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子龍
(廣東宇烈工程設計有限公司,廣東 梅州 514000)
城市建設中住宅小區科學規劃問題備受關注,前期規劃科學與否將直接影響后續施工建設和建筑使用體驗。當前建筑學研究視野更廣,建筑美學研究更深入,建筑整體功能建設需求增多,均迫切要求設計者以動態發展眼光進行城市住宅小區規劃,指導方案的科學編寫,以增強設計的科學性、合理性,進一步推動我國城市化發展,打造獨一無二的城市形象名片。
建筑行業作為高耗能、高污染行業,面對可持續發展問題需做出積極表率。而這也體現在設計層面,設計作為建筑起始環節,秉承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才能奠定綠色建筑施工的基礎。在設計前進行周邊環境要素考察,預測項目建設環保風險系數,以指導規劃方案的編寫,降低生態威脅。基于生態建筑的時代背景,積極貫徹節能減排理念,選用節能設備與技術及綠色環保建筑材料,實現資源可循環利用,降低能源損耗及對環境的影響。
對于城市住宅小區規劃來說,應秉承人本原則[1],強調為城市居民服務。當前城市住宅小區規劃中對景觀建設關注加大,其初衷在于以良好的景觀環境創設打造精品工程,從而為使用者提供舒適度更高、環境氛圍感更強的優質居住環境,這也是人本理念的體現。城市住宅小區規劃設計中應做好空間的合理分割,加強動線設計規劃,滿足使用者日常出行、活動鍛煉等多重需求,保證使用者生活質量。人本理念的踐行也要求城市住宅小區規劃中應堅持美觀設計與實用設計的統一,以帶給使用者更加人性化的使用體驗。
在城市住宅小區規劃設計中要遵循社區理念原則,設計的焦點是讓小區與周圍環境相得益彰,確保小區周邊配套完善。社區倡導整體設計理念,確保小區周邊區域資源能得到優化配置及所有配套設施均可發揮自身作用,實現城市住宅小區建設者與使用者的雙贏。如在城市住宅小區規劃設計中應重點考慮交通要素,以滿足使用者的日常生活需求等,盡可能地創設成熟的居住社區[2]。社區理念的設計踐行也將帶動鄰里情感、人文情感的回歸。通過規劃小型兒童游樂園、戶外健身場所、養老服務設施、讀書俱樂部等,為居民情感交流提供場所支持,有助于和諧社區的創建,進一步推動和諧社會的建設。
在城市住宅小區設計中,設計者應先描繪設計藍圖,做好總體布局規劃。通過分析當前比較成功的住宅小區規劃方案不難看出,組團圍合的設計方式備受青睞。多重圍合組團式布局可打造遞進感強的公共院落景觀環境,構建和諧的鄰里關系,營造文明友好的社區文化氛圍。一般城市住宅小區對應三重景觀格局,景觀大道、組團綠地、中心花園是景觀設計重點,結合消防車道形成各具特色的道路形象,充分詮釋設計中的人性化關懷。在整體規劃與布局中應凸顯建筑物的整體風格,體現其多變的造型。在規劃設計中更多考慮地域文化元素,借助建筑載體展現特定的地域民俗風情,形成特色化地域建筑景觀。在整體規劃中要充分考慮當地地形特征,并合理設計配套公建與商業建筑,保證設計的連貫性、流暢性、完整性。如福東園·百福世紀城住宅項目規劃中將項目北側定位為店鋪和綜合樓,將南側定位于住宅小區,沿街設置商業。充分利用當地自然地形地貌,結合商業主題在沿街及住宅小區院內打造不同主題的景觀概念,既呈現商業視覺風貌,又讓人們的商業體驗接近自然,使自然環境與商業環境相互滲透,人文與商業相得益彰??紤]到配套居住功能的舒適性要求,一方面結合入口廣場營造公共生活交流活動區;另一方面注重與商業各功能片區的協調,打造有節點和連續性的景觀空間,讓建筑沿街的界面與城市天際線相呼應[3]。壹江峰尚項目規劃中,沿街住宅向中間收攏,底層布置商店,隔開來自主干路的干擾,構建封閉安靜的小區環境,沿河一帶則選擇開放性設計模式,形成V形結構,小區內構成多處面向河面開放的視廊景觀,以建筑底部的架空處理保證多數住宅及小區眾多位置都對應良好的視覺景觀效果。而綠化空間設置方面,以沿河綠化與小區中部南北走向帶狀綠化形成T字形綠化空間,與庭院綠化交融,優化使用者綠化景觀欣賞體驗。
城市住宅小區規劃既要符合國家建筑規劃要求、標準,也應關注本土資源,特別是歷史文化資源的挖掘,指導建筑風格的科學擬定,避免建筑風格設計與當地地域文化格格不入。通過對地域文化資源的挖掘,特別是對傳統建筑民居設計精髓的承襲。如建筑色調的選取、整體建筑風格的擬定、建筑內部構造文化元素的提取、人文理念的滲透等均應“接地氣”。在城市住宅小區規劃中,對地域文化的承襲并不是單純意義上的模仿,而是承襲基礎上的再發展,配合新型的建筑材料、建筑設計質感需求、現代建筑審美觀等做好地域文化的隱性表達,以建筑為載體展示當地文化,打造特色城市形象[4]。如梅州市梅縣區的福東園·百福世紀城項目力圖成為梅縣區地標性的宜居宜業商住小區,保留中原地區傳統合院式格局的基礎上,又增加了向心性、圍合性、軸線性的設計考慮,通過內部空間的優化布局打造和睦的鄰里關系,體現客家文化中對和諧秩序理念的推崇,承載著梅縣區特色經濟產業文化,洋溢著共創城鄉繁榮、社會和諧的人文精神,具有較高的文化價值。而梅州市大埔縣的壹江峰尚項目規劃中則加強對客家歷史文化、地域特色文化的研究,傳承創新客家文化精髓,道路沿線設置綠化帶,實現與入口處綠化帶的串聯,住宅建設融入外界環境中,這種客家組團式的布局模式增強組團綠化效果,體現了客家文化中向心性、圍合性和軸線性的一面,內部空間布局體現了對和諧秩序和道德文化的重視,以突出標志景觀區域創造城市新形象(見圖1)。

圖1 壹江峰尚項目組團圍合布局
在城市住宅小區也應關注景觀設計與規劃,真正讓設計融入自然,實現天人合一。要讓景觀與自然環境相協調,綜合考慮家居需求,使設計更具舒適感和人性化色彩,讓景觀設計成為住宅小區規劃設計中的重要構成。要仔細檢查建筑的出入口設計情況,確保建筑出入口細節設計到位,要選擇適合當地氣候環境的植被等。梅州市梅縣區福東園·百福世紀城項目十分重視景觀設計優化,著力構建了點線面交織的綠色網絡體系。其中點狀綠化設計方面以商業廣場入口處為主,設計種植觀賞類的花卉、灌木等植物;線狀綠化設計方面主要針對道路兩邊及建筑周邊的綠化隔離帶,選擇種植喬木、灌木等植物;面狀綠化設計方面主要針對項目西側空地與高速路之間的公共綠化帶,力求借助景觀設計打造住宅小區的后花園(見圖2)。而梅州市大埔縣壹江峰尚項目景觀設計中十分關注細節,在有高差的地方及臺階處做斜面綠化。在環境植物的選用上則以本地植物為主,且充分考慮植物的季節性,確保植被的季節交錯。此外地面停車鋪裝選擇生態草坪磚,以提高綠地率。小區住宅組合為不同的院落空間,其與中心綠地、沿河綠化、城市空間形成緊密的序列組織,相互關聯又適當分隔,在開合變化中增加設計的層次感。廊道平臺、門廊綠化等聯合打造視野寬敞又適當圍合的空間效果,既滿足人們的觀賞需求,又增加人們的建筑歸屬感。

圖2 百福世紀城項目內部景觀設計
城市住宅小區規劃中功能設計是核心,其直接關系到住宅使用者的體驗。當前城市住宅小區建設規劃更強調功能的完善設計,以滿足不同使用者的多元使用訴求,而這又體現在結構設計、給排水設計、智能化設計等方面。結構設計中落實可持續發展目標,關注良好社會效益、環境效益的取得。壹江峰尚項目和福東園·百福世紀城項目在給排水設計中對自來水、雨水、地下水、生活污水統一考慮,建立雨水收集與利用系統、中水回收系統,用于小區內人工湖、消防水池用水,而建筑屋頂雨水作為屋頂植被灌溉用水,多余雨水匯集后在地下處理室中過濾消毒后進入地下消防水池。小區地面一律采用透水性材料鋪裝,雨水直接滲入土壤,實現水資源的循環利用及污水零排放。在生態系統凈化機制作用下,小區居民感受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美。而兩個項目外墻設計方面皆采用淺色飾面。其中壹江峰尚項目為淺黃色裝飾面,而福東園·百福世紀城項目為米黃色裝飾面,兩個項目窗戶均采用有色的雙層中空玻璃,降低太陽輻射熱的吸收率。為保證夏季遮陽效果,在設計中于建筑東、南、西三向窗戶上設計遮陽板、百葉和陽臺等遮陽措施。住宅樓布置中選擇東南朝向,與夏季主導風所成角度便于通風,各棟建筑之間留有風道起引風作用,保證住宅用戶夏季清涼。住宅共用樓梯間南向凹口起拔風作用,用戶開窗后南北貫通,風力壓差和熱壓力差帶動夏季風的有效對流,減少墻面熱量。
在城市住宅小區規劃設計中也應重點關注交通布局,做好道路交通設計。一方面可根據政府關于道路規劃要求合理規劃小區主干道,避免因為道路設計不合理導致小區居民日常出行受阻。在設計時可以將小區的主干道與市政道路進行科學連接,確保小區車輛正常出行。另一方面要關注小區內部的道路,確保路線設計照顧到所有的建筑物,且確保路線設計覆蓋到小區內部的各角落,使小區內部路線設計合理,且考慮整體美觀性,著力塑造良好的小區形象。梅州市梅縣區福東園·百福世紀城項目中對外道路規劃中要求與憲梓大道相連接,場地沿街道路長約130m,在憲梓大道規劃1個主出口及1個消防車備用出入口,設置多個主次分明的出入口,方便車輛合理引入(見圖3)。在對內交通設計時根據項目地形實際,道路設計方便且照顧到各居民樓,設置減速裝置,于斷面處設置人行道,既能確保交通通暢,又可確保行人安全。住宅樓之間抬高半層設置平臺,作為庭院活動空間及樓棟入口空間,平臺與沿街商鋪之間預留通道,方便商鋪后門出口,減少商店服務流線與住戶人行流線的相互干擾。

圖3 百福世紀城入口交通規劃
而壹江峰尚項目規劃中保證小區內的寧靜溫馨,采取人車分流的措施,汽車不深入住宅建筑體內部,小區內以步行為主,打造慢速交通系統,利用西側小區自退線形成的道路連接地塊南北城市道路,形成環路,滿足環形消防車道同時作為地下車庫出入口,地面僅設少量臨時停車位,保證居民生活環境質量。
隨著城市住宅小區建設項目的增多,人們也對建筑規劃提出了更高要求。為滿足建筑使用者的使用訴求,并做好地域文化的傳承,更好地彰顯城市形象特色,在城市住宅小區規劃中應根據項目實際情況,綜合考慮區域位置,明確多重建筑功能,實地勘察了解周圍環境要素,秉承人本理念、綠色發展理念,設計出高品質的住宅小區,提升居住品質,推動和諧文明城市建設。