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上海原構設計咨詢有限公司 朱曉松
在鄉村社會經濟體系中,小城鎮既是政治、經濟、教育以及文化中心,又是城鎮商品的交易流通樞紐,在鄉村社會經濟體系的發展建設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隨著脫貧攻堅戰略的不斷深入,我國小城鎮發展工作已取得一定成就,富有獨特魅力的特色小鎮不斷興起,鄉村原本相對滯后的社會經濟實現重生??茖W地對小城鎮進行規劃與建設可以有效提升小城鎮功能的綜合性,從根本上解決“三農”問題。但當前土地規劃不合理、建設方案不結合鄉鎮實際情況、產業缺乏特色及缺乏資金支持等問題仍然困擾著小城鎮發展。因此,科學的規劃方針、健全的配套設施、獨樹一幟的特色產業以及專業的發展建設人才是決定小城鎮能否成功轉型升級的關鍵。小城鎮規劃建設工作滿足科學性與實用性,才能實現城鄉經濟飛速發展。
區域自身社會經濟發展水平是小城鎮發展的重要基礎,為當地提供可用于發展建設的相關資源,只有充分利用區域人文及自然資源優勢,才能真正體現小城鎮規劃建設的價值,否則便是“無木之本、無水之源”,無法實現真正的鄉村振興?!凹t色文化”作為重要人文資源之一,為鄉村振興之路開辟了全新思路。
1.1.1 區位優勢
安吳堡坐落于陜西省咸陽市涇陽縣,東鄰高陵,西隔福銀高速,南接咸陽區,臨近興平市,三面皆為市區。安吳堡當前對外交通主要依托當地南側的東藥路,道路結構東西貫穿安吳鎮,為安吳鎮周邊村落主要交通要道。優越的地理區位可保證安吳堡享受周邊發達城市的輻射紅利,有利于開展建設工作。
1.1.2 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唐代初期,吳氏先祖因做官,由江蘇遷到安吳堡(今安吳村)。清朝初期,吳家走向興盛,分東、西、南、北、中五大家,又稱五大院,以東院最為興旺。清朝中葉,吳家在安吳村修建規模巨大的堡寨,分為內城和外城。內城為吳家私宅,分為東、西、南、北四大院。外城除吳家宗親居住的四大院外,還設近祥宮、商鋪、市集、戲臺、菜圃、花園、林場、馬廄以及外姓人居住的西巷子。清朝末期,重振家業的周瑩充分展現了巾幗不讓須眉的愛國精神,以寡居之身慷慨解囊、共紓國難,被賜封為“二品誥命夫人”,后來更是被慈禧認為義女,誥贈“一品護國夫人”,自此以后,秦商代表“安吳寡婦”聲名遠播。
周瑩的愛國義舉,深深地影響了一代人的思想,其養子吳懷先在國難之際不僅捐獻家產資助革命,還將吳家東院捐獻給中國共產黨,作為抗戰時期培養青年干部的基地,也就是安吳青年訓練班的主要辦公及教學地點。
吳家講究耕讀傳家,培養出像國學大師吳宓這樣的學術巨擘。他創建了比較文學之科,并是“紅學”研究專家、著名詩人與教育家,為近現代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
1.1.3 優質的人文文化資源
涇陽縣曾是一片有著光榮傳統的紅色文化熱土,在革命戰爭時期,曾作為紅軍總部與八路軍的改編地,甚至中共陜西省委也設于此處。1937-1940年,安吳青訓班共舉辦6期,培養大批青年干部,畢業學員約13000名,是名副其實的“天下第一班”。因此,安吳堡有著得天獨厚的紅色文化遺產,具備發展紅色文旅產業的先決條件。
1.1.4 豐富的特色物產資源
涇陽縣處于關中平原腹地,具有豐富的耕地資源,是傳統關中農業大縣,物產豐富且獨具一格,“關中白菜心”“絲路新起點”更是其為人熟知的標簽,結合當地獨特的“四色產業”,即茯茶(黑)、奶畜(白)、釀酒葡萄(紅)、蔬菜(綠),形成特色鮮明、基礎雄厚的產業格局,使“一切產業旅游化,一切旅游產業化”的發展建設理念得到充分保障。安吳堡附近、涇陽縣北端旅游資源如表1所示。

表1 安吳堡附近、涇陽縣北端旅游資源
安吳堡整體雖有較大的發展潛力,但其處于涇陽縣北端,北鄰的嵯峨山對其交通產生極其不利的影響,且安吳堡內部旅游交通流線較為雜亂,缺乏系統的交通流線梳理。安吳堡主要規劃定位為紅色文化、秦商文化休閑目的地,但目前其對應業態特色并不突出,缺乏情境氛圍渲染,景觀表現過于生活化,游覽氛圍不足,且運營管理方面存在一定障礙。游覽氛圍塑造及便利性打造是安吳堡振興發展的關鍵性因素。
安吳堡整體規劃概念為:追尋紅色記憶的青訓紅色路,同時將“紅色經典旗幟”“吳氏家族春秋”“秦商精神家園”“關中文化精華”四大精神文化內核相互串聯,呈現出4段空間層次。
主要規劃構思為“一心、一軸、一環”“兩縱、三橫、四街巷”“五片區”。一心為安吳青訓紅色文化內核;一軸為青訓班的紅色大道軸線;一環是指將景觀資源、場地串聯成瀏覽環線;兩縱為紅色大道紅色主軸線、吳氏陵園綠色次縱線;三橫為堡前橫街、堡中橫街、堡后橫街;四街巷為紅色青訓街巷、那年直市街巷、祠堂小吃街巷、關中印象街巷;五片區為田園牧歌片區、四大商業片區、康養住宅片區、特色安置片區、堡北休閑主題公園片區。主要文化調性定位分析如表2所示。

表2 安吳堡文化調性定位分析
2.2.1 商業形態結構分析
當前現狀空間特征決定了區域內商業分布呈“啞鈴形”商業形態結構。由于安吳堡建設區域南北方向呈狹長形態,主要文化旅游資源位于最北部,為防止商業與景點熱點資源空間脫節,須加強二者聯系。故沿東藥路商業價值較高的地段布置商業部分主要體量,沿北端景觀熱點資源布置一部分商業主體量,其間利用極少商業街形態連通,使基地南北商業分布、人流吸引力達到整體平衡,提升整個場地南北人流活力,即“啞鈴形”結構。
2.2.2 景區業態分析
確定四大景觀分區主題,具體業態功能定位分析如表3所示。

表3 安吳堡主要規劃分區及業態功能定位
2.2.3 旅游資源串聯及交通流線分析
1)旅游資源串聯
安吳堡的核心人文景觀資源主要分布于區域北部,包括安吳青訓班、迎祥宮、吳氏陵園3個景觀區域,景區呈向區域北部發展的動勢。根據當前景區分布分析,最優的游覽動線為向北端推進,但存在往返路徑重復的問題。根據分析比較得出,“青訓班→迎祥宮→吳家大院→吳氏陵園”為最合理的游覽動線,該動線順勢向北進發,盤活整個北部區域,合理地將三大景點進行串聯且不會產生無效路徑,自身動線形成閉環貫通南北,大大提升游覽效率。
2)交通流線分析
安吳堡整體處于東藥路的北部,步行到達各個功能區域存在一定距離,同時紅色大道軸線需保證一定的莊嚴性,商業步行流線應打造為高品質商業空間,故對該區域進行人車分流規劃:①車行動線 主要以東藥路為建設基礎,與區域內新建住宅形成機動車閉環流線,避開安吳堡主題區域;②人行動線 主要基于紅色大道軸線、人文景點資源的游覽順序,以最短、最簡潔、最有效的動線串聯場地南北,且形成自身游覽環線,避開住宅片區外圍機動車道作為設計原則,充分尊重安吳堡規劃現狀,科學高效地實現人車分流設計。
綜合以上規劃理念及設計定位,將安吳堡打造成為板塊主題明確、業態發展平衡、規劃動靜分離的建設布局,在滿足紅色文化研學教育功能需求的同時,也可為城鎮內客群提供休閑娛樂體驗??傮w功能上可同時滿足吃住、游玩、購物、娛樂、學習等需求,將秦商關中特色業態充分彰顯,并兼顧秦商四方商路的多元業態,最終將安吳堡打造成為當地獨樹一幟的特色文旅地帶。
安吳堡一定程度上是西北革命老區的縮影,具有獨特的歷史文化資源,同時也是典型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發展建設案例。在當前大力發展紅色文旅、鄉村體驗的大背景下,應充分挖掘安吳堡的獨特魅力,打造具有“紅色旅游、名人故居、綠色產業”的文化品牌,加快安吳鎮經濟社會發展建設,實現社會、生態、經濟效益三者和諧統籌發展,真正造福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