮中心城區對市域、晉北地區的綜合服務職能,尤其要加強中心城區生產性服務職能;另一方面通過建立中心城區的金融、科技研發、物流、信息等平臺帶動傳統制造業轉型與升級。
通過“政府搭臺+政府扶持”方式,補齊四大優勢產業板塊升級的關鍵環節,實現以龍頭企業為帶動的產業良性循環機制(見圖3)。

圖3 產業發展思路
一方面鞏固原有產業優勢,以創新驅動帶動工業化轉型升級,提升城市綜合競爭力,重點培育新能源、新材料、醫藥、裝備制造等戰略新興產業;另一方面,聯動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依托文旅資源推動現代服務業升級,同時做強商貿物流產業,扶持特色現代農業體系,鼓勵民營經濟發展。
產業園區的布局應與城市總體發展方向及結構一致,通過外圍的專業化園區建設,有機疏解城市核心區空間發展壓力,避免形成工業圍城等不良局面。綜合分析大同都市區內生態環境、土地、區位、交通等資源優勢,依據各類產業空間發展需求,因地制宜布置產業園區,實現資源與空間合理化配置。突出后續產業不確定性和彈性開發特征,體現規劃對未來不確定因素的應對措施,通過對產業發展趨勢的判斷,預留必要的彈性發展空間。
總體布局從產業基礎、交通區位等條件入手,依托都市區資源本底條件,明確產業發展方向和約束條件;立足產業基礎板塊,補充產業動力功能,強化優勢產業板塊;發揮X形交通結構優勢,打造商貿物流產業體系,形成以經開區為研發孵化總部中心,帶動城市內外圈層產業板塊聯動發展的空間模式。以煤炭和非煤兩大城市產業板塊為主,以板塊互促格局為輔,形成“兩大兩小”板塊互促的產業格局。同時,優化調整一醫藥園、花園屯、裝備園南部、經開區南部等不合理的產業空間,從產業鏈角度織補產業板塊上下游功能、補充基礎服務設施,并為承接首都轉移、產業升級等高端功能預留發展空間(見圖4)。

圖4 產業園區布局模式
堅持以可持續發展為核心理念,形成“山水相連、綠廊環抱”的生態格局(見圖5)。順應北山南水的山水格局,通過主干廊道梳理構建山水關聯的城市山水格局,在御河、十里河、口泉河、高鐵沿線構建主干生態廊道。在產城關系方面,沿山前生態綠廊-口泉河-東環快速-大秦線-甘河構建環城綠帶,嚴格控制城園蔓延。此外,通過生態景觀廊道的控制和建設,加強城市內部生態板塊與外圍山水背景的聯系,構建內外聯通的生態景觀系統。

圖5 生態安全格局
目前,大同市城市空間分布過于分散,城市單中心結構無法支撐外圍工業組團,城市職住關系不平衡,交通服務運營成本高,城市交通通行效率較低。根據美國社會評判學家米爾斯的觀點,城市用地的最優配置應是貨物運輸成本和勞動者通勤成本之和的最小化,即新城的通勤時間短于從城市直徑一端到另一端的通勤時間。因此新城與中心城的距離不應過遠,由此可有效降低通勤和運輸成本。
立足過于分散的城市與園區建設現狀,應通過優化產城空間關系以提高城市運營效率,完善城市形態,依據產業園區到中心城區的距離,都市區形成“近圈層產業園區+4個外圍產城組團”的空間格局(見圖6)。一方面,將邊緣型產業園區納入中心城協調發展區,使其充分利用中心城外溢的優勢資源提升綜合發展水平,并適當承擔部分城市職能;另一方面,遠郊型產業園區組團式發展,不僅可拉近產業園區與中心城的距離,也有利于完善園區公共服務配套設施體系,彌補目前產業園區功能單一的不足。

圖6 產城一體化結構
產業園區的就業人口與其產業類型和總體規模關系緊密,因此可根據各產業類型對應的就業密度及相應的產業用地規模估算直接就業人口,進而根據直接就業人口估算園區帶動的間接人口,包括配套服務帶動的間接就業人口(本估算取直接就業人口的50%)和直接就業者的帶眷人口(本估算取直接就業人口的75%),從而確定產業園區居住需求人口總數,預計都市區范圍內產業園區將帶動37萬人入住。
原則上,人口超過5千的產業園區應布置產業服務基站,包括職工宿舍、綜合超市、醫療站等基本生活服務設施和公園綠地等公共服務設施;人口超過1萬的產業園區須布置綜合性組團服務中心,包括生活服務設施、商貿服務設施及各類公共服務設施;人口超過5萬的產業園區則應成為產業新城。在都市區最終形成“城市公共服務中心、組團服務中心、產業服務基站”的公共服務體系。
為避免“貨運圍城”的不利局面,同時增強園區之間及園區對外的交通運輸聯系,解決“去與留”的問題,應當在既有放射型路網的基礎上增加左云至朔州應縣的高速公路,與榮烏、渾大、大呼高速形成規劃區外環線,以便捷外圍產業園區之間的交通聯系,同時通過環路疏解過境交通。在環路基礎上,重點構筑7條放射性通道,一方面加強園區與主城的聯系,邊緣型園區與交通干線無縫對接,外圍型園區至少要保證2條高等級道路方便到達;另一方面要加強園區與區域的對接,強調園區對外的快速貨運聯系,保證每個園區均有高速公路口,同時園區間規劃快速聯系環。
城市內部及周邊產業園區的有序建設是城市經濟健康運轉與城市空間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依托。本文在充分利用現有空間資源的基礎上,對大同市各園區產業進行戰略性、一體化、多層次梳理,從策略到實踐提出有效規劃途徑,推動各園區由“獨立發展”向“與城市整體一體化發展”轉變,以期對相關產業園區統籌發展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