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大連理工大學 欒馳鎧
山東省港口集團有限公司 張天明
中交水運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 鄭子健
大連理工大學 徐蘊卓 王文淵
“港產城”協調發展的內涵是以港口為龍頭、產業為核心、港口城市為載體[1],在全面、系統分析三者聯系的基礎上進行統籌規劃,開展港口轉型升級、產業合理集聚,促進城市繁榮發展。隨著“港產城”關系不斷演變,土地矛盾成為阻礙港城關系良性發展的關鍵。土地利用結構直接影響“港產城”協調發展水平,二者聯系緊密,用地格局的優化能夠有效促進港、產、城的全面融合發展。
在此背景下,本文首先提出面向“港產城”協調發展的港口及臨港土地利用分類體系,并以青島港老港區為例,開展面向“港產城”協調發展的土地利用情況分析,并提出優化建議。本文將“港產城”協調發展理念與土地利用優化相結合,對推進“港產城”協調發展和土地資源的合理利用具有重要意義。
制定針對港口及臨港區域的土地利用分類體系,是分析“港產城”發展狀況、優化土地資源的重要基礎和工作手段。
“港產城”一體化發展的理念得到越來越多的學者及從業者的認同[2],港口功能隨著供應鏈物流和貿易服務的興盛而不斷向新領域發展[3](見圖1)。港口功能定位對相應的用地需求有著重要影響,其發展變化直接推進了港口及臨港用地類型的演化。除碼頭作業用地、物流倉儲用地及支持系統用地等傳統的港口生產用地外,其他用地需求諸如商貿服務用地、休閑娛樂用地以及綠色生態用地等用地類型正逐漸凸顯[4]。

圖1 港口功能與用地需求演變
本文提出的面向“港產城”協調發展的港口及臨港土地利用分類體系,主要針對港口與城市產業發展相互作用過程中的土地利用情況,重點關注港口作業涉及的具體流程以及土地的規劃管理問題,統籌考慮土地自然屬性與功能用途。
本分類體系適用于港口及臨港區域空間,服務于港口及臨港地區土地利用統一規劃及精細化管理,并可作為微觀層面港城空間結構演變、土地資源監測與仿真、港口及臨港土地利用效益研究等進一步研究的基礎[5]。
本分類體系共分為三級,包括港口生產用地、臨港產業用地、城市生活用地、其他用地及水域5個一級類、25個二級類以及45個三級類(見表1)。

表1 面向“港產城”協調發展的港口及臨港土地利用分類體系

續表
老港區是青島市發展最早、距離中心城區最近的港區。隨著老港區后方城市功能不斷拓展,現有空間無法滿足“港產城”協調發展要求。在對老港區土地利用分類的基礎上,綜合考慮港口土地利用結構、港城產業聯系等方面,對港口土地利用情況展開分析(見圖2)。

圖2 青島港老港區及臨港區域土地利用分類
以老港區為中心,綜合考慮臨港地區實際建設情況、行政區劃以及交通干線等因素,選取港區及后方總面積約918.8hm2的區域為本案例土地分類范圍。
選擇本文分類體系中的部分類別,依據處理過的遙感圖像中地表實物的幾何特征和光譜特征,并結合青島市土地利用現狀與規劃調查,通過監督分類和目視解譯相結合的分類方式,對老港區及臨港區域的土地利用情況進行劃分,分類結果如表2所示。

表2 青島港老港區及臨港區域土地利用情況
根據《青島港總體規劃(2018-2035年)》,青島港老港區以國際郵輪等旅客運輸為主,兼顧集裝箱和城市物資運輸,積極拓展商貿、金融、信息、文旅服務等功能。從土地利用情況可發現,臨港居住用地、濱水生活用地、商業服務業用地為老港區臨港土地利用占比最高的3種土地利用類型,以城市濱水生活為特色的老舊港區更新改造模式初見成效。從“港產城”協調發展角度來看,青島港老港區的土地利用仍存在較多問題。
2.2.1 港區土地利用結構不合理
由于老港區建設時間較長,港區建設布局與城區有明顯差異,造成二者空間上的阻隔,港區土地利用結構已經不適應青島市現代化發展的要求。例如綠化用地僅占港區土地及臨港土地面積的5.7%,港區綠化面積較少;城市道路與交通設施用地占2.5%,港區內道路密度較低,但因道路用地建設不合理,城市公交車、私家車等在沿港區外圍繞行時易與貨運車輛形成擁堵,阻礙了城市交通發展,加劇了港城土地利用矛盾。
2.2.2 港城產業聯系薄弱
青島市產業結構重心正在向第三產業偏移,從港區及臨港區域的土地利用情況可看出,低端產業相關的堆場、倉庫等占用較多土地,游艇碼頭面積占比5.3%,港區郵輪、客運及滾裝碼頭作業區面積占比2.3%,旅游與文化游憩用地面積較少。港區發展依存產業結構單一,與青島市其他產業聯系較薄弱。
綜上所述,土地利用結構的不合理及港城產業聯系薄弱的現狀制約了青島港老港區的轉型升級,也阻礙青島市發展濱海度假旅游的戰略,亟需對老港區進行土地利用優化,促進“港產城”的協調發展[5]。
青島港老港區周邊自然景觀和城市景觀資源豐富[6],需要明確老港區功能定位,發揮其區位優勢,大力發展濱海旅游度假產業,規劃建設客運服務區、觀光游憩區等功能。通過提升旅游客運服務品質,成為新一代航運服務中心,加快“港產城”協調發展。
結合青島市產業發展趨勢,建議老港區大力發展現代航運服務產業,進一步搬遷貨運配套的低端物流倉儲和鐵路支線。依托郵輪母港建設,推動老港區形成集旅游、貿易、休閑等產業于一體的發展格局,提高港口發展要素與青島城市發展方向的一致性。
青島港老港區作為傳統的工業區,自然環境長期遭到工業污染,阻礙了港區土地的合理利用。建議港區在改造過程中合理配置綠地,改善港區水質,構建港區聯系城市生活的生態核心。同時統籌完善城市功能配套服務設施,加快提升周邊的商業商務服務功能,打造具有居住、醫療、教育等功能的城市開放空間核心。
本文從“港產城”協調發展角度入手,提出一套港口及臨港土地利用分類體系,并以青島市老港區及后方臨港地區為例,采用本文標準開展土地利用分類,通過多角度分析港區土地利用情況,提出當前土地利用結構存在的不足,并在此基礎上得出青島港老港區土地利用優化的指導建議,以期全面提升“港產城”協調發展水平,實現“各方共贏、利益最優”發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